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刘华东 通讯员 封康康
初夏的华池大地,菌光互补产业园区生产有条不紊,广袤的田间地头药农笑逐颜开,工厂车间设备机械有序运转。乡村秀美如画,城市绽放新颜。
华池县认真贯彻省、市决策部署,紧扣“工业主导、农业优先”发展定位,统筹推进“一黑一绿一红”强县域产业,在工业绿色化、农业现代化、文旅融合化上做文章,走出了一条革命老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
工业绿色化助力转型升级发展
5月11日,记者在位于华池县悦乐镇张桥村的绿源油气回收利用分离厂项目现场看到,项目生产所需附属用房、30万立方米的BOG回收装置及年产20万吨的轻烃分离装置已完成建设安装,工人们正在进行外围及道路收尾施工。该项目是华池县的招商引资项目,主要以石油伴生气中的混合轻烃为原料,通过精馏工艺回收分离乙烷、丙烷、正丁烷、异丁烷以及轻油等产品,从而解决当地石油伴生气长期以来受技术限制无法充分利用的问题。
华池县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强县域先强工业思维,持续挖掘潜能,全力支持油田企业扩能上产,推进百亿级产值致密油、页岩油开发,原油产量达到369万吨,增长10.46%,占全省产量的三分之一。锚定打造化工产业集群重点县目标,实施推进石油伴生气回收利用、石墨深加工两个百亿级产业,工业主导产业对县域经济带动支撑作用持续加强;坚持延链补链强链,实施油田工业废弃物处理等重点项目,带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围绕建成陇东重点风电新能源基地,启动实施5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华能、华润11万千瓦风电项目建成并网,清洁能源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农业现代化促进提质增效发展
近期以来是食用菌产业生产旺季。走进华池县城壕镇现代农业菌光互补示范产业园的菌棒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作响,工人们有序地进行着菌棒生产的各种工序。“今年我们的黑木耳菌棒生产将在去年的基础上新增400万棒左右,香菇菌棒新增150万棒以上。”园区技术总监梁启文说。
食用菌产业是华池县近年来培育的“亮点”产业,目前已建成“两个产业园区”“两个食用菌示范基地”。为了更快形成食用菌富集效应,今年,华池县招商引资龙头企业,投资1.22亿元在林镇乡新建食用菌大棚400座,与城壕菌光互补食用菌产业园、山庄乡食用菌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形成互补,联合做强优势产业。目前该项目正在紧张有序施工中。
华池县聚焦省委提出的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求,大力实施现代寒旱农业特色产业总体部署和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坚持“保粮、扩畜、提药、养菌”,按照山区发展家庭农场、川塬区建设标准化小区的思路,建成两个百公里示范带,牛羊存栏量分别增长21.6%、18.1%。积极发展道地中药材种植,规划“三万卅千”布局,建成示范片带(基地)10处,实现产值5.6亿元。探索实践以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为循环链条的“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生产的香菇出口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实现了对外贸易零突破。
文旅融合化推动传承创新发展
华池文化资源丰厚,境内红色遗址遗迹遍布。近年来,华池县紧盯红色南梁独特优势,做足品牌文章,按照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康养为用思路,深度挖掘境内红色旅游、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和民间艺术资源,努力补齐基础短板,完善景区配套,拓展“文旅+非遗”。
“文旅+康养”“文旅+研学”“文旅+乡村振兴”内涵,着力构建红色、生态、人文等旅游资源相互补充、深度融合开发格局。南梁红色旅游先后推出的穿红军衣、唱红军歌、吃忆苦思甜饭、模拟重走长征路等特色项目,深受游客青睐。
据了解,华池县研究制定了《华池县红色旅游开发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5方面19条推进措施。投资1.74亿元,实施了南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东华池旅游区建设等红色文旅项目,投资1000万元,建设了南梁镇荔园堡村和林镇乡黄渠村、范台村、东华池村等红色民俗重点村镇。南梁红色景区旅游要素不断完善,5A级景区创建迈出实质性步伐。2022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07.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3亿元。
除此之外,华池县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2022年实施以3个百亿级、1个十亿级、21个亿元级为主的重点项目67个,华池通用机场全面竣工,打庆高速、太华高速、G341华池段等重大项目全面铺开,基础短板加速补齐。同时,坚决扛牢生态保护政治责任,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围绕营造西北生态优县目标,深入推进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建设,常态化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境内六条河流水质全部达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省前列。
“去年以来,我们大力实施‘四强’行动,通过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动强县域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发力、统筹推进。2022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150亿元大关,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两年全省第一;招商引资有了较大突破;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23项正向考核指标排名靠前,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华池县发改局局长白小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