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工经济是数字经济与灵活就业相融合的新经济形态,是数字时代的一种共享经济模式和新型分配形式。面对城乡“数字鸿沟”、要素流动壁垒、平台治理赤字、人口红利消失等重要制约,零工经济新生态亟待加快构筑。
一、数字赋能下的城乡要素流动新模式
数字经济背景下,基础设施短板削弱要素流动效率和制度性壁垒阻碍要素自由流通等问题导致城乡要素流通不畅,需要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推进三次产业深度融合、拓展城乡人才发展空间。
路径一:加大数据资源供给,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一是加大宽带网络基础性投入,以新基建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加快农村移动宽带互联网发展。二是高标准打造数字平台,在城乡之间搭建一个专业性的信息互通渠道,借助平台向城市开放展示农村的窗口,实现城乡间生产、市场、供需等各种信息资源的有效对接。
路径二:加快农业数字化进程,推进三次产业深度融合。一是实施“数商兴农”工程,突破农业农村数字瓶颈,盘活农业农村数据资源,充分释放数据要素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三产融合的关键作用。二是深化数字乡村流通设施建设,加快农产品数字化加工、包装、冷链、仓储等发展,建成一批智慧物流配送中心,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农村实体店,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路径三:支持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拓展城乡劳动力和人才发展空间。一是发挥城市先进技术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引导城市信息人才渗透至农村、扎根于农业,拓展农村就业市场。二是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改进以社会关系网络为中心的传统就业信息渠道,让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能更快捷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三是依托数字平台提供教育和培训资源,为劳动者技能提升创造条件,促进农民非农就业。
二、零工经济推动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面对零工经济的规范性滞后问题和数字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需要规范零工经济分配关系,加快零工经济向公共服务领域渗透。
路径一:规范要素贡献分配机制,优化传统分配结构。一是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关注数字要素主体的利益分配,实现按要素贡献分配,缩小不同群体收入差距。二是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改造和专业化分工进程,鼓励零工经济参与行业生产流程和运营规则再造,提高相关职业与劳动力之间的匹配度,拓展劳动就业和创业的图谱。
路径二:加快零工经济向公共服务领域渗透,促进社会整体福利提升。一是加快推动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社会服务供给体系,增强面向“互联网+”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社区、家政、旅游、体育等特定场景的应用能力。二是鼓励平台型企业向公共服务领域延伸和拓展业务,提升优质人力资源服务供给,促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相对落后地区覆盖,实现零工经济在公共服务均等化中供需有效对接。
三、解决治理赤字的平台经济新样板
依托互联网和平台为媒介的零工经济,容易引发劳资冲突矛盾、用工模式合法化等问题,并产生治理赤字,给平台监管带来新挑战,有待构建长效化监管机制,提升数字治理水平和协同监管能力。
路径一:建立与平台经济特性相适应的长效化监管机制。一是进一步制定细化的合理标准,增强数字化劳动力市场的规范性,减少就业平台的监管空白,为零工工作和零工经济劳动者提供更多政策和制度保障。二是创新协同监管方式,构建以政府引导、多方共同参与的工作新范式,形成政府、零工、平台共同维护的新型劳动力市场和新型社会契约。
路径二:提升零工经济服务平台的数字治理水平。一是搭建统一的标准化数字化零工经济监管平台,织牢治理“天网”,为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和监管制度提供现实依据。二是营造全链条全过程监管的良好治理生态,建立劳动者、平台、企业三方信息共享平台,构建治理源头、治理过程、治理效果三位一体的治理机制。
路径三:提升平台方的协同监管能力。一是对零工进行大规模跨地域吸收,在用工结构上将技术方、平台和劳动方、基层劳力相结合,不断完善协同监管范畴和监管体系。二是直接介入劳动过程,避免用工方对零工劳动时间过度压榨,在劳动力空间的选择配合上将负面影响最小化,减少其对法律管制空间的回避。三是建立各类评估系统,获取监督的合法性,以适时变化和更新的监管规则在供需关系上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四是支持多重社会监督,维护社会公平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实现积极的社会舆情引导和危机舆情化解。
四、挖掘数字红利新动能
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速持续放缓,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开始进入负增长,但仍存在就业需求与岗位供给之间矛盾、就业结构性矛盾、家庭抚养供养与传统工作方式之间的矛盾,数字时代的红利新动能亟待释放。
路径一:以数字化平台推动就业信息共享。一是通过数字化平台,提供职业参与度强、灵活度高的充裕岗位,涵盖知识型、技术型、劳力型等不同能力人群,提供不同时段、不同性质工作。二是以“U盘化生存”方式为年轻人体现自我价值、实现创新创业提供梦想平台,构筑更适合副业创新、就业兼职、副业创业等的灵活就业发展格局。
路径二:提高零工服务数字化水平。一是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对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的引领作用,尽快确立零工经济新职业定义、范围及工作内容,将新职业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确立新型就业形态的法律地位。二是通过政府或平台为零工人员成立工会组织,打造“一站式”数字服务平台,形成“数字经济赋能、平台组织服务”的零工经济数字化发展的新局面。
路径三:开辟社区化零工经济新场景。一是以零工经济为基础,建立智慧云社区生态圈,为社区提供辐射不同距离和圈层的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便利化特色零工服务。二是将零工经济融入家政保洁、停车洗车、送水修车、养老托幼、快递外卖、教育培训、健康医疗、交通出行等生活服务范畴,为社区内外零工从业者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拓展零工经济范畴。
(作者单位: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