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财经新势力#
作者:子非鱼
01 | 深圳等于宁波+大连+厦门
2019年年末开始的全球疫情在2022年年末基本已经平静下来,尽管疫情仍不算完全结束,但随着防疫放开,对经济的影响,基本已经不再了。
回首疫情三年,无论是个人还是对城市、国家,都是挑战,好在我们都挺过来了。
但对其影响和思考。疫情对各国地缘格局、经济、产业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对于个人来说,影响了钱包的厚实度,影响了消费行为,甚至影响了每个人的思考方式。
对于城市来说,对经济的影响最为严重。分化来看,对产业、出口影响最大,尤其是对沿海城市的出口。
本篇文章来分析一下,疫情三年对5个沿海城市,也是5个计划单列市(深圳、宁波、青岛、大连、厦门)各项经济指标的影响。
计划单列市不是级别,只是头衔,或者说是功能。
从1954年到1994年,先后出现了14个计划单列市,包括重庆、武汉、广州、沈阳、西安、哈尔滨、长春、南京、成都、深圳、青岛、宁波、大连、厦门。
后来又将这14个城市外加杭州、济南共16个城市冠以副省级城市头衔。并撤销了除深圳、青岛、宁波、大连、厦门外,其余10个城市的计划单列市头衔。
重庆在1997年直辖。最终就形成了一直到如今的15个副省级城市,其中5个计划单列市的局面。
享有这个头衔的城市,享有省一级别的经济话语权,无需向省里缴纳财政税收,它的实质是经济直辖市。
在财政红利加持下,5个计划单列市发展得很快,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东南沿海城市迎来了强势崛起的时代。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沿海城市都发展不错,南北思维差异,地区产业格局,最终演变成沿海城市南强北弱的格局。
深圳的经济体量超过了宁波与青岛之和,或者等于宁波+大连+厦门。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02 | 疫情三年对5大计划单列市影响差异
过去三年对五大计划单列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谁的影响更大?
接下来本号将从GDP、财政收入、工业、出口、资金总量、常住人口6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第一,GDP层面上,对深圳影响最大,对大连影响最小。
深圳GDP从2019年的26927.09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2387.68亿元,三年年均增幅5.6%。而2020年之前的十年年均增幅,则高达16.7%,增速下降了11.1个百分点,是5个计划单列市中,增速下降最大的城市。
同理,宁波疫情三年的年均GDP增幅和疫情之前十年的年均增幅相比,下降了6.4个百分点。青岛下降了4.3个百分点,厦门下降了10个百分点。
而疫情三年期间大连的年均增速是5.7%,相较于2020年之前十年的年均增速,反倒增加了3个百分点。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当然,对于大连的影响较小,主要是因为此前大连发展太慢。
在去年分析5大计划单列市十年的文章中,已经注重提到过,大连的经济在2016年和2018年出现过倒退,中间还有几年出现了滞涨。
大连的滞涨和倒退,是多重因素影响。有海港受阻,制造业不振因素,也有受整个东北经济低迷影响。
第二,财政收入层面上,均严重影响,尤其是深圳。
从财政层面可以看到疫情三年以来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疫情三年,深圳的一般预算内收入年均增速只有3.8,而之前十年的年均增速高达21.8%,下降了18个百分点。
同期的宁波下降了12个百分点,青岛下降了13.4个百分点,厦门下降了9.4个百分点。
大连更是出现了财政负增长,疫情三年期间的年均增速相较于之前十年年均增速下降了2.4个百分点。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理解起来并不困难。疫情期间,人口流动性受阻,工厂生产受阻,出口受阻,此外各城市还忙着减税降费来应对挑战,财政收入能够保持增长已属不易。
第三,工业增加值方面,深圳唯一受影响。
尽管2022年深圳的工业增加值超过了上海,从此无论是工业总产值还是工业增加值,深圳都位居全国第一,成为了真正的中国工业第一强市。
但是疫情三年明显延缓了深圳的工业发展速度。三年期间深圳的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只有5.2%,相较于前十年的年均增速下降了3个百分点。
而同期的宁波、青岛、大连和厦门,影响不大,增速反倒都比前十年年均增速要快。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大连2022年数据未披露,沿用了2021年数据,两年平均增速7%。而之前十年,大连的工业增加值不增反降。2011年大连工业增加值2816亿元,2021年只有2774.6亿元。
可见,虽然疫情三年期间大连的工业增加值增加了不少,但仍旧没有恢复到鼎盛时期的工业实力。
第四,出口方面,均好于预期。
出口方面看不出疫情的影响,五大计划单列市出口均好于此前十年的年均增速。
其中大连更是扭转了此前出口下降的趋势,由负转正。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第五,资金总量方面,深圳影响最大,大连影响最小。
资金总量,也即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这个指标非常重要,不少专业人士将其视作比GDP更为有效的一个衡量各城市经济实力的指标。
在资金总量方面,深圳2022年年末已经高达11.66万亿元,位居内地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
但从增速来看,过去三年深圳年均增速只有9.3%,相比较此前十年39.4%的年均增速,下降了30.1个百分点,是五大计划单列市中受影响最大的城市。
同期的宁波资金总量疫情三年年均增速为11.1%,相较于之前十年平均增速下降了4.5个百分点,影响不算太大。
青岛增速下降了5.6个百分点,大连下降了0.8个百分点,厦门下降了10.4个百分点。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大连影响最小的直接原因是此前十年大连的资金总量增速太慢所致。
综合以上5个经济指标来看,疫情三年对深圳影响较为明显,对大连影响相对小一些。
深圳之所以受影响严重,有一个原因是深圳本身的规模已经够大,本身各项经济指标的增速在大基数面前,也不构成优势。
大连影响相对小,不是大连自身抵御能力强,而是因为此前十年大连整体发展速度较慢而已。
03 | 最后看人口变化
人口增量方面,深圳影响依旧最大。
由于深圳2022年常住人口数据仍未公布,沿用2021年数据。两年合计增加了424.28万人。
看到增量这么多,很多人可能一头雾水。其实这期间有人口普查,2020年的人口普查将此前各城市低谷的人口数据还原,才有了各城市人口增量大幅上升的局面。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宁波两年增加了107.6万人,青岛增加了84.23万,厦门也增加了101.8万人。大连增量很少,主要是因为大连人口普查之前的数据并未被低估。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表面上看,疫情三年除了大连,深圳、宁波、青岛、厦门的年均人口增量都比之前好很多。其中大连2022年的常住人口数据并未披露,本号根据其公布的GDP和人均GDP数值计算而得。
但主要是人口普查数据干扰所致。为了更清楚看清人口变化,不妨剔除202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直接看过去两年各城市的人口增量。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可以看到,过去两年五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增量相较于此前十年的年均增量均出现了大跳水的局面。尤其是深圳,从过去每年几十万的人口增量直接跳水至几万。
这里面疫情并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影响各城市人口增量的主要因素,是全国人口见顶转向,出生率一路下滑。
在这种宏观大背景下,不仅五大计划单列市,几乎所有的中心城市人口增量也大不如从前。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人口才是影响未来城市发展的关键。
不像是曾经人口红利期,中心城市的增量都不错。在人口见顶转向的大背景下,未来各城市争抢人口会更加凶悍。
前不久杭州就降低了落户门槛,从本科降至专科。未来,在人口越来越难增加的情况下,各城市的抢人大战会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