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奔私”一季度冠军、真科投资曾维江怎么看AI投资机会
从1999年就读清华大学本科,到2007年博士毕业后在清华同方短暂停留,以及之后在金融行业担任研究员、公募私募投资经理,最终创办北京真科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维江这20余年的学习工作经历,都与科技二字息息相关。
2023年以来,人工智能的时代大潮汹涌澎湃,深耕科技行业的曾维江没有错过这一机会。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在“公奔私”背景的基金经理中,曾维江收益率排名第一;截至4月30日,曾维江旗下产品收益率高达73.91%,在“公奔私”收益率榜单中位列第二。
如今的曾维江,已将微信名改为“曾科技·真AI”。近日,就科技股的投资逻辑、对AI股后期走势的判断等问题,银柿财经独家采访了曾维江本人。
投资科技,硬实力是软实力的基石
在今年年初,曾维江所管理的产品还在搏杀彼时的热门赛道钙钛矿电池,随后便调转枪头扎入了AI这一大赛道。对于如何把握科技股投资的节奏,曾维江透露了他的心得:以美国科技股为投资风向标,遵循中美共振。
寻找世界科技前沿并挖掘国内相关映射,是曾维江热衷研究的方向。
“我个人对于科技新秀特斯拉的一些动向非常关注,并挖掘在国内相关领域的映射,比如新能源车和光伏,这也是我此前的主要持仓。但是以钙钛矿电池为例,从现在到2025年量产还有两到三年空窗期,其间钙钛矿的技术进步速率虽然会优于大多数传统行业,但在人工智能出来之后,钙钛矿的技术发展速率就只能望尘莫及了。这也是我转而投入人工智能的原因。”曾维江进一步说道,“灵活是私募基金相对于公募基金的优势。我们体量小,对于市场的风格转变可以迅速作出调整。”
具体到A股,我们该如何选择方向呢?曾维江开门见山:在投资时,我们遵从硬件先于软件、C端先于B端先于G端。
在他看来,科技革命沿革历来是硬件先行,“人工智能行业已经经历了长足的发展,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算力成本将越来越低,再到下游的大模型领域,百花齐放将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如何看待科技股的估值和业绩?
此后,曾维江又谈到了科技股的估值问题。
“在科技股最开始上涨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在炒作,但我们需要去洞察背后的底层逻辑:如果人工智能成为未来科技的主流,我们再来看国内的这些算力公司能值多少钱。”曾维江说道。
在曾维江看来,目前国内算力底座芯片能做到适配性占优势的只有华为和寒武纪两家公司。现在寒武纪的芯片出货量并不高,市场认为它有一定炒作成分,但是,如果要挑选一个最有可能成功的公司,寒武纪在一众同类公司里是最有希望的,正因为如此,资金也愿意给予它更多的支持。
对此,曾维江提出了他的“概率理论”。
曾维江向银柿财经解释道:“简单来说,这是一个需要计算赔率和胜率的概率模型,以美国的英伟达为目标,寒武纪为国内的映射,假设寒武纪有10%的概率成为中国的英伟达,英伟达市值6万亿,那么在国内寒武纪该拥有多少估值呢?”
曾维江进一步指出,按照“中国英伟达”1万亿市值测算,如果寒武纪有10%的概率成功,对应估值则有1000亿元,从寒武纪启动前三百亿元左右的市值看,这中间的想象空间就高达三倍之多。“更重要的是,随着时间推移、技术迭代,寒武纪产品的适配环境也越来越好,你会发现它成功的概率也会相应提升。”
另一方面,曾维江指出,AI对于科技企业业绩的贡献已有部分体现。曾维江表示,在最近一个月,AIGC已经陆陆续续助力多个行业降本增效,二季度业绩会有所表现。同时,由于在大模型上国内起步晚了1~2年,应用端晚起步半年左右,进展速度确实会有延后,故而可以关注海外公司的营收变化,或者是国内公司海外业务的营收变化,虽然在绝对数量上不会有太大改变,但会慢慢形成趋势。另外,国内应用的爆发很可能会超出很多人的预期,因为我们国家对于人工智能的重视程度肯定是越来越大,不排除将出现很多超预期的政策。不过曾维江也提醒,海外的应用公司需要跟全球开发者竞争,竞争格局相较于国内会更加复杂多变。
AI未完结,该如何把握机会
站在当下这一时点,人工智能的上涨周期结束了吗?曾维江认为是否定的。
“科技公司的上涨,通常不会等到产生收入和利润之后,很有可能是产品上市后,只要用户数有所增长,市场就愿意提前给出估值。”在曾维江看来,国内一些科技公司的前瞻性是非常精准的,资本市场也愿意为这些科技公司的领先和探索给予一定的溢价奖励。同时,在他看来,当下人工智能仍处在上涨的初期。
“个人认为,到下半年,国内人工智能行业将迎来百花齐放的时期,各行各业开始应用,大模型不断优化,预计到年底,我们将达到GPT3.5的水平。如果说上半年的A股只是人工智能从国外到国内简单映射形成的兴奋期,那么下半年将是这一领域的爆发期,同时,国产的大模型也会走上自己的轨道。”曾维江说。
那么,如何把握人工智能的第二波机遇呢?曾维江指出,在第一轮上涨中,市场已经给到了在人工智能有布局,或者有前瞻性眼光、意识超前的公司以溢价奖励,但这并不代表它们能在下半场“躺赢”。
“有些公司虽然反应慢,但它们做事踏实,一旦这类公司确定人工智能是行业发展机会,就会加倍努力,甚至后来者居上。”曾维江进一步指出,在主升浪初期,有的股票可能是纯概念炒作,只是因为入局早,靠先发优势为公司股价争取到了充足的溢价,但随着入局者的不断涌入,该公司也就会逐步丧失稀缺属性,很有可能第一轮炒作就是它的历史高光时刻。
“因此下一轮行情,我们不能只看前一轮行情中这个公司喊了什么口号,而要看吹出去牛是否实现了、产品是否做出来了、使用场景是什么、应用如何落地、产品是否好用、用户数量是否有跃升、用户使用意愿和反馈如何等等。这就非常考验我们这些做研究的功底了,能不能跟住公司,把所有商业数据拆解得细致入微,以及掌握公司是否真真正正干成事情了。”曾维江说。
对于未来,曾维江预测,如果接下来有公司真的做出了真实好用且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产品,一个小公司很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大型公司,届时它的估值将远超第一轮炒作的高点,即实现价值重估。
“中特估”与AI是否存在博弈?
过去一段时间,“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话题得到了广泛讨论。在不少投资人士看来,下半年,A股市场将上演“中特估”与AI的主线“双重奏”,那么,二者之间是否会存在博弈?
在曾维江看来,在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下,“中特估”行情对于盘活传统产业、提升资本市场回报而言有重要意义,“但对我个人而言,更愿意选择与AI相关的中特估标的,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它们既是中国支柱型产业,同时本身积极拥抱AI,并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曾维江进一步指出,数字经济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主要导向,AI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抓手。社会需要基础设施类公司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底座,无论是算力服务还是网络连接,能支撑AI应用的畅通无阻。在此前提下,曾维江认为,与数字经济关联度不高的传统行业的中特估标的,可能在这一轮的行情中已经完成了基本价值提升的主升阶段。
“事实上,国企改革一直都在进行,只不过最近市场关注度提升并发酵了,如果‘中特估’还有第二轮上涨,那么与人工智能第二轮上涨的情况一样,传统企业需要改造自身造血能力,提升效率,才能在接下来的竞争中赢取更多投资者的青睐。”曾维江说道。
同时,在曾维江看来,人工智能的第二波上涨会比“中特估”来得早,“因为人工智能是全民参与的一场全球性科技变革,商业化的应用会促使这一技术向着更高效的方向不断加速迭代”。
曾维江也提及,作为科技型股票基金经理,人工智能已经对自己的工作带来不少改变,如每周周报,仅需告诉大模型大致意图后就可自动生成,之后只要稍加修整即可。还有盘面分析模型、数据统计模型等等,AI会简洁明了地对一天的盘面做精要概括,这对于从业者的复盘效率提升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