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底层逻辑看经济(1)
我分析事情喜欢回到源头,回到经济的最初原点,看看有什么情况。假定这世界只有3个人,A,B,C,A假设是银行,B,C是市民,最初的状态下大家都没钱。因此第一个公理就是:所有人的现金流总和是0
B借第一笔钱后,现金流开始有了。但是是一笔借和一笔贷,一正一负刚好抵消。因此现金流总和仍然为零。市面上流通的钱一定有一笔对应的借款和它抵消。
推论1:如果这世界大家都不借钱了,那么流动的钱就会快速的萎缩。因为所有借的钱才会对应一笔流动的钱。
借钱的动力在于能赚更多的钱或者能够提供更好的生活消费,因此国家要让流动性起来,就需要创造就业机会和提升消费品质,所谓的高质量发展。
人口的下降是最大的变量,使得房子需求下降了,找银行借款少了,市面现金流就少了,进而消费萎靡,使得赚钱机会变少,进一步缩减借钱动力,现金流进一步下降,这就是通缩。
银行为什么天天电话我们要借钱,国家说了印钞,钞票是怎么进入社会,就是通过借钱,如果不借钱,印钞后只是一个数字,并没有真实流动起来。
国家的发展可以比作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衣服就是货币总量,孩子不断成长,需要更大的衣服,因此每年释放额度,衣服其实是弹性的,货币总量增长其实只是增加衣服的弹性,可以撑得更大,但是有一天孩子不长身体了。衣服的弹性继续增加其实是没用的,因此身体并没有膨胀,这时超发的货币就并没有真正成为孩子的衣服有效部分。最多只是耷拉着。
从目前看,要通过钱赚更多的钱,要么引入更多的消费人群(一带一路),要么技术升级赚内卷的钱,内卷是竞争的一个表现,并没有增加总的效益,只是转移支付及收益,比如电商对抗实体,或者进入新赛道,比如芯片,转移美国人现在的利润,本质就是大国博弈。
一个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转变模式是非常正常的,我们要去适应,去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