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浮生
2011年6月27日,印度喀拉拉邦的帕德马纳巴史瓦米神庙里,一个尘封了140多年的密室被打开了。
门被打开的那一刹那,所有人都以为自己成为了“阿里巴巴”,进入了强盗的藏宝洞。
那个密室里堆满了装满金币和钻石的麻袋,还有金绳、镶满宝石的王冠、金项链等等。
根据估算,这些宝藏的价值至少超过5000亿卢比,已经超过了印度的教育预算。
像这样的密室,这座寺庙有6个。
可是看着这满室的黄金,印度政府却十分忧愁,唉,有钱不能花,原来这么痛苦……
黄金消费大国
众所周知,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消费国。印度每年的黄金需求量能占到全球的五分之一。
印度人对黄金的喜爱,完全可以称得上“狂热”。但是印度国内的黄金产量一直不多,所以印度的黄金大量要依靠进口。
印度进口黄金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那个时候,他们就通过出口丝绸和香料,来换取黄金。
近些年,印度每年的黄金进口量,基本都在700吨以上。即使是在疫情期间,印度人的黄金热也没有被浇灭。
2021年仅仅前三个月,印度黄金进口量就190吨,比之前还增长了一倍。
但另一方面,印度还有将近4.5亿人生活在贫困之中,印度还有着巨额的外贸赤字。
这高额的赤字让几乎所有主要的信用评级机构都给印度打下了近乎垃圾的分数。
作为一个有雄心的大国,这么低的信用分数,不仅丢面子,也影响其融资能力。
奇怪了,印度不是有那么多金子吗,怎么还会缺钱呢?
因为在印度,黄金的流通性实在太低了。大量的黄金并不能发挥他们作为货币的价值,而是被囤起来了。
印度人的黄金,一般情况会放在两种地方,一个是家里,一个就是庙里。
除了开头提过的寺庙以外,印度还有很多收藏着大量黄金的寺庙。
不同于中国古寺的清幽宁静,印度的庙宇大多数都是金碧辉煌的。印度人真正做到了“佛要金装”。
不光庙里的神佛要镀金的,就连庙宇外墙也不例外。
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阿姆利则金庙。
这座庙的墙壁上镶嵌着很多的大理石,在最外围还包裹着一层层的金箔,极尽奢华。
每当夕阳西下之时,霞光映衬着金色的墙壁,整个世界仿佛都被神佛庇佑起来,一片金黄。
据说为了打造这座金庙,用去了1500斤的黄金。那这些金子哪里来的呢,当然是信众捐献的。
为了神,印度人可是十分舍得的。
被闲置的黄金
印度有80%以上国民都信奉印度教,黄金,就是印度教中的幸运金。
印度黄金购买的一大主力,就是印度教徒。
为了表达诚心,印度教徒捐起金子来那可是一点不心疼,金条、金链子、金法器,应有尽有,金子越多,心意越诚。
那穷人买不起金子怎么表达诚心呢?寺庙有办法,没有金子头发总有吧,卖头发。
于是,靠着卖假发,寺庙又多了一大笔收入。
可是寺庙里的黄金,政府却不能将其充公,用到国家建设上,因为这会引发信众的强烈不满。
目前印度的庙宇中已经有将近2500吨的黄金,政府还得消耗大量警力来保护这些只能看不能用的财产。
除了宗教因素以外,印度的女性,确切地说是“新娘”,也是黄金购买的一大主力。
在印度,女性一般不能继承土地财产,但是黄金却可以作为女性结婚时的礼物带走。
再加上印度有高嫁妆的传统,很多家庭在女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为其攒黄金。
在结婚的时候,印度新娘们会浑身挂满金饰。每当婚礼季到来的时候,金店里往往会挤满购买珠宝首饰的人群,黄金的进口量也会在这个时候迅速增长。
虽然这是一笔昂贵的负担,但是这也是证明自家身价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所以大多数人都会尽自己所能给自己“贴金”。
在有的地方,刚刚出生12天的小孩子,也要被打上耳朵眼,然后在耳朵眼上贴一层薄薄的金片。
大量涌入的黄金甚至会引发卢比的贬值,这让印度政府十分头疼。
当然,印度人储存黄金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黄金不仅能保值,更能避免政府介入。
在莫尔王朝时期,印度出台了遗产法。该法律规定,在人死后,其不动产强行归政府支配,法定继承人想要得到遗产,就必须到政府支付一定的费用。
在这条法律的刺激下,大量的富人开始变相储存财产,以避免在法定税收中损失过多。
这种保护财产的思想在印度人的思想中已经根深蒂固。
尤其是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人们更倾向于将财产转化为有形的黄金,而不是去相信银行和股票市场。
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印度中等阶级甚至是穷人的黄金需求也开始急剧上升。
很多穷人家的女性,在有挣钱能力之后,都会给自己挣钱买黄金,哪怕是分期付款。
对他们来说,这不是黄金,这是尊严的象征。
据估算,印度私人拥有黄金的数量已经高达2.2万吨,可是这些金子都被搁置在保险柜、首饰盒甚至床底下,经济学家称之为“闲置的金子”。
为了让这些闲置资产活起来,印度政府可谓是用尽了方法。
盘活黄金,阻碍重重
印度私人大量积累黄金,不仅导致了家族生产性资产减少,也使宝贵的外汇资源发生了转移,印度的外汇市场供需长期失衡。
黄金的过量需求,已经被认为是阻碍印度科技进步和发展的障碍之一。
为此,印度政府开始了黄金管制。
1963年,印度政府公布了《黄金管理条例》,并在5年后被确立为永久法令。
根据该条例,国内不能再生产14K以上的黄金饰品,个人持有的黄金数量必须被公开,公众只能以珠宝的形势收藏限量的黄金等等。
政府本以为借此机会控制国内的黄金贸易和分配,没想到却刺激了黄金的走私。
1990年,《黄金管理条例》被撤销,随后,黄金的拥有和购买权也逐渐被放开。
黄金市场被逐渐放开以后,黄金的需求量也开始回升。
从1990年到1998年,印度每年的黄金需求量都在15%左右,而当时世界的黄金需求量只有3.05%。
在印度,黄金已经成为了仅次于石油之外的第二大商品。
为了刺激黄金消费,印度政府推出黄金储蓄,但是当时因为只有印度国家银行经营该项业务,且只能按照指定利率推行,所以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2012年以后,印度经济再次遭遇艰难挑战,国家账户也再次陷入赤字状态。
为了遏制黄金进口,印度政府已经将黄金进口税率上调到了10%。
但是这毕竟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为此,莫迪上台以后,开始推行黄金货币化政策。
一方面,无论是珠宝商还是个人,都可以将其名下的珠宝首饰黄金等等存入银行收利息,也可以用来做货物抵押。
储户取出时,可以收取等值黄金,也可以收取现金。
银行也可以将存储的黄金贷给珠宝商,这样珠宝商就无需进口黄金,给国家省了一些外汇。
另一方面,印度政府开始大量发行黄金债券,黄金债券的利率高出黄金储备利率将近一倍。
但是,三年过去了,两万多吨的黄金,仅仅盘活了20多吨,刚刚超过民间拥有黄金的千分之一。
这个项目之所以不温不火,既有政策本身的原因,也有储户不足的原因。
其实刚开始还是有部分人愿意支持这个政策的。
但是当储户兴致勃勃拿着黄金去储备的时候,许多银行却表示必须要到几十公里之外的大分行存储,因为小银行无法进行质量检测。
储户要先对自己的黄金进行纯度测试,拿到证书后,才能存储。这个过程太过复杂,很多人的储蓄热情都被浇灭了。
另一方面,如果是珠宝要进行存储,就要被融成金条,这一过程储户还要损失一大笔珠宝的制作加工费,很多人当然也不愿意。
至于黄金债券这一新潮的概念,对于城里人可能比较有吸引力,但是对于农村人来说,他们不懂,农村也没有相应的金融基础设施。
而印度三分之二的黄金需求都在农村,这也成为了黄金债券难以推行的一大阻碍。
虽然印度政府也在不断调整着黄金货币化的政策,但是想要改变印度人多年的想法,还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看着那么多的黄金,却无法转化资产流动,这真是令印度政府头疼的
“有钱人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