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痛 债务穷,137万人争开网约车,对通缩的看法、熬法和解法
#5月财经新势力#
全文3500字,阅读需2分钟
经济学家就像变色龙。
当他们努力去解释世界时,是科学家;当他们想要改善世界时,是决策者;当他们判断错了又试图挽救,是说谎者;当他们发现事情彻底失控,无法收拾时,则是隐身人。
当你掌握了基本原理,能与其平等辩论时,他们又成了哑巴。
经济学界真的有向玄学演变的趋势。说,说不准;算,算不对。各说各话,谁都有道理。唯独就是不解决实际的民生问题。
明显的事实,出个结论这么难。
我们离全面通缩还有多远?
货币痛苦
老百姓接触的市场经济,很大程度与钱有关,即与货币的投放与流通有关。民生经济学大部分就是货币学。
先谈谈市场上有多少货币,怎么供应的。
M0、M1、M2是货币供应量的三个定义,分别表示流通现金、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
M0=流通中现金
M1=M0+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
M2=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三指标中M2受关注度最高,因为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货币投放的渠道有两个,一是外汇占款投放,二是通过银行信贷投放。它们的投放增长越快,M2增速越大。
M2是经济的晴雨表,它关联着政府债务、股市总市值和房地产三个大型板块。M2与GDP之比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如果比例过高,表明经济出现严重泡沫,可能会出现剧烈震荡甚至市场崩溃,从而矫正修复相关指标,如此这般,周而复始。
这称为“M2波动周期”。和大多数经济周期律保持一致。
我们现在处于周期的哪个阶段?严重震荡阶段,即痛苦的开始阶段。
我们用人与债务的关系来比喻社会与M2的关系
M2幸福期:你借债,有人借你钱。你能正常还本付息。
M2中立期:你借债,债主对你有一定要求。你基本能还利息,本金则不一定了。
M2痛苦期:你只能高额借债,债主还不一定借,因为一旦借给你,你本利都付不出来。
对照一下我们大家的情况,M2周期可谓是经济萧条的“照妖镜”。
从美国来看,2000年美国GDP是10万亿美元左右,政府债务是GDP的55%,房地产市值是GDP的81%,M2是GDP的70%左右,都在安全范围内,没什么问题。
但由于当时互联网经济狂热发展,股市出现了严重泡沫,M2流动性增加推波助澜,股市市值与GDP之比达到创纪录的183%,由此导致了2001年的股市大崩盘,重创了美国的经济。
印钞如潮
张信哲当年有首歌叫《爱如潮水》,当下,钱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我们涌来,简直“恨如潮水”。
它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你的想象。
根据央行4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3月末,中国的广义货币M2余额已经达到了281.4万亿,同比增长了12.7%。
按照目前的印钞速度,到了今年年底中国将要迎来300万亿的货币总量,相当于去年GDP(121万亿)的2.48倍。
要知道,中国M2是在2020年1月份才突破的200万亿。再往前数,2013年3月,中国的M2刚过了100万亿。
在短短不到7年的时间里,M2翻了一倍。又在短短不到4年时间内,再翻一倍。这是何等可怕的事情!
我们看各种媒体,老是拿着美联储超发货币说事。当然,美帝这么做是不厚道。可欧美国家M2通常只有GDP的70%左右。
别乌鸦站在煤球上——看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中国M2规模量才是全球数一数二,没好到哪里去,还缺乏监管。
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年均增速超过10%,高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15%,而且这个增速现在还越来越快。公众能够看到如海水一般的钱正在从四面八方涌来,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奇观。
对应的GDP增速却不可能再超过6%,有段时候“保5”都很困难。2022年中国的GDP增长只有3%。
这导致,在中国只有少数的一二线城市房价跑过印钞速度。如果你没有持有一二线城市的房子,现金资产每年都以接近10%的速度贬值。故叶檀老师说,百姓持有现金等于为国家做贡献。
而对大部分缺乏安全投资渠道的百姓来说,买房几乎是唯一代际翻身的机会。
目前,随着通缩的加剧,这个机会正在变成掏空三代人六个钱包的大陷阱。
所以,未来十年注定是经济惊涛骇浪的十年,更高质量增长、更大范围开放面临历史性考验。
就业危机
现在是想消费的人没有钱,有钱人不消费,造成通货紧缩,经济在全面下行。
如果6月前还没有有效的经济刺激政策出台,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可能完成不了。
前几天,和上海几个镇领导吃饭的时候,又说要到10月份左右出有效的刺激政策。上海的镇领导基本都是正处,40岁左右,年富力强,多是名校毕业,圈内人脉熟悉,各种政策宣讲先人一步,消息灵通。
他们谈到,央行层面超发了很多货币,都在富人手上,存在银行,没有流向市场,等于有很大一部分钱没有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
下半年,必须要出政策,把这些存在银行的钱,流到愿意创造社会价值、有意愿消费的人群手上。
根据央行统计数据,仅仅在2023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就增加了15.4万亿,而从去年到现在,我国存款增加金额已经快要赶上央行印钞的金额了。
钱都进了银行,市场上流动的钱越来越少,这就是通货紧缩。
市场上的现金少了,商品卖不出去,纷纷下调价格。而对应的,我们手里货币的购买力强了。物价低了,货币购买力提高,这看上去是好事啊。
别忘了,从过去经济危机看,通缩一向是收割中下层财富的锋利镰刀。
威胁一:无扩大再生产
社会大众不敢消费。没人购买,商品就卖不出去,然后企业为了生存,只能降价处理。一旦价格战打响,就会陷入恶性竞争。会有一大批企业破产倒闭,随之工人失业。
这半截道理和正常市场竞争逻辑一样,注意看下半段:
那些在竞争中活下来的企业也只是勉强苟活。因为没有利润,它们也不会投入再生产,也就没人填补退出企业留下的就业空白,形成了行业萎缩和规模坍塌,效率也会下降。
正常情况则是市场扩大生产规模和规模增长,然后带动效率提升。
正常竞争,增量大,总量增;通缩下市场竞争,守存量,无增量,总量减。
威胁二:大学生毕业即失业
接着上面说。
活下来的企业也没有新增规模,即只有存量没有增量,也不会有新的就业岗位。新的就业岗位往往对应的是“社会新鲜人”(Freshman)——应届大学生毕业生。
经济危机时,国家为了调节市场,会出台政策,高等教育扩招,让更多人进行学位升级。几年以后,他们还要回到市场求职。
由于三年疫情影响,2023年大学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比2022年还多82万人。对应工作岗位却大大减少,职业场上的老手都找不到工作,新人怎么求职。
有人说去干网约车,现在全国网约车就业137万人,运力基本饱和,订单跟不上。说明有车且下岗的白领还是找不到工作。
经济学家总是将原因归咎于企业家,说企业家精神不行。殊不知,大危机就在眼前,企业力争先活下来,而不是多招人。只有先扭转投入再生产这个环节,打通堵塞的环节,才能纾解后面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对于现在大部分苦苦支撑、每月正常发工资的企业家、商人、老板,全社会要理解、要尊重,能伸把手帮忙就伸把手。
他们不是抹布,想擦就擦,想扔就扔。不能这样对待民营企业。冷面薄情,谁都会痛的。
失业的,再加上一毕业就失业的,造成目前20%以上的城镇青年失业率,使得社会动荡不安。
威胁三:家庭收入减低
本来家里两个人挣钱,现在变成一个人挣钱了。
这剩下的一个人在职场也不安生,因为企业都趁此机会“优化”结构。过去上海一次性裁员20人以上,要报当地劳动局备案,现在不用了,互联网大厂都在裁,大刀阔斧裁,光明正大裁。哪怕侥幸躲过裁员潮,也要被辣手辣脚大幅降薪,你也得捏着鼻子忍着。
现在是强势的“买家市场”,能出钱雇你就不错了。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招工,按美国标准招工,一个岗位收到3000多份简历,后台都是用AI过滤的,实在来不及看。
因此,虽然通缩造成商品价格下降,货币购买力上升,但是普通人挣工资的能力也在削弱,幅度更甚于价格下降(上海在职白领降薪幅度一般都在20%以上,物价可没那么降),所以实际购买力不升反降。
现在市场上购买力强的不是白领,而是50岁以上、手上有现金储备的中年人、公务员和退休人员。这点和日本很像。
老百姓手上没钱,就不敢花钱。越是不敢花钱,通货紧缩就会越加严重。
学经济学、用经济学一定要清醒、通透,不要被假象蒙蔽。
负利率
威胁四:负利率。
我们可能会提前进入零利率,或是负利率时代。
商业银行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用来宏观调控银行存款利率——调高利率,吸收热钱,或者相反减低利率释放资金。
可通缩情况下,银行已经大幅降息,可储户依然只存钱不消费。
以前有专家预测,中国存款利息距离零利率和负利率至少还有二三十年,但是在通货紧缩的推动下,可能十几年后就会和西方欧美国家利率看齐。以后大家去银行存钱,利息只会越来越少,甚至没有一分钱利息,还要像日本那样倒付银行钱。
老百姓能做的其实只有尽量保持原有生活上水平不要下跌太快,其次就是存钱。哪怕负利率也要存。不要投股市,不要去买基金,不要相信理财产品。
现金为王。
在沙漠中遇到沙尘暴,来不及逃,怎么办?
让骆驼趴下,围成一个小堡垒。人趴在地上,用布蒙住口鼻,尽量保持呼吸。
这世界无非是一所探究真理的学校。问题不在于谁将最终抵达目标,而在于在奔向这一目标中谁最出色。——蒙田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