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背景下的中部优势和荆州机遇
中部地区在农耕文明时期,就是全国的粮食主产区。到了明朝的时候,更是有了“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进入工业时代后,沿海各省利用港口优势迅速崛起,中部地区逐渐塌陷。
但是优劣之势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势而动。从省际层面来看,东部沿海较多省份参与国际循环程度较深,而中部地区省份则更多参与国内循环。
一、双循环背景下,中部地处我国之中的优势凸显
随着世界格局的深刻演变,我国及时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以国内为主的双循环背景之下,中部地区的优势又重新显露出来。
中部地处我国之中,作为连接东西部经济的桥梁,是承接东西、沟通南北的必经之地,不仅是我国的交通中心,还有着较为完备的工农业基础,在国内大循环发展格局下,中部还是承接沿海产业有序梯度转移的理想之地,发展优势将会得到重新释放,未来也必将成为物流、人流、信息流交汇的中心,成为国内大循环的轴心。
在双循环背景之下,中部六省中湖北又处于中部之中,可谓是得天独厚。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北就是国家重点布局的工业基地,是沿江和京广两条城镇发展轴的交汇省份,交通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已经成为祖国的立交桥。在国内大循环为主题的背景下,湖北正在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这是湖北担当,也是湖北使命。构建全国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湖北是有条件的,包括自然地理优势、经济地理优势、人口地理优势、市场地理优势等。
二、以内循环为主的新格局,荆州加速发展的新机遇已经到来
在双循环新格局和中部崛起战略推进进程中,荆州同样也面临着新的重大机遇,发展优势将会进一步得到重塑和重构,推动加快建成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在历史上,有得荆州者得天下之说,其实这不仅只限于三国时期。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沃野千里,从古至今都是著名的粮仓,这个时期的荆州优势,主要是粮食优势。
其次还有地理优势。诸葛亮的《隆中对》中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唐朝诗人李白,也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荆州的地理优势主要得以于水和路,境内长江径流里程483公里,南有“四河”北有“四湖”,水资源优势直接带来了水运交通的兴起、港口码头的原始形成以及相关需水型产业的落地。荆州位于江汉平原腹地,坐拥荆襄古道,以荆州为中心,向西可辐射鄂西南、向北对接南襄盆地,向南通达两湖平原,向东辐射整个江汉平原。
正是因为粮食优势和地理优势,荆州水陆区位得天独厚,在战争时期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到了和平时代则是商贾云集之所。所以才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长盛不衰。即便到了明清之后,荆州从省级政区的中心降为州府级政区,城市的规格下降,但依然是两湖平原、鄂西南地区的经济、交通、商贸等中心,是全国重要的米市和物流中转中心。
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1978年至1988年,在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循环为辅的阶段,国家实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市场化改革。沙市成为成为全国第一个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城市,通过改革,沙市大力发展轻工业,一众企业重新焕发活力,成为了全国知名的明星城市,荆州地区的经济总量得以成倍攀升,长期位居全省第二,下辖的人口和县市区数量在全国领先,被冠以“大荆州”的称号。
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荆州开始走下坡路,经济总量在全省的排名不断滑落。这里一方面是因为荆州地区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拆分以及沙市轻纺工业的衰落;另一方面是改革开放,沿海经济的优先发展崛起,长江水患频繁、港口优势丧失。
综合叠加之下,荆州曾经的光环正在一一褪去,进入到了历史最痛苦的一段时期。
城市的发展既与自身努力息息相关,更多的还是受外部大势环境的影响。辉煌了千年的荆州,靠的就是地处平原物资丰富、临江发展港口便捷的地理优势。虽然外部环境在变化,但是荆州的优势一直都在,荆州等待的只是一个时机。
现在这个机会终于来了,以国内为主体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就有意味着荆州加快发展的新机遇重新到来,首要便是以建成工业产业链为目标构建起大工业内循环。
第一,长江水患变水利,黄金水道支撑国内大循环。
在双循环新格局下,生态环保理念不断凸显,水运作为最具绿色生态环境友好特点的运输方式。无论是外向型经济,还是国内大循环的格局,都离不开便捷的物流运输,尤其是低成本的水运。
长江是我国最大的内河,荆州则是长江流经岸线最长的地级市,下属8个县市区全部临江而立,有着丰富的港口岸线资源。
荆州还是那个荆州,随着世事变迁,新的机会已经显现。第一个发现这个变化而敏锐布局荆州的大企业,应该算美的集团了。
虽然美的集团虽然很早就布局荆州,但是产能规模一直不大。直到全球疫情发生,美的也面临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利润率遭到压缩、海运运力限制、海外需求增速持续疲软的不确定性风险。进入后疫情时代,国内大循环的趋势显现,作为全球知名的家电龙头企业美的集团也开始向“内”扩大布局预防风险,开始了全国选址,两度来荆州考察。相比其他城市,荆州在优惠政策上并非最优,但是荆州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每台冰箱可节约50元运费,整体物流成本可节省15%以上)、有求必应的营商环境优势(疫情之后率先服务美的复工复产),最终使企业先后在荆州斥资百亿,布局新冰箱产业园、新洗衣机产业园、智能楼宇科技产业园,成为美的全球布局中的重要基地。
第二,丰富的淡水资源,吸引多个百亿高端造纸项目落地。
水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赖以生存的基础,尤其是我国还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荆州不仅有长江航运之利,同时还有丰富的淡水资源,降水量充沛,日供水能力超过150万吨,用水成本为西部的1/8、处置废水的成本仅为西部的 1/10,且天下粮仓的优渥条件为芦苇、秸秆的富集提供了天然的生长渠道,这些都吸引了一批龙头造纸企业抢滩布局。
率先感知到荆州优势的是台湾荣成纸业,2014年荣成纸业项目落地松滋,这只是一个引子。
2017年山鹰纸业落子公安县,这也是荆州第一个投资过百亿的大型工业项目。随后玖龙纸业、仙鹤纸业等百亿项目相继落地,这些都是国内乃至世界级的包装纸行业巨头,荆州以此为契机加快建设华中包装纸之都。
第三,浩吉铁路和长江十字交汇,千亿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呼之欲出,铁水联运优势明显。
荆州是湖北较晚通铁路的城市,所以铁路也一直是荆州发展的短板之一。
汉宜铁路的建设,让荆州提前进入高铁时代。浩吉铁路,更是让荆州成为全国煤炭的集散中心。作为年设计运能2亿吨南北运煤大通道,在江陵与长江黄金水道相结合,每年能给荆州带来1亿吨煤炭,其中6000万吨将在荆州就地转化。
充分发挥国家煤运战略通道浩吉铁路、焦柳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在荆州“双十字交叉”独特优势,依托荆州港、盐卡港等港区口岸,荆州多式联运优势日益凸显。大宗商品在荆州无论是“海进江、江转铁”,还是“铁转水”、“公转铁”,运距时效短、运力成本低的综合优势都得以显现,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以宁波发往陕西钢铁集团的铁矿石为例,通过荆州进行“海江铁”多式联运,每吨可降低成本40元,每年为陕钢节约成本数千万,而物流时效跟传统方式基本一致。
荆州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这几年先后引进了华电集团、华鲁恒升、金山化工、史丹利、云图控股、滨化集团、民基新材料等企业。其中总投资460亿的华鲁恒升项目,是迄今为止荆州投资额最大的工业项目。华鲁恒升投产后,其产品在荆州“下江进海”,辐射沿江城市和华中地区以及沿海城市,能缩减近四分之三的运输时长。
第四,原料供应充沛,打造绿色循环高端化工产业。
荆州化工资源丰富,浩吉铁路的运行让荆州成为了中部煤炭集散基地,辖区荆州区、江陵县、松滋市等地蕴藏丰富的高纯卤水,周边地区还有丰富的磷矿、硅矿等资源。
松滋利用资源优势先后引进了行业龙头云图控股在松滋投资106亿元,建设华中新能源材料生产基地。中国500强史丹利,也在松滋投资110亿元建新能源材料及配套项目。今年楚文化节上,松滋又与滨化集团就高端盐化新材料产业园合作项目达成投资意向。
荆州经开区目前正在前期施工的百亿元项目先导集团、利尔化学、民基新材料,也是推动全市绿色化工产业向高端新材料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随着一批百亿元重点龙头项目的开工投产,荆州市正在推动化工产业向绿色化、循环化、高端化转型升级,打造绿色化工产业集群。
第五,发挥农产品大市优势,打造国家级农产品批发中心和华中预制菜之都。
荆州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主产区,虽是农业大市,但不是农业强市;虽不是农业强市,但是农业流通大市,全市拥有年均交易额过亿元的批发市场6个,冷链经营市场主体94个、冷库392个,两湖绿谷市场辐射全国近30个省400多个县市,交易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这几年荆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了中农联荆州智慧云仓城、中国供销荆州冷链项目等,将荆州高新区打造成国家级农产品批发中心,同时以荆州高新区为跳板,带动城市向西发展,融入宜荆荆都市圈。
预制菜作为正在高速发展的朝阳产业,荆州也在积极抢占风口,释放粮食、水产、畜禽、果蔬、棉油优势,高标准建设华中预制菜产业园,加快安井、锅圈、正大水产等龙头企业项目建设,力争把荆州建设成为华中预制菜之都。
第六,荆州大力改善营商环境,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百亿项目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高。
百亿项目聚集荆州,除了双循环背景下的荆州区位优势外,还与荆州这几年干群齐心协力大力改善营商环境、提高服务意识,主动走出去、引进来有密切关系。
荆州通过“思想破冰”、“十优十差科室评选”、“十问十帮”、“双优化攻坚战”等举措,对内激发活力、对外争取支持。2022年全市营商环境排名从全省第14名跃升至第7名,全年共引进12个百亿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和能耗指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2023年,荆州百亿项目引进继续高歌猛进,在今年一季度开工红中引进2个百亿项目,分别是荆州经开区签约的先导集团荆州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和与石首市签约的中国中车湖北智能装备产业园及新能源项目。
在二季度楚文化节集中签约仪式中,再引进3个百亿项目,分别是位于松滋签约的滨化集团华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荆州经开区签约的民基新材料产业园;江陵签约的沧州信联化工电子化学品暨超能电容组合式储能项目。
随着软硬条件的改善,量变引发质变,荆州引进项目的质量也越来越高。2023年1月份,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00亿,在荆州经开区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这也是荆州经开区史上最大的工业项目。项目落地后,将补齐经开区电子信息上游材料短板,并形成从电子信息、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之间完整产业链。
以引进先导电子信息产业园为契机,荆州正在大力发展半导体材料产业。先导集团主要生产集成电路专用材料。今年签约的投资133亿元的沧州信联化工项目主要生产光刻胶及四甲基碳酸氢铵、氨水等湿电子化学品,投资180亿元的滨化新材料,可为下一步生产湿电子化学品提供丰富原材料。
荆州正在形成半导体材料上中下游的全产业链,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
三、如何把荆州机遇转变成发展优势,唯有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这几年荆州一直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市唯一的“一号工程”作为增量崛起的“华山一条道”,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工业之弱并非一时可破,缺乏大工业、龙头企业依然是荆州目前发展不快的最大短板。
荆州目前税收超过20亿的企业为0,10-20亿也只有1家,税收过亿的企业数量也偏少,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道路,就是持之以恒坚持招商引资,坚持走工业振兴崛起之路,以鲜活的要素禀赋、崭新的城市活力、安心的营商环境、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继续招大引强、招绿引新。
从第一个百亿项目山鹰纸业落地以来,近几年来荆州引进的百亿项目数量已经达到18个,随着这些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荆州的工业短板正在逐渐补齐。
就拿山鹰纸业来说,建成投产的第二年,纳税额就超过1亿,跻身荆州纳税十强企业行列。随着这些百亿级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和投产,荆州的后发优势已经十分明显,从去年开始荆州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幅、GDP增幅等多项经济指标一扫过去的颓势,跃居到全省领先位置,GDP更是历史性突破、迈向了3000亿元大关。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部地区崛起的一次新的历史机遇,对于湖北和荆州而言也站上了发展新风口。内循环背景下,扩大内需是重中之重,荆州地处中部之中,横向有沪渝高速、沪汉蓉铁路,纵向有二广高速、许广高速、浩吉铁路、焦柳铁路、在建的荆荆高铁等国家干线主通道,还有长江黄金水道的便利。所以无论是东产西拓、南货北上,还是西矿东输、北煤南运,荆州均是重要的节点城市,是长江中游的门户城市,是物资交换转运的区域中心城市。
不过这并不是荆州躺平的借口,优质的项目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荆州唯有继续坚持“大招商、招大商”,才对得起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期,对得起600多万荆州人民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