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区位性经济单元发展的主体,也是区域经济底色和最基础的宏观经济载体与平台。因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禀赋、物候条件与环境、生产惯性、人文传承、发展的历史积淀与进程等,形成各具特色、类型各异、模式不同、进程差距明显等特点的区域性经济。
如何统筹协调、平衡区域、充分发展、共同富裕和实现现代化?怎样立足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加快夯实县域经济基础,融入中省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动能,避免政策合成谬误,剔除发展定位茫然,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思考和探索。
这里,让我们走进陕西省延安市富县进行观察、体会、再认识和探索。
富县工业
富县,位于陕西北部,延安地区南部,属渭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素有“塞上小江南”和“陕北小关中”之美称。县域总面积4182平方千米,辖6镇1乡1个街道办事处,137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15.58万人。
富县的地区生产总值(GDP)从2015年的40.95亿元,提高到2022年的92.58亿元,增加51.63亿元,总量翻一番。数据显示,富县GDP规模持续扩大,呈线性上升趋势,同时,GDP增速处在逐渐转型放缓状态。经济发展总体体量偏小,综合评价相对较低,2021年陕西县域经济监测排行榜显示,位居68位(全省76个县市)。从结构上观察,第一、二、三产业占当期GDP比重从2015年29.8:33:37.2,优化调整到2022年26.9:41.9:31.2。产业结构比重数据反映了富县这些年来第二产业发展不断加快,第一、三产业规模增量放缓。
从三次产业的构成要素及运行状态中不难发现,富县正在加快产业调整步伐。
首先粮食总产量从2015年3.74万吨,缩减到2022年3.1万吨。反映了粮食生产总量下降,规模缩减,生产技术有待提升;而蔬菜总产量从2015年7.67万吨,增加到2022年10.74万吨。反映了蔬菜产业规模的扩张和产量的提升;苹果总产量从2015年50.77万吨,增加到2022年62.5万吨,为规模扩大和产量提升的状态;生猪存栏数从2015年1.3万头,提高到2022年1.38万头,增加0.08万头。生猪出栏数从2015年2.1万头,提高到2022年2.59万头。反映了生猪养殖发展相对平稳,同时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存出栏数在发展中年度具有增减的变量,但总体趋势向好。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保供给保民生生产作用较为明显。
富县第二产业加快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首先是立足资源禀赋,着眼能源化工,持续优化投资结构,改善第二产业规模,加快发展第二产业是富县近年来经济发展重要抓手和发力点。从数据观察,富县第二产业增加值从2015年13.5亿元,提高到2022年38.77亿元,增加25.27亿元。数据显示总体规模提高较多,规模持续扩大态势明显。从第二产业构成要素观察,工业发展相对强劲,建筑业相对提升。
富县第三产业规模扩大,增速回落。第三产受宏观经济发展整体环境和要素影响相对较大,发展具有共振性特点。数据显示,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015年15.22亿元,提高到2022年28.93亿元,总量增加13.71亿元。反映了第三产业呈现规模性扩张,同时增速受疫情影响放缓。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发展向好,正在加速发展,这与此行业所处的发展环境,如农业产品、工业产品、人口流动、投资等具有直接的关系,处在结构性上升期;而批发零售业受疫情冲击明显,并有下滑趋势。反映了消费规模小,后劲不足,规模扩大影响因素具有瓶颈性制约,如常住人口规模大小、生产活动强弱等;另外,住宿和餐饮业发展在波动中趋缓,并呈线性下降趋势,这一行业很明显受疫情影响较为突出,本身规模偏小,冲击力度显得更大。
2016年富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49元,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134元,增长8.3%,当年城乡居民收入剪刀差17515元;到2022年实现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48元,增长3.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40元,增长7.3%,当年城乡居民收入剪刀差22408元。仅从年度居民收入数据观察,可见城乡居民收入总量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加大,居民收入增速放缓。
从人口规模上来看,2016年富县年末常住人口15.69万人,出生率10.6%,人口自然增长率5.7%;2021年年末常住人口15.1万,出生率11.1%,人口自然增长率0.54%。数据反映县域常住人口规模逐渐减少,出生率放缓,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明显,说明人口净流出状态较为突出。
富县工业
近些年来,富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发展条件和环境持续改善,各级各层积极发力,追求“富甲”之域从未停步,经济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得到长足的发展。获得全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中国优质苹果基地重点县等殊荣。同时还要看到,与省内先进县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经济发展进程中仍有值得需要关注的问题,引起充分的认识和解析。
纵观县域经济发展历史进程和现行经验,县域经济发展没有可以照搬的固定模式和可复印的格式,也没有一个固定算式或公式可用。有的只是县域经济所处的永久不变经纬度、地理区位、国土资源和地质地貌特点,同时区位所承载的不同自然资源、气候、空间、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人文传承等,这是“天性所在”。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但不能过度依赖资源禀赋,依靠历史传承,在挖掘与发现中发展,在探索与进取中前行,则是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优选方法。
(作者系陕西省统计局二级调研员)
编辑:王佳祯
本文来自【西部网(陕西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