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长宁:新兴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农村奏响“蝶变”曲
烈日之下,位于博罗县长宁镇的广汕高铁罗浮山站建设现场火热非凡。为了赶在年内通车,站房装修和周边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加快了脚步。
未来广汕高铁通车,将使这座罗浮山下的小镇实现交通区位的跃升。高铁加持下的交通通达度,将为长宁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新动能。
而今,一些新兴特色产业在长宁蓬勃生长,深刻改变当地农业农村发展现状。
朱顶红产业让“薄弱村”摘帽
“穷”了很多年的长宁镇水边村,悄然摘下了“集体经济薄弱村”这顶帽子。
依沙河而建的水边村,多年来以土地租金为唯一收入来源。来源单一且偏低的收入,导致村集体经济发展一直较为缓慢。直至2021年,水边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也仅有不到3万元,是名副其实的“集体经济薄弱村”。
长宁镇下定决心打破这一现状。要壮大村集体经济,必须依靠产业的导入。于是,在环罗浮山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带动效应下,长宁镇将朱顶红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引进水边村,启动了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这是一场从零开始的“试验”。朱顶红属多年生球根花卉,叶厚有光泽,花色繁多,柔和艳丽,花朵硕大肥厚,色彩丰富,应用范围广,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然而,这种在国外已有广泛种植的热带花卉,却至今未在国内形成较大的种植规模。尽管广东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朱顶红产销基地,目前国内的朱顶红供应来源却超九成仍需依赖进口。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不算常见的花卉,却有着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成熟后的单个种球,品质最好的可以卖出超百元的价格,产出效益比其他经济作物高得多。”水边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廖辉陆说,朱顶红对于气候要求不高,既可以露天种植,还可以在林下种植,具有很强的推广种植基础,可以真正带动村民加入。
于是,从2022年10月开始,在一片撂荒地上,这场声势浩大的种植“试验”开始了。廖辉陆最初的想法,是找几个种植户把地承包下来,由种苗公司负责兜底收购。然而,对于这种陌生的花卉,种植户们“心里没底”,迟迟不敢加入。
廖辉陆很快意识到,村集体应当在这场产业“试验”中发挥更主要的作用。于是,他发起成立了博罗水边朱顶红农业专业合作社,由驻地部队、村集体和村民联合注资,先期建设15亩核心示范区。从种植到产销的全过程中,由企业提供种苗和技术,统一指导、统一供苗、统一收购,种植的朱顶红按合同签订价格包收,最大程度降低农户种植收益风险,既确保了项目收益,也带动更多农户加入种植。
对于水边村而言,这一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是立竿见影的。通过流转土地和入股分红,2022年,水边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已超过30万元。
如今,15亩朱顶红已进入花期,预先布设的水肥系统,实现了自动化的浇灌和施肥。最快到明年初,这些成熟的种球就将进入市场售卖,预估回收产值可达约62万元,将带来颇为可观的项目收益。
按照计划,水边村朱顶红产业示范基地还将继续扩大规模,预计今年年底种植面积将达到近100亩。“我们希望通过示范带动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到这个产业里来,在5至6年内把项目规模扩大到1000亩。”廖辉陆说,希望通过朱顶红种植项目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探索打造集现代农业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高科技”蓝莓蕴藏致富密码
距离水边村大约10公里的石下屯村,另一种作物也带来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近日,博罗智源设施蓝莓园里的130亩蓝莓刚刚结束了为期3个月的采收季。蓝莓园相关负责人陈华成告诉记者,今年是蓝莓园首次收成,亩产大约为1500斤,每亩产值可达12万元。
走进蓝莓园,近一米高的蓝莓果树栽种在盆中,整齐地在大棚中排列。陈华成介绍,与传统蓝莓种植不同,设施蓝莓是通过大盆无土基质等设施实现的现代智慧农业项目,实现了无土栽培和智能滴灌。每一盆蓝莓都配备有智能滴灌装置,经过精准调配的营养液透过自动化水肥管道直抵蓝莓根部,肥水比例可根据天气和实际生长情况灵活调整,精确提高蓝莓品质。
蓝莓的储藏和运输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堪称严苛。在蓝莓园,新鲜采摘的蓝莓必须在2小时内送入冷库,在预冷一小时后才能开始装箱打包,随后通过全程冷链物流,运往全国各地的水果批发市场和周边水果零售店。
尽管今年是首次收成,蓝莓园却也迎来了丰收。首轮采收中,果径大小超过24毫米的鲜果占比达到七成。陈华成告诉记者,和普通蓝莓不同,这一品种只需1年就可达到丰产,5年可实现稳产,届时亩产量可达到3000—5000斤。在同等面积的土地上,产量和产值都将实现倍增。
蓝莓丰产的“密码”源自技术研发。据悉,蓝莓园核心技术团队是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科研团队,依托团队科研成果,不仅实现了比普通蓝莓倍增的亩产,还让蓝莓的品质稳定居于优良档次。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从2月15日就开始采收,蓝莓园的上市时间早于国内大部分其他区域,抢占了市场先机,也因此卖出了高达每斤130元的优势价格。
对于当地村集体和村民来说,这一项目同样意义重大。石下屯村的这片农田改种设施蓝莓后,地租由原来的每亩140元提升到每亩1200元,直接为村集体每年增加27.6万元收入。采收季庞大的用工需求,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在家门口务工的机会,挣取了可观的劳务报酬。
有了第一年的成功经验,这一种植项目的扩张有了更充足的底气。陈华成告诉记者,蓝莓园的面积将继续扩大至180亩,进一步提高产量,助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长宁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在“产、购、销、研”上做文章,推动蓝莓产业链条日趋完善。如今,由当地企业研发生产的蓝莓汁、蓝莓干等食品相继面世,围绕蓝莓而生的特色产业正在加速形成。
民宿业态悄然升级
刚刚过去的“五一”劳动节假期里,开业近一年的罗浮溪舍民宿迎来了客流的最高峰——“五一”前后,42间房基本每天都是满客。
这家位于长宁镇澜石村、临溪而建的民宿,早在2008年就开始经营。“以前主营餐饮和民宿,房间都是简单的单间,主要满足罗浮山景区游客的住宿需求。”民宿负责人侯信荣告诉记者,在2022年以前,这家民宿的经营形态和周边的其他小型乡村民宿相似。
侯信荣是澜石村本地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他而言,经营民宿不过是家里农业产业的延伸,他甚至从未仔细计算过民宿的经营收益。
不过,近年来,邻近罗浮山景区的长宁镇,把城乡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产业优势,发展了更多元化的乡村旅游产业。随着旅游业态的更新,这一小镇里的民宿行业也悄然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外来者加入,行业竞争格局瞬间改变。
位于祥岗村的民宿项目——美季幻境小墅就是其中一家。在原来的“垃圾村”上建起来的这家特色民宿,租下村民的老宅进行重建或改造,并重新铺设污水管网。经过改造,原来的村屋变成了一栋栋独立的别墅式民宿,每间房都有着不同的主题,加上颇具“网红”特质的无边泳池和帐篷营地,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住宿“打卡”。对于当地村民来说,经过改造后,租金收入也大大提高。
“长宁的生态环境很好,拥有稀罕的康养资源,这也为我们经营更多元化的‘民宿+’服务模式提供了基础。”该民宿负责人何剑钦认为,休闲度假和康养型的旅游业态正在当地兴起,让特色民宿走出了不同于标准化星级酒店的差异化发展道路。
在长宁,和美季幻境小墅一样的特色民宿已有17家。眼看着周边越来越丰富多样的民宿经营形态,侯信荣也动了心,下定决心改造经营了10多年的这家民宿,并于去年4月完成全部翻新装修工程。
改造后的罗浮溪舍民宿共有4栋,不仅有套间和单间可供住客选择,房间还区分了溪景房、山景房、榻榻米房等不同主题和功能。住宿区旁,还设有茶室、烧烤区和运动场所等新增功能区域,满足住客在民宿内活动的需求。
侯信荣也逐渐意识到,住客的要求不再只是简单的住宿,而是更集中于亲子出行,因此更注重居住和游玩体验。一个可以作为佐证的细节是,以前的一个房间里只放两套牙具就已足够,现在往往需要准备3—4套。
尽管开业时仍处于新冠疫情严峻之际,但这家民宿经营受到的影响却比普通民宿要小得多。“我们的住客以家庭式自驾游的游客为主,这类住客受防控措施的限制较少。”事实上,在侯信荣看来,由于客群稳定,受市场价格波动和各类限制措施的影响较小,这正是高端民宿相较于普通民宿的优势所在。
【南方+记者】廖钰娴 梁维春
【作者】 廖钰娴;梁维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