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5年的武汉格蓝若,凭借一种产品,2022年营业收入达4.17亿元,同比增幅超6倍。
IPO招股书显示,这其中,超99%收入来自电网体系(国网、南网等),甚至在2020年一度包揽了电网体系相关产品所有标包,市场占有率为100%,并获得了88.9%的毛利率。
不过,随着该细分市场渐渐被注意到,新的玩家开始进入,格蓝若市场占有率下降,毛利率出现波动。且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偏高、应收账款增多等问题需要更加重视。
高度依赖电网体系,单一产品贡献近全部营收
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格蓝若”)的发展不可谓不迅速,其前身公司“格蓝若有限”在2018年3月成立,主营业务为“互感器计量性能智能监测装置(下称“互感器监测装置”)”的研发、生产与销售。2022年公司获得工信部授予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2020年、2021年、2022年,格蓝若分别实现营业收入0.38亿元、0.56亿元、4.17亿元;实现扣非净利润0.12亿元、-0.18亿元、1.87亿元。
南都财研记者注意到,该公司营业收入对电网体系高度依赖,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分别为99.96%、84.88%、51.2%,看似呈下降态势,但仔细分析发现,其几乎所有业务都来自电网体系相关公司。
图源:格蓝若《招股说明书》
例如,2022年格蓝若第一大客户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第二大客户湖北正源电力集团有限公司由“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全资控股,江苏东西柿科技有限公司控股方为江苏苏电集体资产运营中心,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系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子公司。
仅此四家各层级电网体系内企业,为格蓝若贡献营收占比合计已经高达99.99%。
对电网企业形成高度依赖的原因之一,在于格蓝若单一且应用场景高度垂直的产品品类。
报告期内,互感器监测装置分别为格蓝若贡献了100%、70.08%、98.83%的营收。
互感器是电力系统中大规模使用的关键设备之一。为了进一步提升居民的“无感知”体验及商业、工业用电的效率,近年来,电力系统逐步推动普及检修模式不停电作业,《“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中还强调了“研发面向电力行业的电力装备检测、基于物联网的高效精益化运维以及单相接地故障准确研判等关键技术与装备,实现设备故障智能研判和不停电作业”。
(图源:格蓝若《招股说明书》)
而成立于2018年的格蓝若,正是瞄准了这一细分领域,产品率先实现了互感器不停电状态监测以及对失准设备的“应检尽检”,得以抢占先发优势,成功中标国网、南网等公司标包,以招标/中标总金额计算,近三年公司“互感器监测装置”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100%、92.61%、80.09%。
专利数量暴涨,以股权绑定“华中科技大”教授
与营业收入同样大涨的,还有格蓝若的专利数量。
截至2023年1月末,格蓝若共有55项发明专利,其中42项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
(图源:格蓝若《招股说明书》)
在选取的可比上市公司中,格蓝若发明专利数量位列第一,远高于杭州柯林(688611.SH)、宏利达(688330.SH)两家。
然而,在研发人员数量及研发费用投入方面,格蓝若的初期优势并不明显,甚至低于可比公司平均,不过,2022年出现快速增长。
(图源:格蓝若《招股说明书》)
2020年,格蓝若仅有26名研发人员,研发费用投入533.44万元,分别低于平均值的122人、3518.77万元;到2022年,格蓝若两项数据分别为145人、5989.14万元,前者依旧不及平均值(147),后者则超过了平均值的4610.67万元,但落后于容知日新(688768.SH)的9199.76万元。
从研发费用率来看,格蓝若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三年分别为13.7%、51%、14.35%,对应可比公司平均值为9.57%、9.91%、13.79%。
总体来看,格蓝若以较低的研发投入、人员配置获得了较多的发明专利。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专利中的绝大多数,都是近一年刚刚取得。具体而言,公司2020年、2021年、2022年发明专利取得数分别为10项、9项、31项。
按照常态,专利的获得与研发投入相比应当存在一定滞后性,那么格蓝若2022年发明专利数量为什么会出现爆发,是此前几年的研究效率较高,经验积累后2022年实现集中突破,还是研发周期较短,2022年的高投入在当期即实现了高收获?
接近公司的人士解释称,创立格蓝若之前,实际控制人窦峭奇、窦亚奇拥有十几年的互感器领域从业经历。公司成立后,窦峭奇、窦亚奇借助先前互感器领域的行业积累,扩充研发团队,依托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电力计量、电子技术、通信工程等多学科领域的深刻理解,在互感器设备智能监测领域持续深耕,以站域和广域虚拟标准器技术为基础,集合高精度高稳定性电力数据采集技术、互感器智能评估诊断技术及大规模监测运维平台技术等构成了公司主要4大类核心技术。
与此同时,公司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持续增长,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保持较高水平。在高研发投入的驱动下,公司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在电气设备智能监测领域的融合应用,不断丰富技术储备。取得专利数量与研发投入呈正相关趋势。
当然,除了自主研发外,格蓝若还通过与华中科技大学多方位合作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科研实力。
一方面是具体项目合作。
2020年12月,格蓝若与华中科技大学签署协议,获得了三项专利的排他使用许可,期限三年;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公司又与华中科技大学七次达成合作,以委托开发模式,由公司出资,华中科技大学实际进行研发。
另一方面,以股权“绑定”教授。
在格蓝若股东名单中,有一家名为鑫荣理咨询的平台,持股比例为4.22%。鑫荣理咨询的合伙人为窦峭奇、李红斌、陈庆。窦峭奇与窦亚奇同为格蓝若创始人、实际控制人,李红斌、陈庆均为华中科技大学教师。
华中科技大学官网显示,李红斌获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式互感器国家标准工作组成员。主持、参与多个国自基、重点研发计划所资助的科研工作和电网总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多个省部级科技奖励。发表多篇SCI论文,获4项国家发明专利,培养大批硕士、博士。研究方向:电磁量传感器(电磁式及电子式互感器、直流电流电压传感器)及相关技术、电能计量(数字式电能表)及相关技术、虚拟仪器等。
陈庆2010年至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气信息检测、状态检测、油田电气工程。
窦峭奇本人就曾在武汉城市建设学院担任实验员,该学院后并入华中科技大学,格蓝若独立董事杨克成、副总经理兼技术服务中心总经理陈勉舟、副总经理兼市场营销中心总经理匡林等多位董监高人士,均有华中科技大学求学或任职经历。
上述人士强调,目前拥有的核心技术来源于自主研发,公司不存在对委托研发的重大依赖。报告期内,公司与高校的委托研发项目不存在纠纷,相关协议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不构成重大影响。公司拥有的专利情况及取得方式已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
公司高度重视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活动,将不断创新作为发展成长的动力来源。为保障研发活动高效、有序进行,公司已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技术创新管理体制。
市场竞争加剧,市占率下降、毛利率波动
种种原因下,格蓝若成功踏准了电网体系新的检测需求,快速达到了相关技术水平,了行业红利,并准备冲击IPO。
只是,随着新玩家的加入,格蓝若想要分享蛋糕的难度正在加大。
《招股书》提及,公司所在的细分行业,目前参与市场竞争的行业参与者较少,主要原因系行业存在较高的技术、人才壁垒,且供应商准入门槛及电网客户认可标准较高等。
实际上,竞争来得更激烈一些。
首先,格蓝若过去三年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00%、92.61%、80.09%。意味着至少在2021年,就已经有同样达到采购标准的同类型产品出现,并成功中标,且在2022年,抢走了更多市场份额。
这进而表明在格蓝若技术成形不久,整体市场规模还比较有限的时候,已经有竞争对手突破了技术壁垒、跨过了供应商准入门槛,公司的先发优势并不能持续太久。
(图源:中国南方电网招标公告)
南都财研记者注意到,中国南方电网招标公告中,给出“电压互感器计量性能在线监测系统”的投标人资质,主要为“近三年有一定供货业绩”、“提供不少于一份供货合同”。格蓝若的名字也确实多次出现在南网、国网招标名单。
(图源:国网江苏2022年物资采购中标名单)
另据国网江苏相关物资采购中标名单,格蓝若中得“计量装置远程校验检测系统”等标包,而作为格蓝若客户的江苏东西柿科技有限公司同样出现在中标名单,中得“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标包。
相关人士解释,江苏东西柿科技中得“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标包与我司“计量装置远程校验检测系统”并非一个产品,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
其次,格蓝若毛利率出现波动。
2022年,格蓝若主营业务毛利率分为82.59%,同比小幅上升0.22个百分点,但较2020年的88.9%下降较多。
公司毛利率处于高位的原因是“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而随着竞品的出现,毛利率与市占率同步下降,是大概率事件。特别是对电网体系而言,可选择供应商增多后,价格将会是采购时越来越需要考虑的问题。
《招股书》中也提及,未来如果国家电网行业政策、预算安排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前述格蓝若相关人士分析,公司是细分行业内起步较早的企业,经过长期积累,公司凭借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可靠的产品性能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目前参与市场竞争的行业参与者较少,主要原因系行业存在较高的技术、人才壁垒,且供应商准入门槛及电网客户认可标准较高等综合因素所致。
高负债率依旧高分红,前途押注IPO
随着企业规模变大,先发优势渐弱,竞争日趋明显,格蓝若财务层面面临的挑战愈加需要重视。
截至2022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6.63%,远高于可比公司18.14%的平均水平。
营业收入上涨的同时,公司应收账款同步增长。2022年全年,格蓝若经营性净现金流为1.26亿元,低于扣非净利润的1.87亿元,主要原因即为应收账款同比增长0.6亿元,达1.16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为36.16%。
不仅如此,从格蓝若暴增的业绩可以看出,目前正处在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时间节点,在员工总数从77人上升至330人的情况下,公司产能利用率(按标准工时计)亦从2020年的55.12%攀升至2022年的80.66%。扩充产能将会是行业企业重要共识之一。
此番谋求IPO,也体现了格蓝若对于资金的需求。
(图源:格蓝若《招股说明书》)
本次拟募集资金中,3亿元将用来补充流动资金,剩下约9.28亿元,将用以五大项目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拟投资资金,预计全部来源于IPO募资,这意味着倘若募资失败,格蓝若预期资金链状况及未来重点项目投资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就在2022年,格蓝若还进行了0.85亿元现金分红,进一步加大了公司对于本次IPO募资的依赖。
相关人士认为,资产负债率逐渐上升,主要系公司新增大量在手订单,备货较多,营运资金较为紧张所导致;随着公司在手订单逐渐完成,公司的经营规模及盈利水平将有较大提升,长期偿债能力总体较为良好。
2022的分红也是发行人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预期和信心,为回报股东,与全体股东共享公司发展的经营成果,在符合利润分配原则、保证公司正常经营和长远发展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经营情况、盈利规模、现金流量情况实施现金分红。
并且,自成立以来,公司致力于互感器计量性能智能监测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近年来公司主营业务发展态势良好,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均围绕公司当前的主营业务展开,与公司现有经营规模、财务状况、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等相适应,符合公司主营业务发展方向,并将进一步助推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
【欢迎爆料】上市公司相关线索、爆料请发至邮箱:ndshly@163.com
采写:南都记者 缪凌云 发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