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海晏
编辑/河清
近期有新闻报道,清华大学以2.5亿人民币的价格,卖掉了紫光辰济。
而买方是日本的汉方企业津村公司,折合下来为49亿日元。
消息传出后,不少国人表示十分震惊和愤怒。
紫光辰济是一家拥有115年历史的老字号中药企,如今却被日本的津村药业收购。
不仅如此,还有网友发现,日本的这家药企早在32年前就已经开始涉及国内中医药业了。
并且,这家日药企特别注重收集中药药方。
津村公司的现任社长曾说,他希望力争津村公司能够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成为实力强劲的中药品牌。
除此之外,近年来日本其他药业,也开始在中国大量收购中药企。
那么紫光辰济为何以如此低廉的价格出售,而日本药企收购中药企究竟有什么企图?
出售缘由
清华为何将百年药企以2.5亿低价出售?这背后与中药产业畸形发展有关。
紫光辰济之所以以2.5亿元,如此低廉的价格出售,与今天国人不重视中药有着密切联系。
紫光辰济是一家历史悠久的中医药企,创立于1918年。
刚开始它还只是宝鸡路旁一家名叫“兴林”的药店,但其很快就发展了起来,改叫“达兴堂”,算到今天,已经有了115年的历史。
可见这家中医药房历史积淀深厚,而且他们一直坚持和强调中医药的传承。
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兴堂药房还积极为抵抗日军的将士百姓提供药品,以作后援补给。
从紫光辰济的前身历史来看,它原本是一家非常有责任感的民族企业。
而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达兴堂药房也紧跟国策,在公私合营后,建成了主要由国家运营的宝鸡制药厂。
有不少质量上乘的药品从这家制药厂产出,如保和丸、清开灵等等。由于其药品质量好,针对不同的病症能恰当发挥其药性。
正因为如此,宝鸡制药厂才能在国内享有盛誉,将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
宝鸡制药厂于1997年改名为陕西晨鸡制药有限公司,而在2001年,他们以“辰济”为名,购买了这家制药有限公司66%的股份。
经过几年的发展,这家中药企业已经发展壮大,在陕西也是小有名气。
并推出了诸如“辰济丸”“辰济散”等名贵中药制剂。
之后,再一次进行改制,2006年由原来的老药房转变为如今公司架构的现代企业——紫光辰济,并且还加入了清华同方医药板块。
清华同方医药板块,是一个相当有活力的、走在前沿的国企集团。
这个医药板块下面有许多家与医药相关联的公司和研究院,每年都会有不少青年学子来到这里研究与工作。
目前,紫光辰济下,已有158个国药准字产品,还有44种药品被列入国家基础药物中。
不仅如此,紫光辰济在被售卖之前,才进行了扩建,其扩建的基地花费了5亿元。
那么这就奇怪了,明明紫光辰济的发展势头正好,怎么样不至于2.5亿就把它卖了出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个问题实际上这与目前我国国内对待中药的态度有关。
虽然紫光辰济正在扩建,有一定的发展势头,但如今国人并不重视中药,不愿意去了解和尝试这一类疗法。
根据中国证券交易所的数据,从2016年开始,中国的中成药销售额连续下降了将近2000亿元。
中医药企寸步难行,尤其是中下层的中医药企,破产、被收购大有人在。
紫光辰济为何能屹立不倒,其背后也是有清华给予支持,否则在这样的行业寒冬中,这家公司也会落得破产的下场。
紫光辰济之所以被收购,可能与它自身经营不佳有很大的关联。
这个问题,从2010年就初见端倪。
当年与其他改革的国企一样,辰济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速度,在市场激烈竞争中多次失利和落下风。
好在清华注意到了这个问题,2013年北京紫光接手了辰济。
这个清华手下的公司带着技术和2378万资金,把辰济盘活。
针对于紫光辰济被收购一事,有人认为,首先此次收购从法律上讲是合法的,且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
同方医药板块下,有许多与其类似的产业,紫光辰济想要进一步发展,拥有成熟的管理团队,大量的资金支持是必要的。
而津村公司有这个条件,且有意在中国发展,一番权衡利弊之下,紫光辰济便被收购了。
这个角度显然是从清华大学自身的利益出发的。
不过这样的决策虽然顾及了企业利益,但在社会舆论上却很容易遭到批评。
从国内来看,紫光辰济被收购一事,似乎只是单纯的企业经营不善,母公司分身乏术,选择主动给自己减压的选择。
但从日方津村公司的发展历史和收购意图来看,或许这是一盘下了32年的棋。
收购计划
日本以2.5亿低价收购百年药企,其实是日方下了32年的一盘棋,这背后究竟是怎么回事?
与紫光辰济一样,津村公司也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津村公司的前身名叫“津村顺天堂”,创立于1893年,那个时候,这种药企被称为“日本汉方企业”。
像这种汉方企业,一般来讲就是花钱收集中国的药方,然后自己制成药品进行售卖。
这一类汉方药主要来源于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医书,如《温热论》《伤寒杂病论》也是他们的收集和研究对象。
为了方便收集药方,这些汉方企业那时还专门在国内设立了机构
他们在国内的工作就是,去收别人售卖的医药古书,还有时刻关注我国中医最新的研究成果。
只有掌握行业最前沿的消息,才可能在一众汉方企业中脱颖而出。
毕竟那个时候,国内也不止津村一家日本公司在搞业务,他们周围也有很多对手。
除此之外,他们还非常重视专利。而我国相比较而言,最开始就没有那么重视,一不留神就让人给抢注了。
在《世界专利数据库》中,有不少中药专利的记载,然而这当中大部分都不是我国申请的。
这当中有70%的中药专利是日本汉方抢注的,就比如最常使用的294个处方,均来自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然而,目前中国已向世界贡献了近1.1万种传统中医药配方,其中仅有0.3%获得了世界范围的专利。
更糟糕的是,日本汉方企业还自比为该行业的领军人,率先树立起了一套国际标准。
规则是谁制定的,就会对谁更有利。很快,汉方药就从日本当地走向了世界。
也就是说,现在的状况便是,国际上都知道日本的汉方药,但鲜少有人知道中国的中成药。
在日本设下“国际标准”后,我国还想去申请中药专利只会难上加难。
另外,在制作药品上,日本汉方企业是在我国进口原材料的。
在我国购买制药的中药原材,其价格是他们本国的一半,是降低成本的不二选择。
这样省下一笔后,这些企业再运回去加工生产,药品出厂后再返回来卖给中国的消费者。
日本津村公司的制药原材料来源,其90%都来自我国各个重要产地。
他们还在我国当地建立了3家子公司,用于生产中药原料,其中在深圳的药业公司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
2001年及2018年,其他两个工厂在上海及天津成立,以制造汉方浸膏粉为主。
不仅如此,津村公司在我国拥有的合格中药材种植基地多达70多处。
反观我国,同仁堂只有12个基地,而已经上市的白云山也才只有60多处基地。
关于收购,紫光辰济并不是津村收购的第一所中成药公司。
早在2017年,津村公司就与中国平安合作关系,中国平安入股津村,在第二年2018年的6月成立了平安津村公司。
有了中国平安这个桥梁,津村公司便借着平安津村在国内大肆并购国内的中医药企业。
紧接着,在2020年3月,平安津村拿下了天津盛实百草80%的股份,仅用12亿元就搞定了全国中药材及饮片的出口供应商。
接着就是最近4月收购的紫光辰济,现已收购完毕,平安津村持有100%的持股率。
而这一系列并购、收购行为,津村公司没有一点遮掩。
他们表示未来的计划是打造中国传统药物品牌,学习更多的生产销售经验,以扩大未来在中国区的业务。
之所以会选择收购紫光辰济,津村公司认为他们是看重其丰厚的历史积淀,可以获取到更多的汉方。
另外,还有人发现,这家公司2022年的企业报告书中,写到了对中国市场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展望。
他们预计到那个时候,中国业务区的收入可占总营收50%。
从以上的信息和分析来看,津村公司的野心是非常大的,这个未来展望完全是冲着当行业领头去。
那么,在津村公司扎根中国市场,逐步渗透中成药市场的情况下,我国应该怎么做才能维护中成药产业的地位呢?
复兴中医
日本仅用2.5亿元,低价收购我国百年药企,其用心险恶,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敌人?
曾经有日本医学学家曾说过,现在他们是在向中国学习,但10年,我们定能让中国向我们学习。
津村公司大肆收购我国的中成药产业,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相信还有其他日本汉方公司虎视眈眈。
他们收购的越多,对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影响就越大。
如果我们再这么坐以待毙下去的话,中医未来的复兴之路只会愈发艰难。
日本将我国一些像紫光辰济这样拥有高端技术和历史称帝前的公司收购后,也很有可能对我国中成药研发带来一定的困难。
但是有困难,我们就解决。要想破除这个死局,首先就应该真正开始关注中成药行业的发展。
当下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许多研究和技术都在高速发展。
中成药产业不能再停滞不前,要学会去吸收现代研究方法和生产技术。
比如中药材的生产与加工一定要严格把关,规范化处理整个生产流程。
在这个基础上,针对中成药的研究提供鼓励与帮助,可以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甚至连公司结构也可以进行一定的调整,以适应现在的工作节奏。
另外,中医与西医并不是相对的,现在的人们盲目崇拜西医也是不对的。
若要改变中成药的现状,那么在研究的它的时候,也可以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有时会发现不一样的研究思路。
但也不能丢弃中成药本身的特点,可以通过运用中成药几千年来的传统经验,展开独具特色的诊疗的模式与方法。
除了在中成药自身上下功夫,我们还需澄清社会上的人们对中药的误解。
这一点需要政府做引导,比如为中成药发展提供一些政策,如支持发展,降低试错成本。在开头扶持其重新走回正常的发展道路。
而文化上,也要加强对中药的宣传,要向大众普及中药的治疗模式和特色,消除误区。
总的来讲,清华将紫光辰济低价卖给日企,这一行为本身没有什么错,是符合市场固定的行为。
这一举动有效避免了母公司的利益受到巨大冲击,规避掉潜在的风险。
但清华卖掉国家的百年老药店,这一点在民众感情上是欠考虑的。
关于中成药,有句话十分流行,那就是中成药产自中国,但是却在韩国日本开花结果。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目前我国的中医医疗机构,在全球106个国家都有设立,但国内的情况不容乐观。
希望在未来,中成药能够更好的与现代医学研究相结合,争取到更强的竞争力,形成一套更成熟的商业模式。
只有在社会、研究机构、公司三方面通力合作,中成药产业才能重新恢复活力,迸发出新的光彩。
虽然现在中成药所走的路很艰难,但未来一定会找到一条出路,取得更大成就,将我们的传统中药药方紧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