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曲恒:如何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具有辩证统一关系,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基础,前者是后者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新发展阶段需要实现经济量的合理增长。量的合理增长是经济平稳运行的客观要求,也是保障就业和民生的现实需要。2022年,我国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预期目标任务。但是,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凸显,稳就业仍面临不少挑战,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为稳定和扩大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保持经济量的合理增长,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正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稳步迈进。实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都需要经济量的合理增长作为物质基础。
新发展阶段对经济量的增长提出了质的要求。量的合理增长并不单纯是对增长速度的适度调整,而是蕴含着经济结构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调整的要求,是建立在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基础之上的经济增长速度的优化。从供给侧看,在总量上要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在结构上,不同行业、部门、企业的增长速度可以有所差别。生产效率更高、创新发展动能更强、协调发展和开放发展水平更高、共享发展和绿色发展程度更高的行业、部门和企业的增长速度可以更快一些,而发展质量不高的行业、部门和企业的增长速度在市场调节和政策作用下将逐渐减缓。因此,“量的合理增长”的过程,也是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过程。从需求侧看,量的合理增长有助于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扩大分工的广度和深度,这对经济发展质的提升有促进作用。量的合理增长能推动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有利于扩大消费,持续强化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稳定预期,提升市场自主支出意愿和能力,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以规模扩大、结构升级的内需牵引和催生优质供给。在这个过程中,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增长不断积累,最终量变的积累产生质变,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
质的有效提升需要以量的合理增长为基础。可以说,质的有效提升也是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部分生产效率低下、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和企业逐渐被淘汰。从这些产业和企业释放的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需要经济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才能被消化吸收、重新配置。
质的有效提升本身就内涵着量的合理增长。实现质的提升需要进行成本收益考量。不能单纯为了经济结构升级而升级,推动“量的合理增长”的升级才能体现出“质的有效提升”。在这方面,西方国家已有教训。例如,美国曾经盲目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结果导致产业空心化,反而降低了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质的有效提升反过来也促进了量的合理增长。在“质的有效提升”过程中,现代化产业体系逐渐建立,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传统产业持续转型升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提高,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从而有力促进量的合理增长。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共享程度的提高、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的改善、内需对增长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凸显,这些都将为量的合理增长夯实基础。
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以辩证、长远、系统的眼光把握二者关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把发展质量摆在更突出的位置,以量的合理增长为质的有效提升夯实基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以质的有效提升为量的合理增长提供保障。二是要从长远的经济增长潜力与前景进行评价,不以短期的GDP论英雄,坚持以质取胜,注重挖掘长期竞争优势。三是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经济政策与其他政策的综合效力,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邓曲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