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士、大学院长、研究院院长、董事长——诸多身份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他就是陈维荣。
四十余年,从求学到创业,陈维荣可以说是一个资深“蓉漂”,见证了成都的快速发展;从学生到院士,成都也为他安家落户、攻坚克难提供了优质“土壤”。
“在成都创业生活的过程中,我切实感受到成都尊才爱才、支持人才创新发展的力度。”陈维荣感慨道,“成都提供了包括项目支持、人才公寓、人才补贴、生活保障等方面的丰厚条件。事实上,成都对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也为荣创新能的发展提供了‘加速度’和助推力。”
陈维荣
创新研发氢燃料电池电动机车
为支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成都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加强政策创新,用真心实意、真金白银吸引人才、留人留心。作为上一代“蓉漂”,陈维荣的创新创业故事早已在成都生根发芽。
1981年,陈维荣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也就是如今的电子科技大学。1988年硕士毕业后,他便到西南交大工作,专攻电气化铁路的牵引供电技术,并取得了博士学位。
2008年,陈维荣接触到小功率氢燃料电池,打开了创新的阀门——氢燃料电池既然能用在汽车上,是否也可以用在火车上?这个想法颠覆了传统的轨道交通供能模式,一经提出就引起了众多质疑。面对反对声音,陈维荣的思路却逐渐明晰,“氢燃料电池代表了新技术,如果它真的具备先进性,那这个技术进步是谁也挡不住的。”
2008年到2013年,陈维荣带着学生到处争取科研经费、打报告、借设备、建实验室、做研究,成功研发了“国内首辆氢燃料电池电动机车”。2016年,陈维荣牵头与唐车合作,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列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100%低地板有轨电车,并且成功示范运营。
“探路”职务科技成果转化
作为西南交大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陈维荣目前已培养出博士19名,硕士110多名,陶诗涌博士就是其中之一。对于陈维荣而言,陶诗涌不仅是学生,更是创业的合作者。
陈维荣成功验证了氢能源与轨道机车的有机结合,但有了技术优势,如何将它变成产品优势?陈维荣与陶诗涌一拍即合,成立了成果转化的专业公司——荣创新能,成为了西南交大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探路者”之一。陈维荣也成为学校批准的四川荣创新能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
当时团队一共5人,找场地、找研发,在进行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研发的同时,还要学习如何经营管理企业、了解市场发展,相当于白手起家。
从2019年的10人、2020年的30人,到2023年的60多人,陈维荣从西南交大和社会各界吸纳了不少具有管理经验和专业经验的优秀青年人才,让企业逐渐在氢燃料领域崭露头角。研发的项目先后获得了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科技创新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新一等奖等奖项。
2023年3月30日,荣创新能凭借大功率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了2023“蓉漂杯”首届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事实上,早在2020年,成都就探索“以赛引才”新模式,创设“蓉漂杯”主题赛事平台,累计吸引27个国家、117个城市、5343名高层次人才参赛。截至目前,共招引98个优质项目落地成都,总投资金额132.2亿元。
打造新能源领域人才实践平台
“我们聚焦于氢燃料在轨道交通里的应用,目前国内氢能轨道交通的工业车型绝大多数由荣创新能提供。”陈维荣表示,2022年12月28日,全球首款氢能源全自动市域列车在成都新津正式下线,这也意味着氢燃料电池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研究从1.0版本迭代到3.0版本。
陈维荣和陶诗涌进行师生联手创业,成功完成了科技成果到市场产品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目前荣创新能实现了将氢能的最大转化效率提高到65%,经过专家评审,整体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2年,荣创新能也成功入选“成都市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先进集体”。
在陈维荣看来,这离不开成都在环境营造、政策赋能、人才服务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持续发力。其中,陶诗涌入选了“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这是首个围绕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人才计划——打破传统行政边界,赋予用人主体人才评价自主权,链主企业可推荐人才直接入选。
“不仅成都在新能源产业和人才引进中持续发力,企业和学校也进行深度合作。目前,荣创新能与西南交大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新能源人才提供实习平台和设备条件,包括联合进行研发、成果共享、人才培养。”陈维荣介绍,荣创新能获批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目前已联合培养了2名博士后。
事实上,这只是成都大力支持博士后工作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成都推出《成都市鼓励引进培育博士后人才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举措,除了给予“两站一基地”建站资助外,对新进入“两站一基地”的博士后人才,在站期间两年内,给予最高66万元资助;同时创设“蓉漂杯”博士博士后专题赛,提供系列赛事奖励和项目落地后的一揽子政策、资金扶持。
在氢能领域,陈维荣坦言,此次成都冲刺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群是引才的关键,“如果能够成功申报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群,对于引进人才,尤其是新能源领域的人才能够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平台。”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吕佳羽
编辑 于曼歌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