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无糖气泡水捧红的赤藓糖醇股们远没有了前两年的风光。近期三元生物(301206.SZ)、保龄宝(002286.SZ)等代糖企业陆续公布了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业绩表现较前两年明显降温,特别是大客户元气森林的“失踪”,让三元生物的2022年业绩表现被“打回原形”。
财报显示,2022年三元生物实现收入6.7亿元,同比减少了59.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6亿元,同比减少69.4%。而这一业绩表现和前两年则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过去2年中,三元生物业绩保持着高速增长,2020年和2021年,三元生物的收入增速分别为64.3%和113.9%。
三元生物的业绩大幅下滑,主要是其核心产品赤藓糖醇业务发生了一系列变化,2022年,三元生物的赤藓糖醇单项收入为5.7亿元,同比减少63.3%。
记者注意到,这一变化背后,一方面与其大客户元气森林有关。一直以来,元气森林也是三元生物的第一大客户,2021年元气森林的采购额高达2.5亿元,占到三元生物销售总量的15.1%,但2022年,元气森林并未出现在三元生物的前五大客户名单中。
对此三元生物的解释称,由于赤藓糖醇行业竞争加剧,叠加饮料市场需求不盛,及元气森林自身经营变动等原因,元气森林2022年度未向三元生物采购物料。
另一方面,业绩变化的主要原因还是赤藓糖醇大面积扩产带来的市场供给过剩,特别是在2022年,代糖下游消费端需求放缓,而大量赤藓糖醇生产企业的新产能又投放市场,导致赤藓糖醇价格大幅下降,造成了赤藓糖醇股盈利能力的减弱。
2021年赤藓糖醇价格最高点曾到达3万元/吨,拿货还要排队。但2022年4、5月份,赤藓糖醇的价格已经回到1.4万元到1.6万元/吨。此后价格继续走低,2023年2月时,东晓集团的赤藓糖醇报价是1.15万元/吨,而今日东晓集团的赤藓糖醇报价则跌至9500元/吨。
此外,业内也认为,赤藓糖醇价格也与2022年4季度开始,部分人工合成代糖价格大幅下滑,对天然甜味剂市场需求造成扰动有关。
综合上述影响,2022年三元生物赤藓糖醇业务的毛利率从2021年的41.6%减少至10.5%,突然从金饽饽变成了土坷垃。
另一家赤藓糖醇大户保龄宝的情况也类似,2022年实现收入27.1亿元,同比减少1.9%,净利润为1.3亿元,同比减少33.9%。具体业务上,糖醇类产品收入3.6亿元,同比减少46.8%,毛利率也将至14.9%,但由于保龄宝业务较多元化,因此对整体业绩的影响相对较小。
从今年一季度的财报看,赤藓糖醇股的情况还没有复苏的迹象。
2023年第一季度,三元生物实现收入1.2亿元,同比减少57.4%,实现净利润780.8万元,同比减少87.6%。保龄宝的一季报收入6.1亿元,同比减少7.2%,净利润为1705万元,同比减少60.1%。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从赤藓糖醇的价格变化也能看到目前市场供给的无序,本身这一产品没有太高的技术门槛,短期内供给过剩的问题也无法解决。而对于赤藓糖醇的生产企业来说,当下如何通过创新降低成本或增加更多应用场景和范围,可能比等待市场自我调节来得更现实,特别是后者。
根据中国糖业协会数据,近两年我国工业消费大致 占食糖消费总量约54%,居民直接消费占比约46%。其中工业用糖中饮料才是一个较小的比例,只占12%,而糖果、冷饮、果汁等分别占到45%、15%和8.5%,代糖依然有较大的应用拓展空间。
天风证券研报显示,截至2022年中国甜味剂市场中合成甜味剂占比达52%,位列第一,天然甜味剂占比为29%,糖醇类甜味剂占比18.2%。近年来,随着高端食品、保健品、减肥产 品市场对于低热量、稳定性、不吸湿的需求,赤藓糖醇的下游应用范围迅速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赤藓糖醇之外,其他天然代糖品类依然保持不错的增长。
莱茵生物(002166.SZ)财报显示,其2022年实现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33%,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了50.9%,其中天然甜味剂业务实现收入8.9亿元,同比增长40.4%,主要为罗汉果提取物和甜叶菊提取物。
在此前的业绩会上,莱茵生物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罗华阳也表示,国内代糖市场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相较于海外市场,应用及配方等方面暂未形成成熟体系,在市场体量、添加规范、配方应用等方面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朱丹蓬看来,甜味剂代替白糖是一种健康化的大趋势,但目前国内代糖企业很多还停留在原料供应阶段,科技含量不足,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向行业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从而带动整体饮料及食品行业的发展,则是代糖企业未来需要面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