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成不了巴菲特?如何在一只股票上赚到大钱?中国经济面临哪些挑战?……日前,在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联合主办的《通往自由之路:格隆疫情三年投研札记》新书发布会上,金融学博士、经济学者格隆向读者抛出了一连串思考题。
作为中国首批出海的机构投资代表,格隆拥有25年美股、港股、A股跨市场投资经验,先后主管三大国内公募基金公司及中国最大海外保险公司的资管业务。在书中,格隆分享了对股市、行业、公司、财富等领域的观察和思考,为读者提供了理解资本市场的独特视角。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陈信元在致辞中表示,格隆先生长期从事投资工作,力学笃行、视野开阔,常以犀利的观点透视投资本质。此次推出《通往自由之路:格隆疫情三年投研札记》一书,旨在为社会及投资界提供更多内容扎实的精神读物。
发布会上,格隆结合自身的投资经验和职业经历与听众展开交流互动,并分享了诸多精彩观点。
他指出,多数时候,投资其实并没有多么复杂。如果说投资有一个唯一原则的话,那就是买入一流的好公司,尤其是那些从全球视野来看,代表着人类进化趋势与方向的一流公司。投资要与时间站在一边,与常识站在一边,与谦卑站在一边。
格隆直言,多数投资者往往会把估值模型做得艰深复杂,却对商业模式懒于挖掘、疏于理解。想在股市“赚大钱”,需要对投资对象的底层商业模式有高度理解和认可,这样才能不为短期波动或者涨跌幅困扰,而敢于长期注重一家公司。
从更实际的操作层面看,格隆提到了一个词“节制”,“如果你把一年的目标收益率锁定在5—6个点,然后花一整年时间,只为这个目标努力,该卖时坚决卖,该等时坚决等,你99%能年复一年完成目标。千万不要小看每年10%,这是一种最可能长期实现,却又不过于风险敞口暴露的均衡收益率。”
谈及未来,格隆表示,宏观层面的大方向研究,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未来,投资上更多要强调的可能不是智慧,而是更长的投资周期规划、更多的耐心、等待与隐忍,积小胜为大胜。
“总之,投资不是几个技巧或招数,更不是几句箴言或偈语,而是一个逻辑自洽、相互钩稽、相互校验的框架体系。”对普通人而言,系统的投资思维有何价值?格隆认为,投资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还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对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在人生各个阶段的重要节点上,例如读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毕业后留在哪座城市、买房还是买股票、在北京深圳买房还是在成都武汉买房等,都要以投资的思维做“资产配置”。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曹立媛
内文图来源:主办方提供
来源:作者:周丹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