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廖蒙)2023年5月20日-21日,2023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举办。本届论坛以“坚定信心,高质量金融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聚焦中国与世界、市场与监管、学术与实践三大层面问题。
结合近期经济数据,针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未与经济恢复保持一致的情况,论坛期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接受北京商报记者专访时指出,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运行并不完全具备高度的相关性,尤其是短期的高度相关更难做到,但长期走势与经济发展具备相关性是毋庸置疑的。
“经济数据反映了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状态,同时我们从PPI、CPI、消费需求回落、投资需求减少等等数据不难发现,当前我国经济还是处在相对复杂的、困难的恢复期。在如何看待市场经济、如何看待民营经济以及如何保护用户的财产权等方面,出现了很多不一样的看法,其中有一些不正确的看法,严重影响了人们的信心。”吴晓求解释道。
吴晓求认为,经济想要长期保持一定规模的增长,就要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经济制度,制度的修复、制度平台的构建比政策要重要。“我们现在经常能看到,有经济学者关注到政策的变化,提议通过广发消费券甚至是发钱来发展经济,但并没有抓到中国经济的根本,根本在于让市场主体也就是消费者有信心,慢慢使经济走入正常的发展轨道,经济才有活力和竞争力,”吴晓求指出。
在吴晓求看来,前述背景下我国资本市场永远在徘徊。中国经济整体上很好,也有很好的企业,但是资本市场几乎看不到成长,这也是学者们持续研究的问题。它的症结具体在哪?有人说是指数的设定,有人说是价值估值理论的偏差,也有人说可能是中国市场的文化属性。
“有很多人认为市场资产配置不属于财富管理,买房子才是财富,买股票不是,这和我们的金融文化有密切的关联。但在我的观念里,股票比房子更具有财富效应,别看它是数字化的东西,但在完善的法律框架下,它就是最具有流动性的财富管理的模式。”吴晓求补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