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淄博烧烤到内地城市发展
这次淄博烧烤放眼全国,用赢麻了来说一点都不过分,也给全国内地城市发展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案例。这不仅仅是所谓看到的面,还有一般人看不到的面。淄博烧烤的背后是一个城市名片,更是一个城市的信用。比如城投发Z,内地城市可能还要摊任务,这次淄博发Z瞬间被买空。
国内有大把的水在空转,上面想着各种办法想要水从Bank流向实体,比如降存款利率,不行就收取他存款管理费。赶紧把劳动收益拿出来,要么消费,要么投资。一切不尊重客观事实的文件最后都是行不通。
老百姓都心里清楚得很,我要消费是社会工作岗位够多,并且我能力被市场认可,所以我对未来收入有信心,我自然会去消费。投资也是一样,营商环境好、创业成功率高,自然会去投资。
淄博的这次宣传在积极正面的情况下,自媒体平台也在推波助澜,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魅力,你做的好可以通过互联网瞬间放大100倍、10000倍,这是在没有互联网宣传之前远远做不到。与其说是好人赚钱的时代来了不如说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监督,不要把生意做成了一锤子买卖。
尤其是各地的火车站、汽车站等地为啥敢开黑车、高价卖东西,赌的就是消费者没有那么多时间能耗,也不指望是回头客,自己也不会有损失,可以说全国各地都有只不过是情况不一。
不仅仅是ZF部门很多领导没有意识到互联网的爆发力,还有传统企业甚至是做线下生意的老板需要学习如何利用互联网来做传播,本质都是提高流通效率,这打破的不仅是地域生意的局限性,更是ZF部门和群众达成一致,有劲同往一处使,人流量来了也要能承接的住。
就像徐州被网红爆出不好的面,里面出现两个极端,一个面是说难道我们这有出现坑顾客的情况,其他的地方没有吗?觉得无所谓。还有一种就是觉得丢人,需要好好整改,徐州文旅相关部门当天就立马作出配套措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只要宣传得当,完全可以把一个坏事变成一件好事。
争论的人他们完全没有想明白一个道理,这个最终受益的是谁?我常说看待一件事你是要争论过程的输赢,还是要结果赢。显然有很多人没有明白这个道理,我不是说要黑徐州,绝对没有这个意思,而是拿这个事来引申出来一件事。
2022年淄博人口470多万,2022年徐州人口900多万,将近是淄博的两倍,管理上百万甚至上千万人口的城市远没有那么简单,考验的是执政者的能力。
西安在旅游宣传这块也是Get到了消费者的痛点,大唐不夜城“盛唐密盒”节目火爆出圈,背后的曲江文旅几个涨停板,虽说有炒作嫌疑,这个重要么,如果你懂得消费者的共识也是共识这句话的意思,就明白了我所要表达的意思。
河南在这方面也做得很不错,这几年宣传部门像是换了思想,结合当地特色所出作品精彩连连,懂得了人民群众想要看的是什么,收视率创新高。
说一个颠覆绝大多数人的观念,看完估计还得怼我,但又是事实的事情。在互联网不发达的年代,线下生意往往不缺流量,现在信息流通越来越快,反而流量越稀缺,认可这个观点吗?不少人说是那是因为之前物品少,这不是主要原因。
现在看似流量渠道越来越多,实则渠道在变少,在互联网不发达的年代,线下的商品琳琅满目,哪怕是位置不是特别好也能得到曝光,现在的线上渠道只有手机屏的前三页,没几个人会去看后面的展现,商业价值低的就该淘汰,这就是互联网流量的第一性原理。
商家在电商平台上卖货,为了抢排名各种活动、S单,本质不就是为了抢那仅有的手机屏上有限的豆腐块吗?
所谓的平台算法千人千面的本质也是争取把产品的曝光渠道变的更多一点,在产品有限时是以量取胜,当量到一定的时候比的就是质量,也就是堆量投产比,早些年做任何商业说的都是得渠道者得天下。
其核心的逻辑就是那会渠道成本也低,同时经济处于高速增长,吃了大量的渠道增量的沉默成本。典型的从地摊经济到商业街再到Shopmall,每次变革都会诞生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品牌,经济一旦进入高速发展就不能逆回去。
经常关注我的朋友应该记得,口罩初期上面出台的所谓支持地摊经济我说是多不持续的有悖经济发展规律,现在回头看看还能看到地摊经济么?有几个摆地摊的有赚到米了。
尤其是DY上有一波非常可恶的博主,忽悠不明真相群众去摆地摊,说啥国家支持的总不会错,我这有配方,线下生意一天可以赚几千。还搞教多少米入私董会,教开店,现在还能看到吗?现在去看他们的账号都是被后知后觉的群众一顿喷,线上还有推流么?
不管做什么生意,只要能把渠道流量的成本远远低于同行,就能胜出,商业不变的底层逻辑就是投产比、谁的效率高谁就能胜出,高效率消灭低效率的这是世界发展的规律。
为什么雷布斯做生意这么久,几经沉浮悟出成功真谛,记者采访他有没有给其他人的建议,他说的是顺势而为,并且他成立的基金取名为顺为资本,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逆势而上。
城市发展也是一样,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规律,内地想要发展的好首先得留得住人,再加上目前国内各大一线城市的虹吸效应,两两相加能留住人的难度更高,好在现在互联网的发展后续会逐步打破工作受限于地域的情况,也就是说所谓的城市吸引力不仅仅是就业,需要找到独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从而打破空间的限制。
举一个例子,大理是一个非常休闲环境特别好的旅游城市,具体不用多说,有不少从事程序员、大数据等互联网工作相关的人才去定居。现在的大基建已经打通了人与物的流通,身处的地方所产生的效率并不会比一线城市低,如何吸引到高质量的人才是重点。
背后更实际的情况就是如何吸引到人才和资本的青睐,能不能给到安全感,是否可以做好“服务”。我国放眼全球最强的是人才红利,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随着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多,但是人口会相应减少。
对标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第三产业将会爆发性的增长,哪个城市能够优先做好“服务”,谁就能在此次城市发展中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