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铁科职院:依托产业链建专业链,跑出产教融合“加速度”
科教新报全媒体记者 王燕 通讯员 徐亚卿
“学校把实习和就业融为一体,增强了我们的稳定性和岗位适应性。”5月18日,记者在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见到成瑞雨时,他正熟练地操作着智能化设备。2021年,成瑞雨从湖南铁路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湖南铁科职院)“中车订单班”毕业,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成了中车公司的助理信息化工程师,服务于中车公司制造中心生产系统的开发和运维。
近年来,湖南铁科职院以育人为根本、以机制为保障,依托产业链建专业链,跑出产教融合“加速度”,获得“中国职业院校世界竞争力50强”“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等美誉。
紧密对接轨道交通产业链,探索融合联动之路
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的高质量技能人才,彰显着湖南铁科职院的硬实力。去年6月,湖南铁科职院续签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刘友梅、丁荣军院士)合作协议重点在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监测体系、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轨道交通实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开展研究,为轨道交通行业提供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
湖南铁科职院由原铁道部创建于1956年,2004年铁路主辅分离,由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移交株洲市政府。改由地方办学后,湖南铁科职院面临新的挑战和困难:校企合作难、产教融合不深入、产出效益低、缺乏长效机制、政策保障难……
为破解办学难题,湖南铁科职院提出“重点走好两条钢轨,重视走出两条钢轨,加快走向国际市场”发展思路,在保持铁路办学特色、以服务交通强国的同时,全面融入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服务“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紧密对接轨道交通产业链和区域优势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政校行企融合联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产教融合是个系统工程,湖南铁科职院系统性、整体性推进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促进就业方面共同发展:通过校企“共同规划、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使用,产权各自所有”的“四共一各”合作机制,与广铁集团、中车株机、中车株所合作共建了资产总值5.5亿元的国际领先的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与株洲市国投集团院共同投资2.2亿新建了轨道交通仿真实训(培训)中心;建设省级院士工作站、国家级磁浮技术中国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基地、省级高铁运行安全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铁技术服务中心等科创平台,建有50余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实现技术成果转化上亿元,授权各类专利500余项,发明专利达50余项;主动与株洲市工信局共同发起,联合株洲市产业链龙头企业、国家级小巨人企业、行业学院及企业服务平台,组建株洲专精特新产业学院,以“产业+人才”为核心、“产业+平台”为基座、“产业+数据”为源泉、“产业+培训”为内容开展价值创造,助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探索产业学院发展新模式,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
“我们在这里熟练后,再到驾驶室实训,学习效率和效果会更好。”5月18日下午,在湖南铁科职院轨道交通仿真实训(培训)中心里,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2021级(7)班的学生正通过虚拟技术真实地感受检测驾驶室的流程。谈及未来,学生曾伟目标明确:“我们的专业老师是双师型教师,他经常列举一些真实案例,这大大提高了我们对动车故障的分析判断和处置能力。毕业后,我很有信心成为一名优秀的动车司机或者随车机械师。”
湖南铁科职院紧盯轨道交通和株洲市产业集群,按照“面向产业、专链对接、一群一院”原则,联合兄弟院校、机关、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在行业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竞争力与发展规划、产业政策与企业发展战略、技术服务与文化引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标准等领域深度对接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学院已组建产业学院8个,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116个,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52个。同时,共建共享教学资源与培训资源,开展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培训项目,满足成员学院学生与企业员工多样化学习需求。
与此同时,湖南铁科职院充分利用“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和订单培养”三大法宝,与100多家企业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和订单培养。与中车时代电气共建国际电气培训中心、钟萃技能大师工作室、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班。组建了“动车组卓越机械师”“复兴号高铁乘务班”现代学徒制特色班、与各铁路局实现了“2+1”定向培养,形成了选聘条件定制、培养目标定制、培养过程定制、验收标准定制的“四定制”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实现了企业、学校和学生的三方共赢,学校毕业生订单培养率连年保持在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