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在德阳精彩上演。来自四川省各市(州)的近百名选手同台竞技,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乡土人才尽显风采。
为更好地呈现参赛项目多领域、多业态的特点,大赛根据参赛选手创业年限和经营主体主营业务产值情况,设置了初创组、成长组、成熟组、乡村振兴帮扶重点县及技能技艺组4个小组,四川各市(州)乡土人才带着自己的创新成果亮相。
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
“靠天吃饭的农业并非一帆风顺,满心欢喜准备迎接丰收时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一场霜冻和雪灾,损失上百万元。”初创组现场,有近20万粉丝的“网红”新农人赵红讲述了自己刚做柑橘种植时遇到的问题。
“种植很难,但售卖更难。庆幸我们生在一个互联网时代。”为了把种出来的果子卖出去,赵红开始接触自媒体,学习直播带货。第一场直播时,赵红就取得了2个小时卖掉上万斤柑橘的好成绩,还冲上了平台直播带货的热搜榜。这完全颠覆了赵红对网络的刻板认知,也让她重新思考乡村振兴的方式。
“乡村振兴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扛着锄头、挑着扁担去田里插秧,去地里干活。我们应该利用我们的知识储备,结合互联网,去帮助那些没有销售渠道的农民把他们种出来的产品卖好。”赵红还组织了一批网络自媒体达人加入助农队伍,创造了一两个小时就卖出几十万斤的纪录,同时还让当地农户的收入翻了5倍。
成长组现场,眉山海归硕士干啸带来了自己的发明创造——“‘烘’天动地”。所谓的“‘烘’天动地”,是指他研发的新型烘干机。
“我们研发的这个烘干机是新能源烘干市场中唯一可烘干品类最多的烘干机,我将它称为四季烘干机。”干啸说,他们用十年时间研发新型烘干机,期间失败了无数次,“很多时候已经徘徊在放弃的边缘了,但是想到每年因自然灾害导致农民储存的粮食受潮霉变,他们脸上露出的那种无奈又不甘的表情,作为农民的儿子,我又鼓励自己坚持下来。”
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
凉山姑娘唐思玲靠自己的努力,在家乡打造了一个3100亩的牛油果园,今年又扩建了一个4500亩的果园,计划年底将规模扩张到1.3万亩。
唐思玲最开始在攀枝花市做水果销售生意。2017年,她受邀参加马来西亚国际农业展,推广攀枝花芒果和会理石榴,这个凉山姑娘因此对家乡水果多了一份认识。同年年底,她辞职回家,成立了会东县野牛坪乡唐果种植农民合作社,用保底收购协议价帮助当地农民销售枇杷,带动32户农户增收。
2018年,她偶然发现,家乡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气候适合热带水果种植,于是她从水果贸易之路走向了水果种植之路。这条路并不孤单,唐思玲采用“公司+村委会+农户”合作方式,让当地村民跟着她一起干,流转土地、务工投劳,大家一起在“家门口”实现了致富增收。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编辑 李钰仪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