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茂名市人民政府印发《水东湾新城“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明确了要具体打造高能级新兴产业湾、高水平生态科技岛、高品质宜居公园城。作为广东省沿海八个湾区之一,水东湾区的发展又有了新方向。
当前,茂名正围绕“两轴—两个圈层”圈带结合的城市布局,通过不断完善路网体系建设,将城市组团“串珠成链”“连线成片”。水东湾新城、共青河新城、高铁南站片区、七迳镇、电白水东街道“五大节点”处于“两轴—两个圈层”的第一圈层范围内,是当前茂名发展的重点区域,对推动北中南组团融合、城市向东向南靠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水东湾新城连同电白水东街道、陈村、旦场组成的“城市内湾”如何组团发展,对“五大节点”联动发展、深度融合,以及推动南组团加快发展,有重要作用。
从规划来看,水东湾环湾发展在空间布局、内外交通、生态修复上均有新动作。这对电白主城区水东街道以及环湾的陈村、旦场来说,抓住机遇,也大有可为。
空间布局
产城空间拥湾发展
规划提到,以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功能集成、要素集约为目标,积极对接融入全市“两轴—两个圈层”14城市布局,以“城市向海而兴、产城融合递进”为发展脉络,以“产城空间拥湾发展”为策略,积极整合空间资源,精准把握开发时序,以南海、高地两大片区为支撑载体,以临港商务区为商务总部核心,着力构建“两环两道六片区”空间格局,协同带动水东湾新城全域多维开发,建设精明紧凑型城市,推动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
“两环两道六片区”空间格局里,水东湾环与电白水东街道、陈村、旦场等片区紧密相连。
水东湾环湾要求沿水东湾打造市级服务功能环,依托27平方公里独特的城市内湾生态旅游资源,加快建设环湾碧道、水东湾海洋公园、生态公园和红树林景区等项目,形成环湾游憩带,高标准建设游艇基地、帆船基地、皮划艇基地、特色文化商业街,集聚体育竞技、康养服务、城市休闲等功能节点。
紧靠水东街道一侧的水东湾,是万亩红树林景区,或高或低的红树林随处可见。随着水东湾红树林保护措施的加强,周边生态环境日趋改善,其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也进一步凸显。
加快建设环湾碧道、生态公园和红树林景区等项目,将有效赋能主城区水东街道城市休闲、特色文化商业街等发展。
紧邻水东湾环的陈村片区,海洋资源优越,正围绕“靠海吃海,向海而兴,走特色化发展之路”这一路线推动渔业转型升级,培育并壮大特色海洋经济。“陈村街道是电白区向东靠海发展的第一站,是电白城区扩容提质的主阵地之一,要在电白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滨海城市先行区的过程中做好表率。”陈村街道党工委书记邵舜明提出,要紧紧立足于本地的禀赋资源和发展基础,主动对接融入中心城区,靠海吃海,向海而兴,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邵舜明提到,陈村现有从事海产品销售、加工的商户80余家,陈村海鲜街已成为电白饮食名片之一,“接下来要重点建设集‘海岸线风景带、海边特色旅游商业、海鲜美食商业’为一体的引领示范带,打造生态美丽的海滨商贸特色小镇”。
交通可达
构建“3+1+1”环状交通体系
纵观国内城市内湾发展,都离不开交通可达的水陆交通网络支撑。
早在2021年,连接水东湾东西两岸、直通博贺湾的水东湾大桥便已建成开通,使得面积约27平方公里的茂名水东湾形成交通闭环。位于“虎口”的南海、旦场两个片区过海车程缩短至10分钟,可谓是“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
此外,水东湾大桥是茂名市最先开建的跨海大桥,也是广东滨海旅游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通了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茂名段向西延伸的重要节点,将中国第一滩、歌美海、博贺港、放鸡岛等优质滨海景观串珠成链。
此次规划提出,统筹推进水东湾新城快速通道、轨道交通、内河航道、环湾环岛碧道、乡村道路等交通设施建设,全面优化交通网络结构,提升设施运行水平。到2025年,基本构建形成高效便捷、外联内畅、立体覆盖、安全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水东湾新城交通外联通达性和内通可达性显著提升。
具体来说,内部加快构建水东湾内部“3+1+1”环状交通体系,尽快打通内环、中环、外环道路,通过多通道快速链接各区域,适当提高环岛公路的等级,打造舒适安全边界交通路网系统。
其中,“内环”即打通环湾路,连接谋划水东大道与水东湾大桥建设,构建水东湾内环主要通道;“中环”即打通南海大道跨海隧道:利用现状电白大道,借道外环东路,通过新建南海大道跨海隧道,衔接茂名大道,形成水东湾中环;“外环”即打通环市路,以环市路建设为契机,连接茂名大道、广南线,智城一路、海洋大道,构建水东湾外环主要通道。
从公布的规划来看,环向的环湾路将会新增规划,竖向将新增绿城大道、新城西、新城东路等规划网状路。
此外,规划还将密切配合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水东湾新城段建设,加快建设环湾碧道、环岛碧道,完善“快旅慢游”系统,建成霞海南路、霞海北路、扬海路、东边旗路,改造提升墨胶大道、木南线晏镜段等乡村道路。届时,这些将有效疏通水东湾内部交通瓶颈。
对外交通建设上,将聚焦“两轴—两个圈层”城市布局,构建“三横三纵”的区域交通通道,高效融入“湾区带”,增强可通达性。同时,推进对外高快速路规划建设,密切配合茂名大道快速化改造、海丝大道、海洋大道西延线建设,构建水东湾新城快速联运环线,谋划连接茂名主城区、湛江吴川机场、滨海旅游公路、茂名南站(高铁新城)的快速通道,建设东南路(国道G228)、港湾大道,增强与枢纽节点快速联系。
生态修复
提升海岸带示范区生态环境
水东湾面积达26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泻湖型海湾,具有“中国第一湾”之称,又被称为“小地中海”,是全国罕见的城市内湾。
水东湾内有连片的红树林,红树林里栖息着各种各样的海鸟,其中数量最多的是白鹭鸟,群群白鹭在林间觅食玩耍,在这里可以感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原生态自然美景。
可以说,绿美生态是水东湾的底色。规划提到,狠抓生态保护、修复,守住银滩碧海蓝天,构筑安全连续的城市生态系统和生态安全屏障,擦亮水东湾新城生态底色,加快建设绿美新城。
具体做法上,实施生态岸线修复工程。水东湾将以海岸带保护修复等为突破口,带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点加强中国第一滩、水东湾、歌美海两岸、红树林湿地、桥头生态公园、滨海以及重要山海水绿廊道生态控制区、生态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的保护。
规划还提出,要加快编制实施《水东湾生态整治和修复工作方案》,系统推进纳潮通道疏通、生态修复、海滩养护及红树林湿地优化等治理,提升水东湾新城生态功能。重点实施红树林微改造、歌美海南通道生态修复、勤海片区生态修复等项目。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胎生木本植物群落,素有“海上森林”“海洋卫士”之称。红树林可以涵养水土、防风固岸,为众多濒危物种提供绝佳的栖息空间。
“为了快速修复红树林生态,我们从国外引进适合的优良品种。”邓智泓是电白区红树林保护区管理总站上一任站长,他清晰记得2004年,电白开始着手实施红树林生态修复工作,开展大面积恢复种植红树林,通过引种无瓣海桑、拉关木和海桑等优良品种,成功在沿岸滩涂进行生态修复营造连片红树林。
通过十几年的恢复发展和加强保护,电白恢复种植红树林面积600多公顷,形成了独特的“海上森林”景观,在改善水东湾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了城市品位。
红树林既是水东湾的底色,也是未来发展的空间。红树林保护、修复好,生态变好,带来的“绿色红利”也是这座城市共享。
对于市民来说,红树林与栈道相映成趣,这里是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日落黄昏,绿树林间白鹭为点缀,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景象。
【南方+记者】邹祥亮
【作者】 邹祥亮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