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日本经济产业省正式公布了《外汇法》法令修正案,将先进芯片制造设备等23个品类追加列入出口管制对象,该修正案自今年3月31日正式披露,并接受了为期一个月的征求意见之后定稿,将于7月23日实施。中国对此坚决反对,批评这是对出口管制措施的滥用,是对自由贸易和国际经贸规则的严重背离。
显然,日本企业界的意见和诉求并未影响修正案,此次正式公布的出口管制政策,与之前公布的基本一致,被列入出口管制的设备品类按性能看,均属于制造电路线宽在10-14纳米以下的高端产品所需设备。日本此举是配合并加入美国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联盟。此外,韩国、荷兰等国也遭受美国压力。
日本作为主席国主导的G7峰会议程中,也以反对经济胁迫和“去风险”名义,要求在资源和半导体上减轻依赖特定国家的风险,建立起经济安全保障,强化供应链安全与韧性。日本如此积极主动地参与遏制中国,看上去是受命于美国,实际上,是日本在更为主动地追求自己的政治经济目标。
在政治上,日本是印太战略首倡者,从2007年开始提出印太表述,到2016年明确提出并公开推广“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到最终形成印太四国联盟,日本一直走在美国前面。日本想利用价值观外交并将印度引入与中国的战略博弈,形成对中国的软制衡战略,借此成为印太秩序领导者,而不仅仅是美国的跟随者。
在经济上,安倍政府在疫情暴发后,以供应链安全为由,出台产业链重返日本国内的补助金制度,引导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回归日本生产。并要求日本企业不要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应该分散投资,配合美国的产业链“去中国化”战略,强化对华制衡。
日本在半导体供应链领域限制中国,其主要目的与美国一样,即压制中国产业升级与国家发展。但是,日本也有趁机占据中日关系主导权的企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曾遭受美国频繁而持续的经济胁迫,不仅日元大幅升值,半导体等产业也遭受严重打击。2019年,在日韩争端中,日本限制对韩出口含氟聚酰亚胺、光刻胶和高纯度氟化氢等半导体材料,也冲击了韩国半导体产业,韩国政府目前已经就历史问题妥协而重启亲日外交。历史经验让日本认为,打压政策在政治和产业上有用,尤其是在美国制裁中国半导体产业后,日本设备和材料几乎是唯一备用供应商,因此,日本推出修正案以出口管制审查威胁中国,以获得更多主动。
积极配合美国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日本也有借此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目的,在与美国合作中,让美国放松对日本的警惕和限制。有鉴于上世纪被打压的历史,日本企业30多年来在创新方面非常保守,错失美国主导的信息产业革命。现在,日美以遏制中国为目标,在半导体以及生物科技、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重要新兴技术领域展开合作,5月18日,岸田文雄还会见了全球7家半导体制造商高管,通过政策支持、资金补贴等方式,积极推动他们在日本国内投资建厂。
然而,欧美日等经济体以“去风险”为借口,真正目的是用补贴政策和保护手段,发展各自独立的关键产业,在打破全球分工模式后,他们相互之间也将成为战略竞争者。未来会出现供大于求的产能体系,中国则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对于日本而言,与中国在结构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在推动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对日本的半导体设备、材料以及机床、机器人等上游产品具有巨大需求,这些需求将有力支撑日本企业在未来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但是,日本的所作所为我们必须引以为戒,它打破了长期存在的经济互信,中国要加速寻找和建立新的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