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财经新势力#
买房对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都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我国房地产行业改革的这二十多年时间里,全国住宅的销售价格一路飙升,一般家庭要想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宅,动辄要掏空全部积蓄、再承担长达二三十年高额的贷款利息才行。
- 工薪家庭打工一辈子,可能也就只能买得起一两套房子,可以说是根本没有试错的机会,这是其一;
- 其二现如今房子绝对不止能给人们提供一个可居住的地方那么简单,还与大家日常生活中,必须要面对的种种事情有着紧密挂钩关系。比如说落户、让孩子们享受周边的优质教育资源等等,所以很多家庭即便手头的积蓄不足,也不能轻易买房;
- 其三房子有着投资属性,如果能买到一套各方面条件比较好的房子,人们便能享受到家庭资产升值的乐趣,反之亦然。
以往全国范围内的住房拥有率不是很高,户均拥有房产数量也严重不足,在楼市供过于求的社会大环境下,买房不失为一大明智之举。但2021年下半年开始,全国100个大中小城市的房价进入了下跌状态,此时人们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各方面综合条件更好一些的房子。但这样的情况下很多消费者的购房热情并不高涨,因为房价的涨跌都是一种会维持一段时间的趋势,也就是说在房价下跌时买房,房价有极大的可能会一跌再跌,届时人们就得承担家庭资产缩水的极大风险。
现在全国范围内放开对新冠疫情的管控之后,住宅的销售状况相较之前乐观了一些,全国尤其是很多大城市的房价上涨了不止一星半点儿。此时一些炒房客和投资者,又将个人的注意力放在了买房这件事上,企图通过买房实现家庭资产升值,甚至是一夜暴富的梦想。但越是这样的情况,我们越应该注意一件事情,那就是全国房地产税的征收会加快来袭。因为楼市处于下行期时,大家并不想要入市,如果此时再增加人们的持房成本,楼市成交量就真的难以上涨了。再怎么说房地产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支柱,如果一直这样的话,各种社会矛盾会逐渐爆发,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而言十分不利。现如今全国楼市逐渐进入上行期,大家买房的热情相较之前增加了一些,为了从根本上抑制炒房行为,国家层面可能会让拥有房产数量越多、名下房源数量越多的家庭,付诸更多的持房成本。
很显然当前入市的话,我们应当秉承非刚需不买房的根本原则,如果你有购房的想法,请务必牢记以下这些忠告。其中的前因后果都在这里,看完你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第一,购房前综合考量个人的经济状况
就像开头说到的那样,我国绝大多数家庭的购房压力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大的,虽然近几年时间里,为了激发起人们的购房热情,有关部门给予那些买新房的家庭,更多真金白银方面的实在,但买房的经济压力仍旧不小。之前我国施行了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第二代《个人征信管理办法》,至此人们的失信成本是愈来愈高,而没有征信的人在未来的社会上可谓是寸步难行。而不论是考虑到个人的购买力,还是买房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大家首选的买房方式都是申请住房贷款。所以要不想走上弃房断贷的道路,以至于个人的征信受到一系列不良影响,购房前我们一定要综合考量个人的实际经济状况。
这里说到的经济状况,指的不仅是当下,还一定要具备长远的眼光。尤其要将各种意外因素考虑进去,比如说未来是否还会有新冠疫情等等,只有这样做才能进一步保障个人的经济状况不受到负面影响。另外申请贷款年限、选择还款方式时,也要基于个人的实际情况做选择,千万不要一味的听信银行工作人员以及销售的建议。
第二,期房和现房各有利弊
其实从大的方面看,全国住宅的类型就两种,第一种是期房第二种是现房。期房和现房究竟是好还是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一定的,二者各有利弊。期房是开发商在住宅尚未建设完成时就开始售卖的,在这一阶段买房,人们的选择相对来说要多一些,而且购房成本不是特别高。如果你不着急住房,或者是手头积蓄不足,购买期房绝对是不二之选。总的来看现如今全国范围内更多的家庭,购买的都是期房,因为很多开发商在建设一个新的房地产项目时,需要大量的资金做周转。
但只要是期房就有烂尾风险,不论是开发商偷偷挪用了资金还是什么原因烂尾,所有的后果都要由购房者自行承担。一旦买到了烂尾楼,人们既不能在购房合同约定的最后期限住房,要想维护个人良好的征信,还得在未来的日子里按时按量的偿还住房贷款直至结清。之前我国施行的一直是三道红线政策,很多开发商手头的可用资金并不充足,相应期房烂尾的风险也在逐步提升。现如今全国范围内虽然施行了金融16条方案,但总的来看针对的基本都是那些大型房企,至于中小型房企,很多时候手头的可用资金仍旧不充足。所以我们还是要谨慎购买期房,如果一定要买的话,也要尽可能的选择那些大型房企,建设的规模比较大的项目。这样的项目就算最后烂尾了,有关部门也会因为涉及的人员数量多,愈发重视一些。
但不论怎么说,房子适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本个人的实际需求选房。在遇到适合自己的房源时,也不要轻易缴纳定金,定金和订金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含义可是大不相同的。
往期文章:棚改政策取消,货币化安置重出?未来全国房价仍旧会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