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x

上海智能车开往新版图①︱上海汽车发展:嘉定转型,临港狂飙

汽车行业驶向新时代。汽车驱动从燃油加速向新能源转换,角色从代步工具向智能终端转型。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单月渗透率从4.06%增至31.85%,近7倍地上涨。

“智能化”已成为车企逐鹿焦点。在4月18日至27日的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海车展”)上,各大车企借着舞台,尽现智能化赛道上的智能战略与破局技术。

行业变革,车企千帆竞渡。汽车产业作为中国诸多大城市的支柱性产业,车城们同样亟待谋局、突围。在对智能车的谋局上,作为汽车制造中心的上海,正浮现出了智能化的新版图。

本期《澎湃城市报告》关注汽车行业变革下的上海智能车新格局,推出专题——《上海智能车开往新版图》

4月25日,上海车展吸引众多车企和参观者。新华社 图

近日,上海车展开幕,“电动化”与“智能化”占据主场,在展出的整车里,媒体预测新能源车占比超过80%。不仅燃油车被定性为“翻了篇”,电动化已被视为汽车变革的“上半场”,“下半场”重点则在智能化。

汽车行业的变革为全国汽车制造版图带来变革,有的“老牌”汽车城市产业退坡,有的城市借助“造车新势力”异军突起。上海作为数十年的传统汽车大市,在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新赛道上,稳定地保持了领先地位。

2022年上海新能源汽车生产98.86万辆、销量达33万辆,产销两旺。两项数据均位于国内城市第一梯队。在智能网联车方面,上海累计开放926条1800公里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向27家企业颁发了458张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牌照,道路里程、测试企业数量和牌照数量均位居全国首位。

去年年底,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汤文侃表示,上海将全力打造产业规模最大、生态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汽车产业集群,持续引领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行业变革中守住“江湖地位”的上海,其内部,汽车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已发生变化。

坐拥全国最强汽车城的上海嘉定区,一度位列上海GDP第二大区。2016年,嘉定汽车制造业产值占上海全市近三分之二。但随后,嘉定该项指标占比在波动中下滑。并且,在上海新能源整车制造中,嘉定不再具有主导地位,迎面而来的是临港新片区。

整车制造上,嘉定承载着燃油车时代的光荣与梦想,临港则启程了电车时代的新未来。

当汽车动力源从燃油到电能、汽车角色从代步工具到智能终端——行业格局变革之下,上海“一家独大”的汽车制造中心产生分流,上海汽车发展从单中心支撑走向多极协同。

“中国汽车看上海,上海汽车看嘉定”

嘉定区是全国单体城市中汽车产业规模最大、汽车产业链最完善、产业集聚最凸显的地区,为上海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提供了有力支撑。——某种程度上,这句话可视为嘉定在汽车产业上七十年来的成绩单。

嘉定汽车产业在光环中诞生。上世纪50年代,嘉定承载着国家交给上海的任务——发展汽车。其不仅发端于国家战略、也在对外开放中繁荣起来。

1985年,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合资车企——由上汽集团与大众集团合资的“上海大众”成立。此后,上汽大众接连在嘉定安亭布局了三个汽车厂,生产车型包括人们熟知的大众 Polo、斯柯达晶锐、大众朗逸、大众途观等。

21世纪前后,嘉定以上汽大众为龙头集聚大量汽车配套企业,并接连布局国家级汽车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一跃成为燃油车时代上海最重量级的汽车基地。此后,便有了“中国汽车看上海,上海汽车看嘉定”的佳话。

汽车为嘉定贡献了70%产值、60%销售、50%GDP、40%就业、30%税收。凭借汽车产业这样的GDP“制造器”,嘉定一直是上海经济强区。2018年嘉定曾在上海各区GDP排位中拿下第二位。

汽车撑起半边天,也意味着嘉定经济与该行业周期紧密相关。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震荡,汽车销量出现28年来首次下滑。 2018年—2020年全国汽车销量三连降,几大汽车制造城市均受冲击。

与此同时,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车轮”正滚滚驶来,汽车制造基地伴随行业变化持续“洗牌”。没有跟上产业转型的制造基地必然面临阵痛。

即使相比其他汽车城市,嘉定在汽车制造业产值、汽车整车产量等规模指标上已表现出一定抗风险能力,但这仍为嘉定经济大盘带来寒风。

本文表格皆由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朱玫洁 制作

其2017-2020年规上工业产值与汽车制造业产值走势基本同步——2018年维持住小幅增长后,2019年、2020年连续下滑。2022年两项指标均较上年回升,但尚未恢复至2017年水平。

受制于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的增长乏力,甚至收缩,自2016年以来,嘉定规上工业产值维持在5000亿—6000亿水平波动,态势胶着。

与此同时,相较2016年、2017年,嘉定2021年、2022年的工业税收也明显收缩,进而全区税收总收入受到影响。例如,单看嘉定2021年与2017年,两者税收差距主要发生在工业中,2021年的工业税收较2017年,收缩170.6亿。

明显,近几年来,这座经济强区遇到了瓶颈。无论GDP规模、税收收入都在波动中勉力增长。与同为五大新城、人口规模相似、皆以制造业为主的松江区对比,在2017-2021年的五年间,松江区GDP增幅高达59%,而嘉定增幅不及松江一半,仅为25.8%。64.8%、63.7%、55%、47.3%……这是2018年—2021年四年间,嘉定汽车制造业产值之于上海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的占比数据。

这四年间,嘉定在上海汽车制造上的比重明显逐年下滑。尽管其比重2022年略有回升至47.7%——它仍是上海的近半壁江山,但与嘉定自己相比,47.7%距离2016年占比达66.9%已收缩近20个百分点。

占比节节后退的背后,涌动着近年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变革浪潮。嘉定作为上海汽车制造中心“一家独大”的优势有所消减。

西北角的嘉定,东南角的临港

当上海西北角的嘉定规上工业产值在5000-6000亿徘徊数年时,对角线的另一端,位于上海东南角的临港新片区这几年工业产值迅速拉升。

2022年临港新片区规上工业产值的预估为3320亿元,相较2019年的885亿元,三年翻两番。其中,智能新能源汽车成为当地首个产值突破2000亿的产业,达2634亿元。

2021年,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副处长李向聪表示:“上海临港将用5年时间完成其它汽车城20年不曾实现的梦想”。

其实,临港的汽车产业起步并不晚。

2004年,上海大众汽车五厂在临港改扩建,一期规划产能15万辆。2006年,上汽计划搭建自主品牌乘用车体系,推出的自主品牌荣威和名爵,至今上汽乘用车临港工厂都是两者的三大生产基地之一。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上海汽车制造维持着这样的格局:上海西北角的嘉定作为单中心,占据近七成的比重,而上汽通用所在地浦东金桥、上汽乘用车所在地临港等地散落在版图的各处,闪烁微光。

当21世纪走进第二个十年时,版图之下,有了松动迹象。2009年,中国从公共交通领域入手,推广新能源汽车。2013年,推动力过渡至乘用车,各地政府大力实施补贴政策。2015年开始,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作为汽车制造重镇,嘉定已意识到行业动向,也早早提出了汽车“新四化”。凭借出色的汽配产业集群,彼时的嘉定依然是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的首选地。

2014年,曾有消息传出,特斯拉曾考察过嘉定、金桥等多个板块。2015年,蔚来汽车选择在上海嘉定注册,2018年年初,蔚来第二工厂将落地嘉定外冈镇的消息传出。

但后来,故事发生了转折。2018年7月,特斯拉超级工厂正式宣布落户上海临港;次年,蔚来则宣布了中止第二工厂计划。

无论特斯拉还是蔚来,工厂未能选择嘉定的原因不得而知,但一个客观情况是,嘉定建设用地几近饱和。

就在传言特斯拉考察嘉定的2014年,时任嘉定区徐行镇镇领导就对媒体表示“嘉定区规划的国有建设用地总规模为278平方公里,但是现在实际已用建设用地面积达到了288平方公里”,当时已是超标使用、满荷运转。

而后,在《上海市嘉定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嘉定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又缩小至266.6平方公里。新增的规划用地,也多零散地间杂在现状建成区中,且并非全部为可建厂的工业仓储区。其用地紧张可见一斑。

嘉定区土地利用规划:粉色为现状建成区,红色为规划新增区。来源:《上海市嘉定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黄色为工业仓储区。来源:《上海市嘉定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整车制造能够带动配套产业集群、快速拉升经济数据,但对土地空间要求很大。以特斯拉为例,临港的超级工厂占地86万平方米,2021年特斯拉工厂附近一块被出让用于新能源整车制造的地块,被推测为特斯拉二期工厂,占地46万平方米。

上海市2021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显示,嘉定产业用地供应计划是80-95万平方米,而临港该指标是250-325万平方米。近年上海市新建或拟建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厂中,绝大部分项目也均被规划在了临港。

当2018年特斯拉正式落户临港,2019年正式投产,并从这一年开始,临港规上工业产值实现三年翻两番后,上海汽车制造的故事翻开了新的一页。

中国每8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是“临港造”

如今的特斯拉之于临港,犹如当年上汽大众入驻嘉定,不乏相似之处。

特斯拉刚入局上海之时,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界的“鲶鱼”,之于区域发展也是如此。如今,特斯拉撑成临港该产业七成的产值,还带动一批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企业落户临港。就像当年上汽大众以一己之力扛起嘉定燃油车发展的大旗。

同样巧合的是,两家企业都踩在了中国汽车产业对外开放的关键节点上。上汽大众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合资车企,特斯拉是第一家外资独资车企。

两家汽车巨头,也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时代,有过一次时空平行的交汇。

2018年10月,上汽大众MEB新能源工厂作为嘉定的新能源整车制造工厂,完成土地出让、取得施工许可证,成为与特斯拉几乎同期开工的新能源工厂。

但作为燃油车巨头,上汽大众自身也面临大象转身的挑战,在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方面的动作上,稍慢了一拍。

该工厂计划年产能30万辆,于2020年秋天投产,但2021年实际产能远未达到该数据。至2021年底,该工厂主要生产的ID.系列车型实现了7万台的交付量;2022年前9个月,共交付1万余辆。

除了在供应端,工厂生产受到“缺芯”等因素影响外,在需求端,大众尚未在新能源市场中复刻以往的热销,近两年均未上榜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厂商销量前十。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是有目共睹的。而燃油车巨头上汽大众,和燃油车重镇嘉定,尾大难掉。

另一边的临港,产能狂飙。李向聪表示,2022年,中国每8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是“临港造”。临港在全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已有一席之地。

2020年特斯拉产量14.4万辆,后一路攀升,至2022年,年产量71万辆,占上海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七成以上。

临港汽车制造业产值也一路高歌猛进。2022年,临港智能新能源汽车产值2634亿元,占全上海新能源汽车产值(约2888亿元)九成多。其中,特斯拉实现产值1848.85亿元;上汽临港342.9亿元。

当下,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实现超过95%的产业链本土化率,“特斯拉系”供应商涵盖车身、底盘以及传感器和电子元器件等各类配套产品,其中不少配套企业扎根临港。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带来整个车辆电子电气架构的变化,意味着汽车供应链配套企业也迎来重构。临港集团也有意围绕上汽、特斯拉打造供应链,导入宁德时代、蓝思科技、延锋、麦格纳、华勤技术等龙头配套企业。

如同滚雪球一般,临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不断延长、产业生态正在成型。今年4月,特斯拉宣布将在临港新片区加码投资、新建储能超级工厂。

特斯拉之外,更多新能源车“新势力”也在临港车间下线,比如上汽打造的智己汽车。目前,临港已汇聚有200多家汽车行业企业。

2022年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47.7%的嘉定,仍是上海的半壁江山。但五年来的行业变革下,以嘉定为代表的中国老牌汽车制造基地,不得不接招汽车新时代下的考题。

总的来看,它们面临的挑战至少有两重:以制造业起家的区域,当发展臻于成熟时,也意味着未来空间趋少,加大错失重要机会的可能性;当行业变革而又未能引入新鲜血液时(以新能源整车制造为例),若与所在龙头企业慢了一拍,整个区域很容易也慢一拍。

临港的发展,对嘉定汽车制造“一家独大”的核心地位形成冲击,上海汽车制造格局也由此出现明显分流,新版图浮现新的生命力。

老牌重镇与新开发区都有它们的下半场

坐拥超级工厂与新能源车“新势力”的临港,在政策东风、空间优势下,可以享受一段时期的制造红利。

但汽车行业的变化如此之快。不仅燃油车被定性为“翻篇”,电动化也被视为汽车变革的“上半场”。本届车展发出新的信号,“下半场”智能化才是正当时。

对于汽车制造基地,整车制造固然重要,但智能汽车的测试、研发、乃至汽车芯片、自动驾驶系统等环节同样大有可为。当老牌工业区用地逐渐饱和,相对占地需求低的研发与技术创新,成为前瞻主动与现实被动下的发力点。

嘉定有做研发的资本。

2015年,仅占地12万平方米的嘉定“汽车·创新港”投入使用,主攻汽车研发和原始创新。蔚来汽车总部、零束科技等企业均在此展开研发。

而且,多年来的产业积淀,让嘉定在汽车研发方面,已集聚不少能量。多个前沿实验室、国家级公共平台在此落地。比如中国第一座汽车整车风洞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国家机动车检测检验中心等。诸多先行先试的政策也率先在嘉定开展。这为车企研发提供了便利。

尤其在智能网联车的测试方面,嘉定走得领先。攻关自动驾驶,测试场景是最重要的基础条件。嘉定拥有工信部批准的国内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2016年开放运营。作为自动驾驶汽车综合性的测试场地,它在场景丰富、道路里程等方面均引领优势。

当下,嘉定围绕高级别自动驾驶最有可能的突破口Robotaxi(自动驾驶服务)场景上,已聚集了有百度、滴滴、小马、享道出行、Autox、丰田等头部企业。

不过,智能汽车的发展因素更为复杂。法律法规、技术路线、应用场景、研发成本等问题仍都处于“半未知”状态,大规模商业化落地难以预测,使得嘉定新集聚的这批智能网联车企业,还未能像一座汽车厂般,对地方产生明显的经济效能。

嘉定早年布局的其他前沿行业,也多少有类似情况。比如嘉定近年发展重点的“三港两园”中,氢能港、新能港均主打能源技术创新。但在这个领域,尤其是氢能,能落地并规模化发展的东西比较有限。尽管,氢能在嘉定较早开始探索且已有一定规模,但它对地区综合经济的贡献还未到收获期。

说到底,研发驱动的发展模式,和技术转移背景下制造驱动的发展模式已截然不同了。

当年,大众来到上海嘉定合资建厂,技术路径相对确定,嘉定工厂主要学习技术并生产,快速拉高产值。如今特斯拉来到临港也是这样,产值上升极快。而反观研发创新、探索前沿行业,不仅投入回报的周期较长、并且不确定性很大。

智能化下半场,汽车制造的“后起之秀”临港凭借浦东新区、自贸新片区的政策优势,正在追赶。

4月17日,上海市首批智能网联出租示范运营活动的正式启动,嘉定区1076公里、临港新片区498.7公里开放测试道路,同时对企业开放示范运营。

3月,浦东新区发布《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实施细则》,表示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可以在“车内不配备驾驶人和测试安全员”的情况下,在浦东新区特定区域进行测试、商业化运营等工作;且对交通保险、事故认定等做出明确规定。

浦东新区利用“立法权”率先发布地方规定,这可能推动位于浦东的临港、金桥等地的智能车探索步伐走的更快。

在上海汽车制造产业版图的更迭下,新老汽车制造开发区发展出各自的使命与阶段。

产业集群之首的嘉定,脱下了土地成本优势、空间优势及最优政策扶持的“新开发区”的外套,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累,拥有了市场与人才的沉淀。

嘉定集聚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4300多家,公共及企业研发平台超200个,汽车人才7.25万人。尤其,不少汽车人才、技术骨干已在嘉定安家扎根。这是作为新开发区域的临港难以复刻的。

已然成熟的汽车工业基地,面临的是如何利用市场、人才方面的深厚积淀,辅以适宜的引导政策,让更多新技术、新方向碰撞、生长,实现地区经济创新驱动的跨越,在行业变革中寻找新支柱,渡过区域汽车制造业产值、规上工业产值“胶着”的阵痛期。

承载大型制造项目的机会,更多落到临港等城市新开发区域中。年轻的新开发区凭借区域优势,政策东风与时代的垂青,在短时间内完成产值飞跃、区域产业链速成。如何实现产业沉淀,铆足后劲,也值得期待。

当汽车制造之城由单中心演变为多极支撑,新版图的浮现既意味着竞争与变化,也需要产业集群的协同与互补。

新开发区与成熟的开发区,各有各的阶段和使命。承载着燃油车时代光荣与梦想的嘉定,摸索大象转身与创新蝶变,抓住了“电车时代”制造机遇的临港新片区,开始造车新故事。

—————————

当汽车产业进入“下半场”智能化,哪些城市会在智能汽车领域脱颖而出?

请继续阅读:《上海智能车开往新版图②︱谋局智能汽车,城市们如何突围?》

而当汽车行业拥抱新时代,进入下半场“智能化”。智能汽车的发展因素却更为复杂,法律法规、技术路线、应用场景、研发成本等问题仍都处于“半未知”状态。热风口之下,仍需冷思考。

请继续阅读:《上海智能车开往新版图③︱智能网联车的三个难题》

设计 白浪

--------------

澎湃城市报告,一份有用的政商决策参考。

由澎湃研究所团队主理,真问题,深研究。用“脚力”做调研,用“脑力”想问题,用“笔力”写报告。

相关内容

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湖南农信系统落地生根

洪 樱 成依潇 刘雯娟 黄利飞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177.2亿元,累计涉农贷款余额达6264.5亿元;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2182亿元,支持普惠型小微企业户数50.8万户; 新版手机银行客户数1244万户,收单商户数79万户,线···

全国港口前三季度吞吐量出炉

1-9月,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前10名分别是:上海港(第1)、宁波舟山港(第2)、深圳港(第3)、青岛港(第4)、广州港(第5)、天津港(第6)、厦门港(第7)、苏州港(第8)、北部湾港(第9)、日照港(第10)。图片来源于港口圈1-9月,···

定安打出组合拳推动知名企业纷纷落地

海南日报记者 李豌 特约记者 孙国富蜜雪冰城全球供应链总部基地和全国冷链物流总部基地项目、煌上煌集团……近年来,大企名企纷纷落地定安。国际投资单一窗口综合管理系统数据显示,2020年5月至今年9月,定安县在库项目36个,签约金额达158.9···

45年·45人·45个典型改革案例丨熊维政:一定要把信阳茶油做上市

□本报记者 胡巨成 刘宏冰潜心医药行业40余年,将一家作坊式医药小厂,做成大别山革命老区和全国贴膏剂药业首家上市企业,打造出“百亿级贴膏剂生产基地”的羚锐制药前“掌门人”熊维政,在他60岁时急流勇退,放手交棒,转身创办了信阳信锐油茶股份有限···

山东区划设想,二分滨州,组建渤海市,利津改区,邹平与高青互换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也在持续优化,特别是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区域经济开始朝着一体化发展方向迈进。如果用《射雕英雄传》中的一句话来形容,江苏是“东邪”、广东是“南帝”、四川是“西毒”,那么山东则是“北丐”,此···

为什么河南经济是最没有希望的?上车,带你深度了解河南的问题

“河南小孩出生就是为了离开河南”,这是我最近一个关于河南经济评论文章下点赞最高的评论。这句话我深深刺痛着自己,因为我自己就是河南人,深知这里面包含了多少无奈和心酸。当人们在聊地域之争的话题时,大家都会为自己的省份争辩几句,然而只有河南人,会···

关注双11丨“88VIP”淘宝天猫全网商品都能用花呗分期免息

2023天猫“双11”活动今晚8点正式开始。今年“88VIP”大额券总规模达到200亿,用户可领券额度最高可达860元。支付宝针对“88VIP”淘宝天猫用户还推出花呗分期免息服务,消费者购买大件商品又多了一重实惠。“88VIP”用户购买单价···

每日新闻,60秒知晓世界热点

2023年10月31日,星期二,农历九月十七1、31省份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公布:上海北京首超6万元位居全国前列,浙江天津江苏同属4万+梯队紧随其后;长三角万亿城市经济三季报:合肥增速第一,宁波增速超上半年;2、工行、农行、中行、建行、邮···

2024年城乡居民参保调整,一次性补缴5.9万,每月能领2300元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保障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和调整。2024年城乡居民参保也将迎来新的一轮调整。据相关政策规定,未来居民参保需要一次性补缴5.9万,每月能领2300元。这个政策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讨论。对于这个政策,有些人认为一次性补缴5.9···

老百姓: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2.78% “聚焦发展”战略优势凸显

中证网讯(记者 段芳媛)老百姓10月30日晚间披露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0.42亿元,同比增长16.4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7亿元,同比增长17.54%。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2.31···

紧抓机遇开展差异化竞争 骆驼股份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骆驼股份 黄剑波/供图 彭春霞/制图证券时报记者 韩忠楠越来越“卷”的新能源汽车赛道,既充满挑战,也酝酿着新的机遇。近期,受益于华为与赛力斯联合打造的全新问界M7的热销,与之相关的汽车产业链在A股市场的热度也随之升温。这当中,为问界M5/M···

宝山罗店:罗南二村 半年跌幅近乎恐怖 郊区老破小太可怕

前几天,我们写了几个宝山区二手房系列,美兰湖板块的万科琥珀郡园以半年跌幅近五分之一位列榜首,我以为就是跌幅极限。然后,今天现场去看了位于美兰湖南侧的罗南新村,在那周围详细地看了看,然后比较了一下罗南二村最近成交与4月份左右的成交记录,愕然发···

压倒许家印并不是造车,而是恒大童世界,砸几千亿搞了十几个鬼城

恒大集团以其高调的投资和建设项目而闻名,最近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传统地产业务不同,恒大集团的新尝试是在娱乐旅游领域建设恒大童世界。这一巨大的投资计划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恒大童世界的建设规模之大令人瞩目。据报道,恒大集团计划投资数千亿···

《人民日报》警告奏效?98款,突破1亿台!华为正式宣布

导语:在科技的浪潮中,华为从遭遇“极限施压”,到芯片突破和鸿蒙生态的自研,始终展现出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坚韧不拔的创新决心。华为面对挑战:技术封锁与自主创新在2019年,《人民日报》发送《人民日报评华为遭"极限施压":科技自立,时不我待》一文,···

中国钢铁大王戴国芳,入狱5年东山再起,再造500强民企狂赚1957亿

他从一个收废品的穷小子,摇身一变,登上了中国400富豪榜。他的钢铁厂年销售额已超过1个亿,手下员工超过1千人,他就是钢铁大王戴国芳但是这个钢铁界的王者,却因为一时错误,被捕入狱,还坐了5年牢。出狱后,他不忘初心重操旧业,不仅再次创办炼钢厂,···

油价暴跌倒计时,专家透露:11月国内高油价将消失!

随着外资油站的进入,国内加油站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近日,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11月国内高油价将不复存在。这一预测的背后,是外资油站的入驻带来的市场冲击和国内油价的持续波动。外资油站的进入,打破了国内加油站的垄断格局···

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丨专访:中国经济展现出发展韧性

新华社日内瓦10月30日电 专访:中国经济展现出发展韧性——访联合国贸发会议资深经济学家梁国勇新华社记者陈斌杰联合国贸发会议资深经济学家梁国勇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专访时表示,中国经济今年前三个季度的增长态势展现出了发展韧性和潜力。中国国家···

润达医疗:目前在上海、北京等地区部分医疗机构已开展LDT相关业务的试行

润达医疗近期接受投资者调研时称,目前在上海、北京等地区部分医疗机构已开展LDT相关业务的试行,公司在上海等地区积极和相关部分医疗机构展开合作,共同推进LDT相关业务在医疗机构的开展。未来随着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LDT相关业务将给公司带来···

国航率先公布第三季度财报,疫情后首度扭亏

在阅读此文之前,希望用您发财的小手点一下“关注”,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但是最后会有小编的个人感悟,如有不足之处可以评论指出,谢谢您的支持。民航行业近期公布的积极消息显示了行业的积极向上趋势。多家航空公司在财报中宣布扭亏为盈,旅客运输量也逐步恢···

竹塑革命!中国发改委推动“以竹代塑”三年行动计划。

近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重要通知,名为《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这一举措旨在推动“以竹代塑”产业体系的快速建立。这个消息将给与竹制品、造纸等行业密切相关的产业带来利好消息。竹子作为中国特色植物,广泛应用于造纸、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