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问题的决策和政策制定是每个国家的首要任务。科学的经济决策和计划能够创造更高、更有潜力的经济增长模式,在所有产业中,一个国家是否有强效增长,步入发达国家的关键是高科技产业。
在深入分析了典型大国、北欧四国、四强小国和金砖国家在1999—2014年的高技术产业典型特征后,通过研究看到,虽然高技术产业在各国总体产业中的占比没有很大,但它是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少数”行业。
通过典型的国家经验总结看到:具有较高科技因素的高技术产业是实现超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要条件。中美科技竞争其根源是在互联网全球化浪潮下,技术变革和创新驱动导致的产业竞争优势转移,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科技竞争正逐渐成为中美战略博弈的前沿与核心。
同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出现了一定的经济下滑态势,导致传统行业缺少发展动力,经营压力加重,可是在这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新经济却展现出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促进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能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和转变发展方式。
为了实现产业链价值链突破和国内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高技术产业发展是我国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发展关键和重中之重。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分别是:产业增长、创新效率的提升、产业升级和全球价值链水平提升。具体来看:
高技术企业产业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
首先,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对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带动作用。高技术产业可通过扩大产业规模,形成新经济增长点;通过知识与技术外溢效应,带动经济结构优化;通过产业升级,提升生产要素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实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值得注意的一点,高技术产业发展都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双向因果关系。
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及竞争优势提升依赖于其技术创新能力。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有助于国内大循环,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稍显成效后,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对国内市场的促进作用下降,对国际市场的促进作用相对凸显。
高科技产业的核心技术能力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工业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这使它们能够在复杂外部环境中占有绝对优势。保持强大的内部和外部知识能力使公司能够减轻金融危机和外部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
目前,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正从创新速度提升向创新质量提升转型升级。伴随着中国进入全新的发展时代,若无进一步产业创新支撑,要素配置效率改善带来的净收益增长空间将快速收窄,只有坚定推行以诱导产业(企业)自主创新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使消费升级,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技术进步路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于高技术产业来说,当产业创新处于明显的市场导向阶段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在进行技术自主创新的模式中,选用内源式的技术路线能够促进技术的快速进步,提高市场收入,对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对待技术的应用和引进需要保持正确的认知态度,保持对技术正确合理依赖,加大适宜性技术引进,并全面提升技术的吸收能力。
对国内高技术企业来说,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改造能力及自主创新对于企业对选择国外技术引进还是国内技术购买有重要影响。现阶段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过程中,提升企业家创新意志强度,进而提高创新的生成和应用质量,应适当弱化消化吸收等决定的创新扩散和转化质量的作用。
而公共和私人研发支出增加是欧盟国家高科技出口增加的重要因素,研发支出总量越高,高技术产业出口水平越高,提高研发资金强度可能会显著提高欧盟国家的出口和竞争力。与地点相关因素相比,行业相关因素在解释高科技行业的竞争力方面更为重要,而外部因素对高科技行业的绩效影响微乎其微。
调查结果质疑了CBMA和中国的退出战略会显著提高其本土创新能力这一观点。科技创新投入水平和产出效率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均具有正向驱动作用,科技创新投入水平的影响作用更大,科技创新对高技术产业规模的驱动效应明显小于其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产业规模对科技创新存在波动性刺激作用。
而外包是大多数中国高科技公司采取的主要创新策略,特别是技术进口,这意味着中国创新服务体系的不完善。中国高科技公司的内部研发支出不足,吸收能力疲软。虽然中国高科技公司在创新中更喜欢外包策略,但外包的贡献远低于内部研发。当支出以相同的速度增长时,内部研发的创新产出是外包产出的两倍。
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现状和调整改善
虽然高新技术产业是科技强国的持续动力来源,但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效率整体不高,同时,整体效率值不高,总体创新效率也不高。目前,中国的研发产出正逐步从只注重数量上的提升转变为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发展趋势。
我国当前存在的高技术产业生产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受到技术能力、自身研发存量和环境因素的制约,指标投入强度及技术创新能力差异引起的技术进步效率差异,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在研发创新对生产率的作用中,当前阶段应加大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资本投资,通过累积效应培育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其创新绩效。相比于制度作用,研发创新对生产率的贡献更大。要素配置的“结构红利”在高技术产业TFP提升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空间越来越小。
通过研究发现,资本要素存在一定的市场扭曲态势,这给高技术产业的创新研发效率带来显著的消极影响。对外开放程度明显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损失,政府支持力度延缓创新效率损失;不同条件下经费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均不一致,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明显。
国际技术溢出源和本土努力共同决定了中国高技术部门的创新绩效,只有在考虑吸收能力的因素时,跨国企业才会在技术创新方面展示出影响国内企业的创新绩效。企业规模增大有利于创新效率的提升;政府支持有效地提高了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金融支持并没有充分展示出自身明显的创新研发支撑作用,所以依然会有很大的潜力亟待开发。
开放式创新对企业研发效率的影响都是正向相关的,企业假如具有一定的规模,如果吸收知识的能力越强,这种正向将会越发显著。信息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给高技术产业带来明显促进效果。技术投资和银行贷款政策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十分重要。而政策扶持、技术支持等环境因素,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带来更多的研发创新投入冗余。
在具体提升路径中,当企业处于生产链高位时,该企业往往可以通过技术并购的方式促使创新效能得到提高。同时,购买国内技术和引进国外技术这类直接引进技术来源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具有本土适宜性的国内技术积极作用于规模效率,先进的国外技术积极作用于纯技术效率;而自主研发引领高技术创新发展的动力还远远不足,国际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红利正在消失。
从中间产品视角看,技术溢出对行业生产效率的直接效应显著为负,自主创新则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高技术产业在效益增长和创新速度方面展现出一定的良好促进关系,在短期内提升企业的创新速度是企业获取利润的最有效手段,而创新速度和创新质量之间又是一对矛盾,亟待平衡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