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基金总经理 陈戈
今年是中国证券报成立30周年,金牛奖也举办了十九届。伴随着资本市场的成长壮大,资管机构与财经媒体,投资者与评价机构,互相促进共同成长,奏响一曲基金业稳健发展的恢弘乐章。每一位在基金行业中打拼、奋斗的从业者,就如一个个不可或缺的乐符,跳跃其间,汇聚成曲。2000年10月,我加入富国基金从事研究工作。5年后,我从研究转向投资,开始管理富国天益,直至2014年4月卸任,工作重心从投资转向了公司管理。2006年,我管理的富国天益第一次获得“开放式股票型金牛基金”奖;随后在2007年、2009年、2010年、2011年,又4次获得金牛奖;并在2013年金牛奖创立十周年之际,个人有幸获得了“金牛奖十周年特别奖”。金牛奖是中国证券报创立的专业奖项,自首届以来,金牛奖便凭借权威、专业的评选标准受到基金业和投资者的认可,目前已成为基金行业的“奥斯卡”奖,为投资人遴选出一批优秀的管理人和基金经理。以富国天益为例,受益于市场发展及金牛奖带来的示范效应,富国天益的规模由2005年中的1.79亿元增长至2007年底的133.85亿元。随着管理规模的增长、投资研究的深入,专业评奖机构许以的嘉奖、投资者许以的信任,给了我“做好投资、带好团队、持续创造价值”的力量。在担任基金经理期间,我逐渐形成了个人的投资风格:不追热点,按照基本面自下而上选股,选择有潜力的公司,然后长期持有。因为我坚信,好的股票是拿得住的。由此,2009年至2011年,富国天益连续3年获得金牛奖,并且在2010年、2011年连续两次获得“五年期股票型金牛基金”,彼时主流的评价标准也将目光投向中长期,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获得专业机构的认可。基金经理能获得金牛奖,固然是值得称道的。但独木不成林,如何让投研团队整体变强,让富国基金不同个性的基金经理能“百花齐放”?作为富国基金投研团队的负责人,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投研体系,才能够持续地为投资者创造回报?这些问题曾让我思虑良久。彼时,中国证券报已经在评奖时引入了长期投资的理念。长期主义不仅是基金投资的内生动力,同时也是金牛奖的内在基因。如何为投资者带来长期业绩?我们在实践中寻找答案,和团队找到了共同的内核——“深入研究,自下而上,尊重个性,长期回报”,即富国基金的新十六字方针理念。深入研究、自下而上,是富国投研基因中早已成型的,而尊重个性则是在这一时期的实践中探索而成。2009年,我提出让基金经理“将风格进行到底”的观点。我发现,带领团队做好投资,就像是观棋者,不要指挥下棋者应该怎么做,而是要拿来非常多的棋谱,与他们探讨各个对手的特点,找到自己的棋风,提高自己的水平。将风格进行到底,使我们的投研团队在统一的投资理念指导下,可以按照自己擅长的风格和策略,逐渐形成各自的投研个性。团队既要有共性,更要有个性,归根到底,就是要尊重个性。时至今日,“尊重个性”仍旧是富国基金十六字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首往昔,金牛奖与中国公募基金行业风雨兼程,也见证了富国基金的稳健发展。无论是公司级的大奖,还是各个业务条线的单项奖,富国基金所获颇丰。截至2021年年底,富国基金总共获得9次含金量最高的“金牛基金公司奖”,主动权益、固收、量化“三驾马车”旗下产品累计56次获得金牛基金奖项。此外,还有3位富国基金经理在金牛奖10周年、15周年之际获得金牛奖个人荣誉奖项。荣誉,始终是以创造价值为依据的。近年来,金牛奖的评选更加科学、严谨,评选标准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评选规则、奖项设置不断优化,对公募基金行业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同时,金牛奖对长期业绩的关注,直击基金业的考核机制。长期考核机制可以让基金经理更好地执行投资策略,为持有人创造价值。基于此,富国基金对基金经理的考核,从2年延展至3至5年。如果把基金管理人比作是一辆行驶在康庄大道上的汽车,看清前路、抵御风沙的挡风玻璃固然重要,但能让我们时刻看清环境、实现安全驾驶的后视镜同样有着关键作用。中国证券报的金牛奖,正像是促进行业稳步向前的后视镜,让长期主义、责任投资映入每一位基金管理人的眼帘。事实上,投资本身就是一场持久战,开局的中短期业绩和实力、运气都有关联;把战线拉长,中长期收益更考验整体实力,而后视镜的存在,让我们能够回溯过往,不忘初心。中国证券报专业记载中国资本市场30年,金牛奖也陪伴了公募基金行业走过了19年,它持续引导行业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记录并见证了基金行业稳步向前的每一步,以强烈的使命感推动着基金行业朝着更加健康、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我们相信,金牛奖将持续为公募行业的长期发展赋能。展望未来,富国基金将继续提升核心投研实力,为基金经理提供强大的平台力量,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专业化的服务,为行业输送更多长期业绩优秀的产品。本文选自《信史流光:中国证券报三十年》一书编辑:郑雅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