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上交所受理了,接下来就是过会上市了!”来自锦艺新材料公司的消息传到常熟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企业上市推进专员高潇逸在喜悦之余长舒了一口气。企业离上市虽然还有一段距离,却代表着常熟科创板企业申报零的突破。高潇逸三个多月的协助申报,也有了阶段性结果。
这只是常熟12名聘任制公务员工作成果的一个缩影。近期,常熟市聘任制公务员团队捷报频传。自2022年9月入职至今,聘任制公务员累计牵头编制全市专项规划11项,举办行业专题活动69场,招引落地产业项目22个、总投资超45亿元。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常熟引才路径的创新。自探索实施聘任制公务员以来,常熟通过专岗定制、专项培育、多点激励、多方保障,搭建了丰富多元的干事创业舞台。聘任制公务员独特的专业优势不仅在短期内取得了不俗成绩,还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今年4月,12名聘任制公务员试用期满考核登记,这也意味着常熟在全省县级市中率先试点探索的聘任制公务员工作进入新阶段。
从市场到机关:
专业人才“来之即战”
自今年3月底起,常熟市委组织部专项考察组听取了10家聘任单位、12名聘任制公务员半年试用期的表现,充分征求聘任单位主要领导、组织人事领导、成长导师、同事等的意见,“上手非常快、素质相当高、成绩很亮眼、表现超预期”,是大家对这批聘任制公务员的普遍评价。
“石立秋的个人能力很强,她自拍自导自编了一批短视频作品,不仅在社会上吸引了一批粉丝,还带动了局里青年公务员一起学习视频拍摄和剪辑。”常熟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戚晓维说。石立秋是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有4年文化传媒公司编导总监的经验,在江南文化宣传方面有独到视角,特别是策划拍摄的《虞城文化图鉴》《我在常熟修文物——言子墓道》等IP项目,在微信、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推广,为常熟文化宣传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章强充分发挥过往的股权投资工作经验,并与常熟的发展实践相结合,提出了针对性建议,真正是‘来之即战’。”作为常熟市财政局政府投资基金管理专员章强的成长导师,常熟市财政局副局长吴志鹤认为,章强工作思路清晰,而且爱钻研,在协助国资公司引入产业投资基金的过程中,帮助补充项目资本金,提高项目市场化运作水平,帮了不少忙。
常熟首批12位聘任制公务员,专业性强、岗位匹配度高,入职前已经是相关领域的负责同志,入职后在发挥自身优势、整合行业资源上都有自己的“绝技”,为推动更多“接地气”政策、规划和项目落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要完成从‘工程师’到‘公务员’的角色转变,还是有一定的挑战。”常熟市大数据管理局数字政府应用建设专员陈亚明入职前是一名软件架构师,成为聘任制公务员后,主要负责全市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的统筹管理及市级重点项目的建设推进工作。用他的话说,这项工作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素养,还需要较强的协调管理能力。为了尽快适应角色转变,他经常向同事虚心求教,还利用下班后时间,报名参加了PMP项目管理培训班,构建起自己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如今,他已然适应现在的工作节奏,在岗位上能独当一面了。
常熟市大数据管理局局长须亚军对陈亚明的工作也是十分肯定:“陈亚明最大的特点是能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将业务需求有效转换成技术语言,对数字政府项目的统筹管理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县域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常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潘浩说,“聘任制公务员作为拓宽公务员来源渠道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能够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吸引更多高层次专业化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最终扎根县域,服务地方发展。”
从瓶颈到亮点:
靶向攻坚最难处
3月26日,苏州市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推进大会在常熟顺利召开。常熟市发改委产业经济发展研究专员王洵心里的一块石头也终于落了地,从前期大会的对接争取到具体的会务组织,王洵前前后后忙了好几个月。“常熟新能源产业产值占苏州全市比重的29%,位列苏州第一,因此在常熟举行这场大会更具有示范效应。”
以前主要做传统产业分析的王洵,从去年9月入职常熟发改委后,开始研究新能源产业的转型发展。有之前的国企工作经验打基础,加上澳洲4年金融管理专业的学术背景,他上手显然快一些。半年多来,研究制定《常熟市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实施方案》,牵头编制《常熟市新能源产业图谱》;落实产业扶持政策,申请拨付企业氢燃料电池奖补资金945.97万元;对上申报争取中央(省级)专项资金,获批资金超5000万元……一项项政策出台、一笔笔资金申请、一次次对上争取,让常熟新能源产业产值在2022年逆势上涨20%,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表扬。
常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城市高端功能载体规划与建设专员张永明,入职前就已经开始了解资规局相关工作。从“乙方”到“甲方”的转变,他适应得很快,对于双方的需求和痛点也十分了解。2022年10月,正值苏州轨道交通10号线(苏虞张段)规划阶段,最初线路是绕常熟城区而过,对地区发展辐射带动能力较小,大家都很伤脑筋。“过往的工作经验给了我很多启发,为现在的工作提供了不少新思路。”张永明说,他和科室人员认真对线路沿线调研,对人口密度、就业密度、空间布局需求、成本测算一一分析,形成了一份翔实的建议方案,最终被苏州采纳。新方案中,线路不仅向中心城区靠拢,并在原先9个站点基础上,预留了2个站点。
聘任制公务员自到岗以来便备受关注。“由于岗位的特殊性,社会的关注度也更高,这也激励我们要做得更好些,进而展现出这一制度优势。”常熟市交通运输局综合交通规划与建设专员霍敏,曾连续作战一个半月整理通苏嘉甬铁路常熟西站及连接线工程方案,做到把限制写明白、把方案想透彻、把办法写清楚。她坦言,很喜欢这种有挑战性的工作,专员的岗位难度超出了自己的预期,也刷新了她对机关的感知,那么多次挑灯夜战,也让她与新同事迅速成了“战友”,成了“家人”。
忙碌是聘任制公务员的常态。常熟市科技局科技人才与合作科的霍家怡,是局里有名的“多面手”。每周都列席参加局班子工作例会,除了本职工作的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的招引培育及服务以外,她还担任单位首席翻译官和前沿科技领域研习社组长。由她带领的4人小组,曾耗时三个月,从零开始完成了一篇常熟市元宇宙产业调研报告,得到了广泛好评。
“12名聘任制公务员的岗位设置与招录要求,都是聚焦常熟改革攻坚的最关键处,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常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公务员局局长丁建刚说。目前常熟科技、交通、金融、规划、文旅等重点部门、领域都能看到聘任制公务员的身影,他们正以自己的专业力量助力改革攻坚、助推高质量发展。
从契约到机制:
全生命周期培养
聘任制公务员既不是“终身制”,也不是“高薪临时工”,要想留住他们,必须摒弃“临时用用应个急”的思想,以优质的成长环境吸引人才长期留驻、施展才华。12名聘任制公务员入职后的出色表现,也让常熟更加坚定了深化推进这一工作的信心。
为管好用好这批聘任制公务员,常熟市委组织部想了不少办法。专门出台《聘任制公务员培养使用管理办法》,签订聘任制合同,逐一制定专项奖金发放标准,建立整周期护航、全链条培养机制,结合首次到岗、试用期满、聘任周年、聘期届满等重要节点,召开专题座谈会,帮助聘任制公务员快速完成角色转换,搭建起聘任制公务员与委任制公务员交流互动的桥梁,充分释放高层次人才的专业优势和“鲶鱼”示范效应。
项目化制度化清单化的管理,明确聘任制公务员在聘期满五年后,符合相关规定的,可转为委任制公务员。一系列“组合拳”,无疑给聘任制公务员们吃了“定心丸”。
“刚到局里工作,导师就告诉我,要从‘业务思维’转变到‘行政思维’,从点上的工作转变为面上的思考。”常熟市财政局政府投资基金管理专员金宇恒,第一天到岗就被定位为“中层骨干”,并确立了人事和业务分管领导作为政治导师及业务导师“双导师”。入职后,他的日常工作由导师直接布置、直接验收成果。金宇恒坦言,相较于委任制公务员,聘任制公务员成长周期更短,领导与同事寄予的期望和要求也更高,相应的工作动力也更强。因此,在聘任制公务员身上,总能看到一股子“钻劲”“干劲”。
专业化是聘任制公务员的相对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为持续提升“赋能”聘任制公务员专业“硬实力”,常熟市委组织部有针对性地安排了各类培训实践活动。常熟虞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筹)新能源产业招商专员姚铭哲,是“海棠讲坛”W·E·B课堂(产业招商专题)中的一员。连续两个月的培训,包含智能车联网产业、声学产业、先进材料产业、产业基金、产业转型升级、招商实践等20多堂教学课程,产业实训基地的现场教学以及“沉浸式”跟岗锻炼,都让姚铭哲大开眼界。“虽然已经结课,但我仍记得开班时的内容,‘脑袋里存一张世界地图、研究一段产业发展历程、分析一张产业图谱’,让我们的招商视野更加开阔。”他说,接下来将继续深挖新能源领域资源,瞄准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动力电池、储能及光伏相关产业,强化产业招商,深化科技招商。
眼下,为了把“散落”在各个局办的聘任制公务员“串联”起来,发挥更大团队作用,常熟专门成立“聘任制公务员行动支部”。该支部依据岗位性质及具体工作内容,划分数字经济发展组、江南福地建设组、资本运作保障组、招商引资服务组4个小组,构建了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支部成员通过破冰活动,相互了解工作内容,形成了规划与交通衔接、交通规划与产业经济衔接、产业经济与双招双引衔接的工作链条。”作为支部书记,王洵计划围绕“市域一体化”分批次外出调研,以“加快市域一体化发展,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为目标,争取年底形成课题成果,努力为更高品质“江南福地”建设贡献力量。
交汇点记者 龚琰 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