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依海而生,向海而兴,是全国海洋经济第一大省,大陆海岸线长度居全国首位 ,海岛数量居全国第三 。海岸带地区成为广东省打造陆海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战略支点,5月18日,《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修编)》(以下简称《规划》)在省自然资源厅网站上进行公示,其中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品质、高效能 、高活力海岸带,全面形成陆海一体的开发与保护格局、管理与治理体系。
建设广州海洋创新发展之都
《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陆海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增强,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海洋环境风险和灾害应对能力稳步提升;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岸带地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亲海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对海岸带公众亲海空间的需求基本满足。
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品质、高效能 、高活力海岸带,全面形成陆海一体的开发与保护格局、管理与治理体系。
高品质生态海岸带。健全生态保护制度,建设陆海一体生态网络,持续推进海岸线、海岛修复以及红树林营造修复等。落实海湾海洋环境整治及海岸(滩)垃圾管控,改善近岸海域水体质量,切实提高灾害防范能力。
高效能产业海岸带。全面保障各类海洋产业发展空间,打造千亿级以上海洋产业集群。统筹岸线、近海、深远海开发利用,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高活力人居海岸带。建设广州海洋创新发展之都、深圳全球海洋 中心城市,推进沿海地市争创各具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因地制宜拓展亲海空间,打造特色化亲海岸线。
海岸带总体格局规划图
《规划》总体格局是:
一线管控,两域对接:实施海岸线分类分段精细化管控;加强陆海两域功能、空间、资源管理对接。
三生协调,生态优先:优先保障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合理保障海岸带生态、生产、生活空间。
优近拓远,湾区发展:统筹岸线近海深远海开发利用;以湾区为基本单元推动海岸带差异化发展。
实施海岸建筑退缩线管控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提出,对海岸线进行精细化管控。首先,分类分段管控,将海岸线分为严格保护岸线、限制开发岸线和优化利用岸线三类。
严格保护类岸线,要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长度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允许建设不造成海岸线原有形态或生态功能改变的开放式用海项目。
限制开发类岸线,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为主,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控制开发强度;适度发展旅游、休闲渔业等产业;占用自然岸线的,须进行充分论证,经省级行政主管部门严格审查。
优化利用类岸线, 提高生态门槛和产业准入门槛; 提高海岸线利用效率;新形成的海岸线应当进行生态建设,保障公众亲海空间。
《规划》还提出实施海岸建筑退缩线管控,以海岸线为基准线 ,综合考虑海岸线自然属性和规划功能,分类划定大陆和有居民海岛岸线海岸建筑退缩线的基础退缩距离。根据规划,海岸建筑退缩区内应以公共绿地与开敞空间建设为主,除国家、省重大项目以及应急减灾、安全保障和水利等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公共观测监测设施等允许准入的情形外,原则上禁止开展各类建设活动。海岸线向陆一侧的规划建设活动应严格控制沿海建筑布局、高度、风貌等要素,加强景观视廊、天际线以及滨海横向、纵向公共通廊的管控。
合理保障海洋产业发展空间
节约集约利用海域资源方面,《规划》提出,优化近海空间使用布局,提高近海空间使用率,全力做好重大项目用海保障,扩展远海空间开发利用潜能;盘活海域空间存量,提高海域使用效率;推进立体分层用海与时序用海,鼓励多用途用海,促进海洋产业协同发展;优化管廊空间布局,统筹划定登陆点与海底管廊集中建设,鼓励、引导新增项目优先选用已有登陆点;衔接海岸线分类实行潮间带分类管控,推进潮间带保护修复,实现“一线管控”向“一带管理”的转变。
《规划》中提出,合理保障海洋产业发展空间。把握好珠三角和粤东、粤西两翼功能定位,加快珠海、汕头两个经济特区发展,把汕头、湛江作为重要发展极,强化港产城整体布局。
做大做强临港重化、海工装备、海洋牧场、滨海旅游等产业,加快发展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等新兴产业,打造世界级临港产业集群和出口加工区。保护深水岸线资源,预留港口发展后备空间,促进航道锚地共建共享,推进形成珠三角港口集群,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巩固滨海旅游空间布局,促进优质沙滩等生态资源、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推进乌石油田群、中海油恩平等油气勘探开发,支撑广州、惠州大亚湾、湛江东海岛、茂名、揭阳大南海等石化基地建设,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杜娟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一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