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官方发布了三月份的CPI数据,这给国内经济的复苏股市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是我并不认可”通缩“的说法。
本文就试图解释目前的宏观经济情况,并解读央行最近的动态。在最后,我会给出一些投资建议。
不是通缩,只是复苏慢了点
上周我国3月份的通胀数据出来了:PPI持续缩至同比-2.5%,而代表消费者的通胀CPI同比+0.7%。
图1:中国CPI和PPI 来源:国家统计局
这份CPI数据出来之后,市场似乎开始担心起了通货紧缩的问题。国际上通缩的定义是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还伴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和经济衰退。但是现实情况是,物价水平并没有持续性下降,中国货币的供应量也没有减少,中国经济仍然处在增长当中。
我们拆分CPI八个分项的数据来看。食品是强季节性项目,我们抛去食品这个分项。同比数据中对CPI数据拖累较大的是居住和交通通讯。居住成本的下降主要就是租房成本的下降,这当然和最近两年房价的下跌相关。交通通讯中汽车价格和汽油价格的下降、手机降价清库存也是在意料中的事情,通讯网络服务价格的下降也是大趋势。
总的来说,不到1%的CPI可以归咎于三点:1)房价下跌的延续;2)油价车价的下行;3)经济复苏缓慢。
图2:分项CPI同比变动情况 来源:国家统计局
展望未来,经济复苏是一个比通缩更真实的趋势。
1)居民中长期贷款回暖
进入2023年后,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数据持续向上,而且三月份一直滞后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开始回升,这是房贷的代名词。这说明,人们的风险偏好开始提升,对未来更加乐观。
图3:新增人民币贷款 来源:Wind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这个过程仍然不够积极。居民新增存款和新增贷款之比仍然较高,疫情前平滑波动后这个比例基本稳定在1:1,但是进入2023年3月,这个比例还是2.3:1。这说明,居民的信心还需要恢复,居民个人信贷扩张还有边际变好的空间。
图4:居民新增存款贷款比 来源:海豚投研、中国人民银行
2)房地产市场趋稳
从价来看,三月份70城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每个城市都全部转正,二手房的房价环比也接近全部转正。新房销售额在二月份转正,三月份也是同比增长,这都是已经比较明确的向好信息。
图5:2023年3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 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6:2023年3月70个大中城市二手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 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7:商品住宅月度竣工面积 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量来看,商品住宅月度销售额和销售面积都趋稳,并开始同比增长。
图8:商品住宅月度销售额 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9:商品住宅月度销售面积 来源:国家统计局
3)核心还是要看就业
从企事业信贷、到私企信贷扩张、再到居民信贷,需要用时间来慢慢传导。目前来看,今年3月份的城镇失业率相比疫情前虽仍然较高,但是已经处于下降的趋势中了。现在最需要解决的就是16-24岁的青年失业率。
但企业招工的前瞻指数已经快速回升。现在只需要继续观察后续企业投资情况和招工趋势。只有在居民就业开始稳住的时候,居民的消费和借贷行为才能有进一步的回暖。
图10:企业招工与用工成本前瞻趋势 来源:长江商学院、海豚投研
图11:城镇失业率 来源:国家统计局
接下来该怎么办?
最近,央行还发布了一季度例会公报。其中,央行对经济的表述也有了很多重要变化。从这些变化我们可以发觉,其实央行已经在认定我们的经济在复苏了,并且中国没有出现通缩。
1)利率市场方面,增加了“货币利率市场化“相关内容,这有可能降低存款利率的写照。结合最近中小银行主动下调存款利率的新闻,这意味着未来有可能会有银行跟进下调存款利率;
2)国内外形势方面,删除了“三重压力”的判断,对于现状的判断是“需求回暖、供给有所优化、市场预期改善”;
2)货币政策方面,“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要精准有力”改为“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3)信贷方面,“保持信贷总量有效增长”改为“保持信贷合理增长、节奏平稳”,这意味着央行可能认为要适当缩窄现在的宽信用政策;
4)结构性工具方面,删去“做好加法”,改为“合理适度、有进有退”,这和央行在最近宣布了要平稳退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相呼应;
5)融资成本方面,由“推动降低”改为推动”稳中有降”。
下面是逐字逐句的分析。
2022年四季度 | 2023年一季度 | |
综述 | 会议认为,2022年以来我国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宏观政策,最大程度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 |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宏观政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
利率市场 |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增强,贷款利率明显下降,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功能。 |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有效发挥,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增强,贷款利率明显下降,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功能。 |
国内外形势 |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位运行,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 | 当前国际经济增长放缓,通胀仍处高位,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发达国家央行政策紧缩效应显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国内经济呈现恢复向好态势,但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 |
货币政策表述 | 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要精准有力,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增强信心,攻坚克难,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着力支持扩大内需,着力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 | 要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搞好跨周期调节,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全力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着力支持扩大内需,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 |
信贷政策 | 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总量有效增长,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 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合理增长、节奏平稳,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
开发性金融工具 | 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支持和带动基础设施建设。 | 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支持和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 |
结构性工具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继续做好“加法”,强化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行业的支持,落实好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三项货币政策工具,继续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 |
上述措辞变化反映出了央行对于经济复苏信号的把握,这和三月份理想的出口数据相呼应,也预示着未来货币宽松的概率在降低。简单来说就是,要收水了。
那么收水就不会利于对于流动性极为敏感的TMT板块,最近热炒的AI相关题材股要歇一歇了。
#经济##财经##会计##金融##股票#
相关阅读:2022年你的财富被稀释了多少? 2023年又该怎么办?
每赚100块,就要还债15块 —— 套在中国年轻人身上的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