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茂名市积极推进海洋综合开发,调整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海洋产业布局,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有力促进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实现675亿元,同比增长6.8%,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7.3%。茂名市依托“四大发展平台”,突出制造业当家,加快构建具有茂名优势的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
临港化工产业做实做强。东华能源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一期(I)全面试车,茂名石化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项目稳步推进,丙烯腈产业链项目正式启动,石化产业“老树发新芽”。茂名石化国内首套260万吨/年浆态床渣油加氢等项目建成投产,茂名天源石化碳三碳四资源利用项目加快推进。目前,我市有各类石化企业7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300多家,全市炼油加工能力与乙烯生产能力居全国前列。
港口交通物流加快发展。茂名港博贺新港区扩大开放获批延期一年,广港码头第五次获批临时对外开放,吉达港区申请扩大开放正式纳入国家口岸开放年度审理计划,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工程和博贺电厂3、4号机组工程动工建设,外运量可达700万吨的粤电煤炭码头铁路专用线完成初步设计评审,待海域使用变更获得自然资源部审批后即可开工建设。完成粤西LNG接收站造陆工程。茂名港货物吞吐量3162.06万吨,同比增加9.51%。沿海快速交通网加快形成,茂名东站至博贺港区铁路、沈海高速改扩建工程茂湛段、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茂名先行段建成通车,广湛高铁茂名段加快建设,高速公路、快速路与博贺湾大桥、水东湾大桥互联互通,湛江吴川机场正式通航,基本形成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
海洋新兴产业不断壮大。重点发展“丙烷—丙烯—聚丙烯”产业链,打造以聚丙烯、碳纤维、复合材料为核心的特性新材料产业;利用丙烯、液氨等原料,布局“丙烯腈—聚丙烯腈—碳纤维—汽车轻量化新型材料”产业链,促进新材料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发展石化装备、电力能源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加快培育海洋生物医药业,提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生产装备的研发制造能力。国内首个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基地落户茂名,华南地区最大的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建成投产,高新区西南加氢站建成并具备投产条件。
滨海旅游业和海洋渔业持续优化升级。茂名市先后建成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风情小镇1个,4A级滨海(海岛)型旅游景区3个。2022年我市接待游客总量879.33万人次,旅游收入约80.70亿元。加快推进茂名博贺渔港经济区规划编制工作,加紧实施博贺国家中心渔港配套项目工程、博贺渔港疏浚工程和博贺渔港标准化渔港示范项目。2022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92.64万吨,同比增长0.2%,其中,海水产品产量57.84万吨。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全面加强。茂名市加强入海排污口排查和整治,制定“一口一策”整治及管理方案,先行先试出台入海排污口设置备案管理办法,近岸海域海水质量位于全省前列。完成清理整治和尾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全市核发海水养殖证340本,养殖面积27726.36亩。投入专项资金2000万元实施海堤生态化综合整治和放鸡岛珊瑚礁生态修复。成功申报2022年度省级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资金500万元,做好博贺湾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的前期工作。大力开展博贺湾整治工程项目,实施水东湾新城海岸带综合示范区建设。水东湾海洋公园(一期)建设项目成为全省3个首批美丽海湾试点之一,茂名滨海公园、放鸡岛分别被评为广东省十大美丽海岸、美丽海岛。茂名油页岩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入选省第二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
海洋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茂名市共建有创新平台500多家,包括国家级创新平台分支机构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省实验室1家、省重点实验室3家、省新型研发机构4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6家、省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14个。新华粤集团建立全市首家企业类省重点实验室,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茂名分中心等多个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一批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30多家企业分别与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1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南海特色海洋文化繁荣发展。茂名市大力弘扬冼夫人、船政、海洋等特色文化,建设一批海洋文化创意项目。以塘霞村晏镜·疍家墟项目为示范点,全力打造油城墟、窦州墟、高凉墟、橘州墟等集非遗文化、旅游、乡村振兴于一体的样板墟。举办中国南海博贺开渔节等活动,擦亮“海丝遗迹”名片。编制《冼夫人文化(茂名)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丰富冼夫人文化IP内涵,举办第三届“好心茂名”冼夫人文化周系列活动,做大做强冼夫人文化产业。多样化开发滨海运动旅游体验项目,策划举办一批国际级滨海马拉松、沙滩音乐节等海洋文体活动,丰富海洋健康运动休闲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