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强化环评审批服务,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生态环境局持续发挥生态环境要素保障作用,落实“一改两为”举措,全面改进工作作风,立足服务重大项目落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市场主体核心需求,发力推动各项惠企服务,环评审批时限较法定时限压缩一半以上。今年以来,有28个重大项目通过环评审批,项目直接总投资超过462亿元。
添加项目落地催化剂
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全面压实工作责任,规范、优化审批流程,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压缩项目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环评审批时限较法定时限压减超60%。审批服务过程中,既注重靠前服务、主动服务,提高审批效率,又注重严守生态环境质量底线、环境风险防范底线,确保环评审批质量。
落户合肥市长丰县的比亚迪项目,评估达产后可带动上下游年产值超1500亿元。其二期零部件项目由于产能较大,合肥市生态环境局长丰分局经核对发现,在做到达标排放并优化大气污染物收集、处理工艺的情况下,项目的VOCs、氮氧化物排放量仍较高。在服务项目落地过程中,合肥市生态环境局依据《关于加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区域削减措施监督管理的通知》《政策兑现“免申即享”“即申即享”“限时办理”清单》规定,解决了项目总量来源替代的问题,精简了环评审批手续,大幅提高项目审批速度。以优质、快速的审批服务,加速比亚迪项目投产落地,实现项目签约42天即开工,推动实现10个月整车下线目标,以重大项目环评保障服务的新思路,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绿色基底。
当好产业发展铺路石
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强化环境影响区域评估+环境标准应用,引导全市开发园区区域评估全覆盖、全公开,包括开发区的环境概况、环境要素质量现状、环境标准、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园区依托的集中供热、污水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情况,供入园项目免费共享直接引用,缩减项目环评文本页数约40%,节约编制成本约1/5。合理引导相关产业进园区,是产业规范发展的重要助力,引导企业入园时,视具体情况,允许企业落户与园区发展同步推进,用生态环境常绿底色,衬出企业发展红红火火。
安徽恒星制药有限公司总投资1亿元建设原料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最大年营业收入可达3.45亿元。为响应发展“皖”字医药品牌,合肥市生态环境局肥东分局超前服务,对照《合肥市循环经济示范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关于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等相关文件,明确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主要发展定位为:以新材料产业(包括绿色化工)、智能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业为主导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在园区保留的化工集中区内可发展与园区主导产业及现有化工企业相关的化工行业。依托园区规划环评及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成果,顺势推动安徽恒星制药有限公司原料药生产基地项目,合肥苏格美客药业有限公司原料药、药用辅料、制剂及医用材料生产基地(一期)项目,合肥大禹制药有限公司原料药生产项目(一期)等原料药制造项目入园发展。
架设惠企纾困服务器
合肥市生态环境局进一步落实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服务助力稳经济若干措施,不断拓展环评告知承诺覆盖面,对37类行业实施范围内非环境敏感区域的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实行环评告知承诺审批,完善告知承诺审批过程文书样本。截至目前,共完成了108个项目的告知承诺审批。多条道路建设类项目,通过告知承诺制审批,进一步缩短了施工前的审批流程及时间,为合肥市路网建设提升了“加速度”。
合肥波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拟建设波林新材料关键机械摩擦副材料及零部件产业园项目,在推动项目落地的过程中,公司考虑到自身的经营发展,对项目建设的速度要求比较高,环评审批作为项目开工的重要审批项目,必须在开工前完成,眼看开工时间邻近,项目环评资料仍然没有完善。此时,合肥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分局在面对项目环评资料填报不够准确的情况时,决定不做退回处理,帮助指导企业修改环评资料,通过承诺制审批,尽快办理环评手续,保证企业如期开工。
合肥市森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申报新技改项目,利用现有厂房、设备,通过技术改造,加大企业技术、安全、环保投入,绿色发展,努力提升企业产品专业化水平。在审查环评文本过程中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发现企业申报的污染物排放量存在错误,经核实,报批稿中污染物排放量只申报了四分之一的实际产污量,意味着一旦重新对排污许可证许可排放量进行核定,企业每年只能生产四个月时间。针对污染物排放量的错误,市生态环境局窗口立即与企业负责人取得联系,为企业保留了排污许可证原有的污染物排放量,及时完成环评批复,满足了企业生产需求。
构筑改革创新桥头堡
在安徽自贸区合肥高新片区范围率先开展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试点。从全面服务企业办证、简化审批手续角度出发,在“全链条”赋权自贸试验区环评审批事项基础上,逐步实现两项行政许可事项“一套材料、一口受理、同步审批、一次办结”,覆盖全部办件类型。结合产业布局和环境管理的特点,出台改革试点正面清单,清单范围内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开展“承诺备案制”“承诺审批制”管理,尤其是依托区域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环评手续实行“网上受理即备案”,属全国首创。通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项目落地后污染物排放不超标,区域环境质量不降低。
通威安徽有限公司8条产线升级改造项目,在开工建设前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环评单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承诺书,自行公开承诺书和环评报告等相关信息,由生态环境部门网上受理备案,并在发生实际排污行为前依法办理排污许可手续。通过改革,显著缩短了环评与排污许可审批周期,公司很快拿到了批复,并办理了排污许可。除通威安徽以外,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范围高新区片区已为晶澳太阳能、龙科马生物制药等89个大型企业项目环评审批,提供“两证合一”简化服务,避免了以往因审批周期过长导致的市场流失等问题。(潘骞 蔡玲 章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