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绿色低碳引领 共创湾区未来”广州绿色低碳发展报告发布暨助力“打造广州北部增长极”研讨会举行,南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在会上发布了《广州绿色低碳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广州在绿色低碳方面有意识展开了多方位试点,并针对关键产业进行了较为领先的绿色化转型和布局,形成了一批可借鉴参考的典型案例,为广州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绿色力量。
报告对全市11区的绿色行动和进展横向比较。结果显示,黄埔、花都和南沙三个区的绿色化转型表现最为优秀。其中,花都区作为广州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主力”,进行了系列探索和创新,推动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连续四次排名第一,具借鉴与示范意义。报告建议花都可积极总结创新经验,争取“碳中和”试点示范区建设。
试点政策数量多、级别高、类型广 带动大胆试点和积极探索
报告共有五部分,包括广州绿色低碳行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治理中的绿色探索、绿色低碳指数和绿色展望。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双碳”成为各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遵循。今年3月,广州出台《广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确保全市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在任务措施中特别提到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先试行动”。
广州近年的绿色低碳行动,已获得许多来自上级试点政策的支持,其中既有省级层面的支持,也有来自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工信部和央行等中央级试点,更包括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项目试点。
据课题组不完全统计,早在2010年国家发改委首次在全国开展低碳城市第一批试点时,广东省作为全国首批试点被纳入其中,此后广州被选为省内试点城市。2012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第二批试点城市,广州升级为国家试点城市。
“广州近年来在绿色化转型方面获得的上级试点政策数量之多、级别之高、类型之广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名列前茅的。”报告分析,广州赢得多项政策支持,与其作为国内一线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综合实力息息相关。例如,2020年,广州被世界银行选定为“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项目”首个试点城市,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了永庆坊二期、中新知识城、海珠湖三个城市降温示范项目。世界银行方面表示,广州凭借综合实力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人居环境建设等可持续发展方面表现优异,具备进行试点的良好基础。
广州在绿色低碳方面的试点还体现在碳市场建设上。碳排放交易市场被认为最能够直观反映碳排放行情,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家已形成7个区域性的碳排放交易试点,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广东、重庆、湖北。作为广东重要的交易平台,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广碳所)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兼具国家碳交易试点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的双试点机构。报告指出,近年来,广碳所在二级市场碳配额现货交易量先后超过同期欧洲能源交易所(EEX)、韩国交易所(KRX),居世界前列,有力推动广东碳市场在全国乃至全球持续发挥引领示范效应。
“广碳所在试点过程中进行的系列创新探索,更值得关注。”报告提到,广碳所发布林业碳汇、分布式光伏、红树林碳汇等六个碳普惠方法学,稳步推进碳普惠减排量开发,实现林业碳汇碳普惠减排量签发177.08万吨,为粤东西北贫困地区、苏区老区、民族地区业主增收2467万元。与此同时,广碳所服务主管部门加快推进陶瓷、纺织、数据中心等行业纳入广东碳市场,探索开展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互联互通业务,依托广东碳市场研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建设,提升广东碳市场碳定价的全球影响力,切实推动了广东碳市场深化改革。
报告认为,从结果上看,多样化的试点为广州绿色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不仅为城市带来了来自上级部门的优惠政策支持和财政资金扶持,更由此获得了宝贵的技术指导和示范启发,最终带动广州在生产、生活、生态领域的绿色化转型进行了大胆的试点和积极探索。
产业转型面临挑战 多路径推进实现减碳目标
报告提到,在全国推进节能减排、争取按时实现碳中和的愿景下,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助力城市绿色发展十分重要。对此,广州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加速布局新能源产业。
相比其他一线城市,广州的传统产业占产业结构比重较大。传统产业如何实现绿色化、低碳化转型?以传统支柱产业石化产业为例,一方面,广州石化等企业通过停用部分老旧装置、推进智慧工厂建设及提升工艺水平等,以实现传统产业的安全、绿色升级;另一方面,发展氢能等新能源以推动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当前,广州在氢能产业链、核能装备制造等产业方面培育了优势特色企业,初步形成了骨干企业带动、重点项目支撑、上下游企业联动集聚发展的态势。但是,也存在资源利用不够充分,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挑战。《广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以技术创新引领能源产业低碳转型为目标,以突破能源领域重大关键技术为重点,按照研发促进应用—应用带动产业—产业反哺研发的路径,推动能源技术装备制造水平跻身国际先列。氢能、智能电网、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等都是发展重点。
以花都区为例,该区正在积极抢占能源革命的巨大机遇,在东、西两翼布局光伏组件制造和新型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据了解,花都区政府即将出台《关于推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鼓励绿色能源产业发展。
汽车产业是广州的重要支柱产业,广州近年加快了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绿色产业布局、鼓励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报告显示,广州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进行布局的城市,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产业体系不断完备。当前,广州正针对“缺芯少电”等不足,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资。报告建议,广州一定要抢占先机,通过扩链强链补链,加快形成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清洁能源产业链集群。
广州在绿色金融、绿色建筑等绿色低碳经济领域也取得不少成果。以绿色金融为例,在全国第一批五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中,以花都区为核心的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连续四次排名第一。报告提到,广州一大批全国绿色金融改革首创案例均发生在花都,11个典型案例入选人民银行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案例汇编》,为全国提供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以绿水青山著称的花都区梯面镇,因成功试点碳汇林交易,成为2020年全省唯一入选国家自然资源部第二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十大典型案例。
此外,助力城市绿色发展方面,广州涌现一批获国际肯定的亮点。比如,大力实施绿色公交项目,于2019年在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市长峰会上获得“绿色技术”奖;探索“碧道+”广州经验,于2021年获世界景观建筑奖的“建成类-城市空间”奖和国际景观奖的“基础设施类”奖等。
硕果累累的背后,是确保责任落实到位的制度支撑。报告梳理对比了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对生态环保责任的考核评价工作,发现广州的做法“与众不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广州每年与各区和各市直部门签订环保目标责任状并考核完成情况。2017年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公布《广州市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每年对外公开全市各区各部门环保考核结果,至今成为广州生态环保责任体系的例牌操作。2020年广州创新构筑了“1+1+N”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体系。“这套体系将各级党委、政府11大类90个责任主体在决策、执行、行业管理、监管执法等方面各自应履行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全部变成一条条可以对照检查的工作清单,为全市生态保护构筑了一张横到边、竖到底的责任网,实现了各单位环保责任的‘应纳尽纳’,最终形成一个刚性的生态环保责任体系,确保广州在绿色化转型的过程中政策落地推进上始终有明确的工作抓手。”报告称。
三区绿色低碳指数表现优秀 花都助力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
广州11区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如何?
课题组以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为遵循,参照国内较成熟的绿色低碳指标体系,并结合上级部门对各区的考核和要求,最终形成4个一级指标、共12个二级指标的绿色低碳指数指标体系,主要反映广州11区在能耗降幅、经济结构调整、治水治污、城市绿色低碳行动方面的成效。以S(优秀)、A(良好)、B(及格)对11个区的绿色低碳指数分级,结果显示,黄埔、花都和南沙为S级。
上文已提到,花都区在绿色金融方面表现突出,是全市绿色金融样本。报告表示,自2017年6月广州获批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以来,花都区作为“主力”,进行了系列探索和创新。通过出台“1+4”政策,在全国率先建立绿色金融和绿色产业发展扶持激励机制、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认证机制、绿色项目产融对接机制、绿色金融风险补偿机制。五年来,花都区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5倍,绿色信贷余额增长了4倍,以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助力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当前,花都区政府提出要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上创标杆,推动试验区提质增效,发挥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优势,探索搭建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权益交易与金融服务平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碳金融中心,在全省率先试点推出“碳账户”,将花都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碳中和先锋示范区。报告认为,花都区的做法在全市乃至全国都有借鉴性,建议在花都已有基础上创建“碳中和”试点示范区。
作为全市工业强区的黄埔区,近年来在绿色制造和绿色生产方面屡次成为全市的先进典型,是广州绿色制造样本。在过去两年的11区能耗双控考核中,黄埔的领先优势较大。而早在2017年,该区已出台《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办法》(“绿色10条”),今年5月,该区进一步出台了“低碳16条”。南沙明珠湾成为广州绿色建筑样本。2020年,南沙明珠湾灵山岛尖片区获得第七届Construction21“国际可持续发展城区解决方案奖”,在国际平台展示了广州在促进环境改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的努力和尝试,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当前,明珠湾已形成以越秀国际金融中心、省交通集团智汇晶谷、国际风险投资中心、国际贸易中心等中央商务核心区为载体的高星级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
报告还显示,从化、增城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常年排在全市前列,为报空气水质量指数优秀区。2022年,广州市PM2.5全年每日达标,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比例为83.8%。其中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前三位为从化、增城、花都区;各区空气质量同比均改善,增城、荔湾、从化区同比改善幅度较大。2022年,各区地表水环境水质指数排名前三位为从化、增城、南沙。
报告表示,在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意义重大,支持部分区域先行创建极具可行性,首先是能形成示范效应,其次能满足广大市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要求。建议广州支持有条件的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