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上党区:小“挂面”开启壮大村集体经济新转型
中新网山西新闻5月17日电 长治市上党区团山村以“干部敢为”“地方敢闯”带动“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
团山村隶属于长治市上党区东和乡,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该村就是当地有名的“产业村”,不大的村内,汇聚了红薯种植基地、肥皂厂、蜡厂、醋厂、铜厂、手工挂面厂等大大小小十多个集体企业,村集体经济稳居全县经济第一方阵。
“这六孔窑洞就是当年我们的手工挂面厂所在地,那时候人人都知道,我们村的挂面最好,销量也好。”四十多年前团山挂面厂的老工人郭鱼枝提起曾经的挂面厂,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村里要发展首先得有人。其实我最怕的就是村里人走光了、留不住人,留在村里的人还挣不到钱。”从名震一时的传统产业大村到如今新农村产业转型,团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李红兵直言,“壮大集体经济怎么搞?那就从村里的资源搞。当时我就想重新把这个手工挂面企业做起来,最起码能让留在村里的人挣点钱,说不定还能让出去的人再回乡,这是我的思路和打算。”
于是在两年前,团山村在区、乡两级政府支持下,先后投入乡村振兴项目启动资金20余万元,筹建了上党区团山纯手工挂面有限公司。公司自2022年9月投产至今,已生产挂面1.2万斤,销售额达三万余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同时还解决了10多名村民的就近务工问题。
近日,在团山纯手工挂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戴着口罩,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和面、醒面、搓条、上面、拉面、分面……大家分工协作,动作娴熟、有条不紊。
“做挂面可没那么容易,前前后后十五六道大的工序,六七十个小的细节,从早晨4点半到晚上10点,要十六七个小时的制作,才能把面粉变成绣花针样的细挂面,全程就靠这一双手啊。”工人张朝霞一边拉条一边说。从挂面厂投产,张朝霞就在这里上班了,她说,在这里上班一来是离家近方便照顾家,一个月二千元的工资,也能减轻爱人的工作负担,二来是能把我们村纯手工挂面的手艺传下去,觉得也小有成就感。
如今,让有着几十年历史的“团山纯手工挂面”畅销区内外,成为团山人共同的希望。“我们要紧紧抓住手工挂面这一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进而实现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的发展目标。”团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李红兵说。如何让更多的村民掌握这门手艺,扩大生产规模?如何拓宽销售渠道,增加销量?这些问题,同样需要李红兵面对。
“破题”势在必行。针对这些问题,村里一方面提高工资待遇,鼓励公司里掌握这门手艺的工人进行“一对一”传帮带,目前已带出20多名“手艺接班人”;另一方面甄选面筋值高的优质面粉统一采购,在确保品质的同时,积极开拓销售市场,组织参加各种展销会、开通线上销售……
“我们要做好乡村振兴,就要敢干、敢抓、敢闯。下一步我们计划把旧厂房利用起来,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线上、线下齐发力,努力拓展销售渠道,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带领团山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李红兵对未来充满信心。(李玲 李晓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