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昝秀丽
5月15日是第五个“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几年来,资本市场不断织密“安全网”,立体化投资者保护体系正加快形成。
全面注册制下,投资者保护任重道远。各方预期,以注册制改革为牵引,中国特色投资者保护将探索新实践,“大投保”理念将持续深化,立体化投保体系将加速形成,进一步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建制度 投保体系持续完善
与注册制改革同向同行,近年来,投资者行权维权机制建设取得重要突破,投资者民事救济和纠纷解决渠道更趋通畅,投资者保护体系愈加完善。
以法治护航投资者保护,新证券法、刑法修正案(十一)相继出台实施,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司法解释、刑事案件追诉立案标准等配套制度出台,从根本上扭转了违法违规成本过低的局面,完善了法治保障。《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也进一步夯实了投资者保护的执法体系,提高了信息披露造假等证券期货犯罪的惩罚力度,强化了对侵害投资者行为的震慑。
构建先行赔付、纠纷调解和代表人诉讼等机制,让民事救济和纠纷解决渠道更加通畅,投资者的获得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比如,*ST紫晶、*ST泽达两家涉嫌欺诈发行和业绩造假的上市公司日前被勒令退市,投资者赔偿救济措施同步发布,特别代表人诉讼和先行赔付的探索,彰显了对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视。
“依法支持适格投资者及时有效地追究违规上市公司及其相关中介机构等责任主体的民事赔偿责任。”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证监会将进一步畅通投资者权利救济渠道,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督促市场参与各方归位尽责,形成资本市场良好生态。
未来,投资者保护体系将更加完善,投资者维权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教授郑彧建议,通过推广小额速调机制及“示范判决+损失核定+纠纷调解”等一体化调解机制,快速、便捷地解决投资者合理诉求。同时,要敢用、会用、善用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
零容忍 从严执法增强震慑力
构建“大投保”格局,有赖于从严执法,加大对证券违法违规行为的追责力度。
近年来,为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增强从严执法震慑力,证监会稽查部门严厉打击各类证券期货违法行为,显著提高了证券违法成本。证监会公布,2022年全年办理案件603件,其中重大案件136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和通报线索123件,案件查实率达90%。
“证监会稽查部门将坚持‘零容忍’工作方针,依法从严打击各类证券期货违法活动,加大违法成本,强化执法震慑,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证监会近期在通报2022年案件办理情况时强调。
以全面注册制改革为契机,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对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等行为的惩处力度。据统计,今年以来,在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公司中,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数量最多,占比超六成。
“近期监管部门加大对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以及财务造假的打击力度,查处多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件,这与新证券法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立法精神相契合,也体现了监管执法精准性。”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说。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研究员李明良说,未来应进一步加大证券违法执法力度,综合运用当事人承诺制度、代表人诉讼等方式大幅提高证券违法成本,引导市场主体形成主动合规、自觉合规和实质合规的意识与行动。
聚合力 树牢“大投保”理念
全面注册制环境下,投资者保护更需多方主体协调配合,也更需立法、司法、监管部门打出净化市场生态、严厉打击证券违法违规行为的“组合拳”,合力推动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
证监会部署2023年工作任务时强调,更好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树牢“大投保”理念,推动加强行政执法、民事赔偿、刑事追责的机制衔接,畅通投资者维权救济渠道,积极探索更多提升中小投资者获得感的路径和方式。
“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多部门协同、凝聚法治合力。我们会同中国证监会加强执法司法合作,‘零容忍’依法严惩、全链条追责证券犯罪,起诉康美、康得新财务造假、操纵证券市场等重大案件,斩断‘割韭菜’黑手;完善行刑衔接机制,同步交办重大案件,建立检察-证监全面监督合作关系,以法治护航资本市场行稳致远。”最高检第四检察厅厅长张晓津在最高检近期举行的“做优新时代刑事检察”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
上海金融法院、北京金融法院、成渝金融法院已相继设立运行,证券案件的侦查、检察、审判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合力初步形成。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北京金融法院5月15日将召开“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投资者保护案件审理情况及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多家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积极行动,开展“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专项投教活动……投资者保护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逐渐成为市场各方的行动自觉。
来源: 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