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去理发,结果店家已人去楼空,之前交的500元预付费,才用过1次就打了水漂……据工人日报报道,在美容美发、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诸多消费领域,预付式消费令大多数人头疼。消费者交了钱后,难以预料商家在经营中的变故,有时因经营者关、停、并、转等情况,无法继续享受进行约定的各项服务,甚至尝尝不能挽回经济损失。遍地开花的预付式消费似乎成了消费者难以躲避的遍地陷阱。有网友称,一些所谓的预付费服务,可能从一开始就是个坑人的预谋。
预付式消费模式有不少优势,商家通过收取预付款可以获得流动资金,消费者通过商家提供的优惠可以获得更高的性价比,可谓是互利互惠。然而近些年来,一些商家在预付式消费上频频出现失信行为,或是卷钱跑路,或是合同设坑,使得消费者维权之路异常艰辛。为了应对这一广泛存在的消费难题,多地开展了针对预付费领域的监管工作。去年,“预付式消费退费难”被列入北京市接诉即办“每月一题”重点解决督办事项,北京市还制定实施了《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从法律角度给预付式消费上了“紧箍”。
一系列应对预付式消费乱象的举措在社会层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商家也在规范经营上得到了改善。但难点在于,部分问题仍难以彻底解决。以退款难题为例,部分商家或是出于经营困难或是其他原因,虽然没有闭店也没有跑路,但在退费上有多种理由加以搪塞、一再拖延,消费者只能苦苦等待。据报道,张女士去年4月给孩子报培训班交了8000元,约定可退,但从去年4月到现在退款依然遥遥无期。这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一再出现,只会让预付式消费模式不断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就像有网友说:“因为吃过哑巴亏,宁肯每次多花钱,坚决不掏预付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预付式消费也是如此,预付式消费乱象频仍,恰恰也在于没有提前做好预的文章。在享受服务之前付出金钱,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消费者愿意提前付钱是在用信任换取承诺,这种关系不能只让消费者一方承受后果。面对顽瘴痼疾需久久为功,应对新发问题要有监管预案。在解决预付费式消费退费难题上,已经出现了新的探索,比如“朝阳预存宝”模式,消费者的预存款存到第三方机构的银行,大大可以减小了风险,或可成为对预付费进行资金监管的参考。通过进一步排查预付式消费中的风险点,完善政策和法律规范,才能在不断探索中平衡商家和用户的责任,为提前给出的金钱加道保险。
最为重要的是,监管部门要把各种法律法规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保障消费者权益,让预付式消费在安全诚信的法治轨道上运行。
来源 北京晚报 | 实习记者 张悦
编辑 张悦
流程编辑 马晓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