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科普】如何更懂经济?至少先看懂M0、M1、M2
#5月财经新势力#
第一部分:看懂M0、M1、M2,先从基本概念开始
相信经常关注财经信息的小伙伴一定都听过这个三个词,但要让你深入解释可能会有点费劲,这里就整理了下相关概念的解释,从通俗到官方,再到大白话希望让看到这篇文章的小伙伴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M0:指的是银行体系以外流通中的现金,包括居民手持现金和单位库存现金之和。这里的单位主要是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事业单位等。
M1:又被称为“狭义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M0+企业活期存款。活期存款意思就是可以随时可支取,包括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的存款、农村存款等。
M2:又被称为“广义货币”,是指M1+各类存款。这里的各类存款主要包括:个人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 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其他存款等。
它们三个是个套娃关系,简单来说就是M0+活期存款=M1,M1+定期存款=M2。很明显,M2是老大,所以它的定义范围也最广泛,代表的是所有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的总和。
以上是对网络上各种解释的整理,字很多,简单看一下就可以。
下面我们再来看下官方的解释:
M0: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也就是居民和企业手中的现钞。M0虽然是货币家族的老么,但最机灵,流动性最强,具有最强的购买力。
M1:由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M0)和银行的活期存款构成。其中活期存款由于随时可以变现(提取),所以流动性和购买力不亚于现钞。M1是货币家族的老二,代表了一国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因此,对社会经济生活有着最广泛和最直接的影响。许多国家都把M1作为调控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对象。
M2:由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钞加上活期存款(M1),再加上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构成。M2是货币家族的老大,包括了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不能直接变现,所以不能立即转变成现实的购买力,但经过一定的时间和手续后,也能够转变为购买力,因此,它们又叫做“准货币”。由于M2对研究货币流通的整体状况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很多国家开始把货币供应量的调控目标转向M2。
对于这三种货币,又分别有三种叫法,分别是:现钞(M0)、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 ···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货币划分口径是:
MO:流通中现金;
M1:MO+企业活期存款;
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它存款)。
文章来源: 「链接」
关于它们的定义和范围不是一开始就这样,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经济规模的增大,这三个概念也产生了一个演化过程,简单了解一下:
1994年,最初的版本发布后,央行曾4次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范围进行了修订,分别发生在:
2001年,在M2原有范围中加入“保证金存款”。
来自:2001年7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1年第2号)
2002年,中国加入WTO后,因为外贸的增加,在统计时新增了外资、合资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部分。
来自:2020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2年第2号)
2011年,在M2的统计范围中又加入“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和住房公积金存款”。
来自: 2011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0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018年,在考虑货币市场基金的影响,在M2中又加入货币市场基金。
来自:2018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7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以及自2022年12月起,“流通中货币(M0)”增加了含流通中数字人民币。
经过这几次调整之后,我们现在看到的关于M0、M1、M2的数据都是包含以上增加的部分。
由此,基于这些概念可以将M0、M1、M2简单总结为:
M0:流通中的现金;
M1(又称狭义货币):M0+活期存款;
M2(又称广义货币):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它存款)。
大白话来讲:
对于个人
M0: 放在钱包里的钱,随时准备用的;
M1: M0+绑定我支付宝、微信的银行卡里的活期存款;
M2: M1+银行卡里存了定期的钱。
对于企业
M0: 公司放在保险柜里的钱,随时准备用的;
M1: M0+放在公户的活期存款;
M2: M1+公户里的长期存款,金融理财等。
再换个角度补充解释一下:
M0: 一般我们很少留现金,拿了现金可能很快就会用掉,所以这部分钱流动性很强,同时也代表它有很强的购买力。
M1: 手上有点现金,然后配合自己银行卡里的活期存款,很明显,这就构成了我们大部分人当下,比如这个月的消费或者购买力,因为不用的钱我们可能就会把它存起来。
M2: 现金加上活期再加定期是什么?很简单,这就构成了我们的潜在购买力。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把这三个概念简单理解为:钱包里的钱、钱包里的钱和银行卡里的活期、我所有的钱。
有小伙伴可能会想,搞这么多概念干嘛?
其实政府就是想知道个人或者企业有多少钱准备现在花、有多少钱准备以后花。当然政府对我们的隐私没有兴趣啦,主要还是为了了解经济的现状,活跃不活跃,关于这些我们在第二部分来聊。
第二部分:M0、M1、M2背后到底反映了什么?
第一部分最后,我们提到了流动性和购买力的概念,这部分就从这里开始。
通过了解概念,很容易看出这三个概念在流动性上的排列关系:
M0>M1>M2,也就是说,如果数据统计显示M0或者M1的增速很高,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判断,就是市场资金流动性很强。而流动性很强又可以说明一点,那就是经济比较活跃,道理很简单,大家都把钱放在手上或者存在活期里,说明短期内有用钱的计划,大家都想花钱,经济自然就会变得活跃。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大家把钱放在手上,不做长期安排,也可能是对未来比较悲观。
关于购买力,它主要体现在M1和M2的上,M1增速高说明当下的购买力在变强,M2增速高说明潜在的购买力在变强。
购买力的背后首先代表的是消费意愿。当我们挣到钱以后,你是选择买买买?还是赶紧把钱存起来?选择买买买,那说明消费意愿强,选择赶紧存起来,说明消费意愿弱。
其次就是投资意愿,要知道M2里的钱可不仅是把活期变成定期那么简单,它还包括:比如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金融系统的资金流入,如外汇储备的增加等。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判断:
如果M1增速较快,则说明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即大家都愿意把钱拿出来花;与此同时,如果M2增速也快,则说明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即企业大量增加银行贷款,扩大投资,债券、股票、外汇市场交易活跃。但如果M2增速不快,甚至下降,则说明大家对未来的预期比较悲观。
另外,M1、M2这两个数据如果增长过快,也会反映出另外两个问题 :
- M1 增长过快,会带来通胀问题,也就是市场的钱太多了;反之,会带来通缩问题。
- M2增长过快会带来资产泡沫,大家都拼命贷款投资,资产价格明显很高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买;反之,就是经济衰退。
看完M0、M1、M2各自独立的意义,我们再来看下它们的交叉关系,这里主要有2个方面:
- 第一、货币乘数
什么是货币乘数,举个例子:
当小张将部分收入存入银行A时,银行A需要按规定的比例缴纳存款准备金,并可以将剩余资金进行贷款。
当银行A的贷款发放给小李,小李将资金存入银行B。
银行B也需要缴纳一定比例的存款准备金,并可以将剩余资金进一步贷出......
在多轮这样的存贷循环之后,最终社会的货币供应量(M2)会远远超过中央银行最初发行的基础货币(M0)。
可以看出,货币乘数主要体现在M0和M2之间,这里再进一步解释一下:
如果M0为100单位,在10%的存款准备金率下最终带动M2达到1000单位。则货币乘数=M2/M0=1000/100=10。
如果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至5%,其他条件不变,100单位M0可以带动M2达到2000单位。则货币乘数=M2/M0=2000/100=20。
综上可以看出,货币乘数反映了基础货币M0通过商业银行的存贷活动可以带动广义货币M2扩张的倍数。
货币乘数越高,表示每单位基础货币可以带动的货币量越大,商业银行的信贷创造功能也越强。
而货币乘数大小取决于存款准备金率。即存款准备金率越低,货币乘数越高;存款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低。
这里就能看出,存款准备金率就像一个“阀门”,它可以很好的调节M0与M2之间的比例。
为什么要调节它们的比例?
因为上面说了M2如果增长过快会带来资产泡沫,这个时候就需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降低这个乘数,以此达到缩减M2,避免资产泡沫的风险。
当然,除了这个“阀门”外,基础货币M0的投放量如果过高,也同样会让M2增加过度,就像现在的美国,加息那么久,通胀还是控制不住,就是因为前期发了太多的基础货币。
- 第二、增速“剪刀差”
这里的增速增速“剪刀差”主要是指M1的增速与M2增速之间的差值变化。这个差值能够很好反映宏观经济的内在预期,也是我们理解M1与M2之间交叉关系的重点。
通常情况下,当M1同比增速大于M2同比增速,即“剪刀差”扩大时
背后表明,经济参与主体(如企业)的意图是: 增加消费和交易,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这个过程中,因为需要大量活期流动资金,增加活期存款,就会导致M1增速上升。
另外,还反映经济参与主体在投资支出上的增加,这背后需要随时可用的活期资金,也会推动M1增速上升。
所以,剪刀差扩大背后反映的是经济参与主体的扩张意图。
第二种情况,当M1同比增速低于M2同比增速,“剪刀差”收窄时
这表明经济参与主体的意图是: 减少消费和交易,缩小生产经营规模。
这个过程中,参与主体会减少活期流动资金需求,导致M1增速下降。
另外还会避免或减少投资支出,导致资金被锁定在定期存款或其他金融产品中,M2增速上升或稳定。
所以,剪刀差收窄背后反映的是经济参的防御性意图。
到这里,简单总结一下,这部分主要聊了3个内容。
- M0、M1、M2各自对立起来看,可以看到市场上流动性和购买力的变化,以及背后的消费意愿和投资意愿。
- 将M0与M2做对比,可以看到M0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对M2的影响,以及背后存款准备金率对它们之间数量变化的调节,以此来管理资产泡沫化风险。
- 将M1和M2做对比,通过它们的增速差来看市场参与主体的内在意图,由此反映经济状况。
第三部分:代入真实数据来试着分析一下
聊了这么多,关键还要看是否能够用起来。所以,我这里找来了2018年到2023年4月份央行发布的M0、M1、M2的数据:
来源:「链接」
来源:「链接」
来源: 「链接」
来源: 「链接」
来源: 「链接」
来源: 「链接」
来做下分析,试着回答下面2个问题:
- 2023年当前经济的活力怎么样?
- 2023年当前投资和需求方面是过度还是不足?
要回到以上问题,我们首先要计算出2023年M0、M1、M2的同比增速:
计算过程:
M0同比增速
1.2023年1月M0同比增速 = (114,601.3 - 106,188.87) / 106,188.87 = 8.02%
2.2023年2月M0同比增速 = (107,602.58 - 97,227.7) / 97,227.7 = 10.62%
3.2023年3月M0同比增速 = (105,591.3 - 95,141.92) / 95,141.92 = 11.04%
M1同比增速
1.2023年1月M1同比增速= (655,214.16 - 613,859.35) / 613,859.35 = 6.69%
2.2023年2月M1同比增速=(657,938.74 - 621,612.11 ) / 621,612.11 = 5.8%
3.2023年3月M1同比增速= (678,059.63 - 645,063.8) / 645,063.8 = 5.11%
M2同比增速
1. 2023年1月M2同比增速=(2738072.06-2431022.72)/2431022.72=12.69%
2. 2023年2月M2同比增速=(2755249.23-2441488.90)/2441488.90=12.92%
3. 2023年3月M2同比增速=(2814566.31-2497688.34)/2497688.34=12.74%
将以上结果形成图表后:
- 图表分析
- 从资金流动性角度看,图表中M0增速上涨,M1下降,M2基本持平,发现基础货币在增加,但M1没有增长反馈,说明基础货币的投放没有推动企业活期存款的增加,这可以理解为,资金流动性不强,经济不活跃。
- 从购买力角度看,如果M1增速高,说明现实购买力强,如果M2增速高,说明潜在购买力强,但从图表中,M1和M2不仅没有较高增速,还成一定的下降趋势,说明现实和潜在购买力都不足,可能带来的影响是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
- 从货币乘数角度看,在存款准备金率不变的情况下,M0增速的上涨并没有推升M2增速,说明乘数效应弱。乘数效应弱,表明资金利用率不高,也就是大家还是倾向于存款而不是贷款,反映了经济的活跃度低,信心不足。
- 从增速剪刀差角度看,M1的同比增速低于M2的同比增速,说明剪刀差收窄,而且收窄程度较高,说明经济参与主体采取防御性措施,减少消费,缩减投资。
- 分析结论
通过对M0、M1、M2同比增速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2023年一季度经济活跃度不足,个人、企业的消费、投资信心均不足,有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的风险。
这个结论也基本符合当下我们对经济状况的体感。
为了更好的检验我们分析方法,这里再拿2019年全年数据,也就是疫情发生前一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计算过程省略,直接上图:
月 份 | M0同比增速 | M1同比增速 | M2同比增速 |
1月 | 17.20% | 0.40% | 8.40% |
2月 | -2.40% | 1.60% | 8.00% |
3月 | 3.10% | 4.60% | 8.60% |
4月 | 3.50% | 2.90% | 8.50% |
5月 | 4.30% | 3.40% | 8.50% |
6月 | 4.30% | 4.40% | 8.50% |
7月 | 4.50% | 3.10% | 8.10% |
8月 | 4.80% | 3.40% | 8.20% |
9月 | 4.00% | 3.40% | 8.40% |
10月 | 4.70% | 3.30% | 8.40% |
11月 | 4.80% | 3.50% | 8.20% |
12月 | 5.40% | 4.40% | 8.70% |
将以上结果形成图表后:
- 从资金流动性角度看,图表中M0增速上涨,M1增速上涨,M2基本持平,发现基础货币增加的同时M1也同步增长,说明基础货币的投放在推动企业活期存款的增加,这可以理解为,资金流动性较强,经济表现活跃。
- 从购买力角度看,M1增速趋势向上,说明现实购买力在增加,M2增速平稳,说明潜在购买力强一般,整体来看,市场购买力水平比较健康。
- 从货币乘数角度看,在存款准备金率不变的情况下,M0增速的上涨没有明显推升M2增速,说明乘数效应弱。也就是说,2019年资金的整体利用率也不算高,大家还是倾向于存款而不是贷款,但相比2023年一季度,经济活跃度和信心要好很多。
- 从增速剪刀差角度看,M1的同比增速仍低于M2的同比增速,说明剪刀差收窄,整体差值5%(8.3%-3.3%),比2023年一季度的整体差值6.91%(12.78%-5.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