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花400亿,收购大润发的时候,绝对想不到结果会变成这样
马云在改变未来的事件上,做出了多种努力,也得到了很多的结果。
最一开始的阿里巴巴,仅是一个平台而已,但随着马云以及其团队的努力之后,阿里巴巴成为了中国的一个大型企业。
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有了较高的知名度,而马云本人也拥有了世界最高级别的通行证。但是这名改变未来的勇者,却并没有保证每一件事都值得后人学习。
大商超和小便利
是选择大商超,还是选择小便利店呢?这样的疑问,或许不该在互联网购物成为常态的社会中被问及,但是这个问题却是与未来的发展,有着关键链接的问题。
从客户群体观察,选择大型商超的,实际上是很普遍的社会群体,他们的特性也都是生活时间充裕,且对产品质量保证有更多关注的人群。
而选择小型便利店的人群,则是以白领群体,或是生活时间较少的劳动力群体,其更关注的是便利性以及消费场所的覆盖率。
在覆盖率上,大型商超其实并不具备更多的优势,一般情况下,整体的销售网点布局并不会过多的密集,而是在城市或是地区的重点区域,进行分散式的网络布局。
但是小型便利店则不一样,一方面是品牌多,为了竞争,往往会出现一个街区有多种便利店的现象。
而另一方面则是整体的维护成本低,只要附近有适配人群,那么开店的概率就会有所上升,且小型便利店,也不全是由加盟商来构成,一些个人经营的小型便利店,也在整体的商业群体中占有一席之地。
那么这些事情又与马云有什么关系呢?2018年,经过多轮谈判,马云以224亿港元收购大润发36.16%的股份,成为了大润发最大的股东。
而在收购之后,阿里也直接参与了大润发的具体运营。利用旗下的支付宝改变了大润发的支付系统,举措虽然仅是推荐,但为了发挥数亿用户的作用,在内地的大润发显然已经成为了支付宝的高支付密度地区。
一开始虽然利用电商优势为大润发做了更多的链接,大润发的市值,也一度高达1263亿的高度,但是随着人们对小型便利店的热情提高之后,大型商场的覆盖率问题,以及高价现象就成为了最大的败笔。
而为了挽救大润发,马云也继续增加了投资,先后400万的防护资金注入之后,并没有得到更好的效果,而是等来了大润发的缩水。从千亿下降到百亿,也令马云感到失望。
让数据说话
但是以上的内容,实际上都是一些说法而已,站在客观的角度观察,马云的400亿有没有产生实际的价值,还是需要利用数据说话。
2023年大润发财报(由2022年4月1日~2023年3月31日截止)显示,2022年11月15日晚间,大润发实现营收总计406.11亿元,同比下滑2.22%。
上市公司股东的应占净利润为-0.69亿,而在2021年的同期,数据为1.17亿元。同比下滑159.0%。
在毛利方面,报告期内的毛利为人民币101.12亿元,相比2021年整体下滑8.21亿元,降幅达7.5%。整体的商品收入为390.84亿元人民币,与2021年相比减少6.77亿元。
多种数据的表现,也意味着马云的投资策略,并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利用自身集团利好维持的大润发,显然在小型商超便利的布局时代中,失去了竞争优势。
艾媒网数据显示,中国便利店行业的市场规模正在逐渐攀升,自2015年该市场达到1181亿级别的入门规模之后,实际上整体的幅度都在大幅的上升,且平均的增长份额已经达到300亿~500亿的水平。
艾媒咨询的预计中,也对便利店行业的市场规模做出了进一步的预测,根据数据建模的预测,在2023年该市场的规模将达到3566亿的高水平市场,相比2022年的3271亿元,增加200多亿。
结语
以第一个未来撬动第二个未来,很正确,但是对于马云或是阿里,其实并不正确。
简单的讲,在智能支付的未来呈现之后,应该是在本质的优势之上去做发挥,线上结合线下的确很明智。
但链接的端口,或许并不是大润发这样的大型商场,而是小型的便利店,在未来的发展中,大润发的作用,也许仅是一个货品的集散地,而不是主要的商业行为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