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财经新势力#
张维迎谈经济,一定会谈企业家精神,认为这是推动经济真正的力量,否则庞大的生产资料将失去灵魂,成为原地旋转的陀螺。
给民营企业家贴“资本家”的标签
企业家真那么重要吗?
如果张维迎说的对,那么,环境对民营企业家来说实在是不太友好,每天都有文章在谈:剩余价值、剥削、阶级斗争……,说是不反民营,其实还是针对民营。
用老胡的话来说,个别民粹主义旗手在带节奏,给民营企业家贴“资本家”的标签。我们知道,在四十年前,“资本家”这个词语等同于敌对势力,这可不是什么冷幽默,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这说明,对民营的歧视是有社会基础的,虽然政策一直在呼吁要给企业家“一池合适的水温”,但是,社会上对企业家的偏见与歧视视远没有结束。
嫉妒心和对知识的误解
社会上为什么存在对企业家的偏见与歧视视?
张教授认为有两个原因:人类本能的嫉妒心与知识误解。
嫉妒心很好理解,是个人都难免有嫉妒心。少数人成了富人,大多数人还是穷人,想不嫉妒都难。但是,谈经济学,去谈心理学上的东西意义不大,也不用太在意,决定市场经济的是无形之手。员工该上班的上班,老板该破产的破产。
知识的误解,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因为我们已经从经典理论上给民营的企业家下了定义,按标准的划分还就是“资本家”,雇佣了八个以上工人,都是资本家,任正非与曹德旺都是妥妥的资本家。而“资本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最终还是《共产党宣言》提出的:“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没有理论上的正本清源,就没有长期性,难道我们可以长期回避这个矛盾吗?当然,随着智能机器人的出现,马克思的定义很可能要改写了。因为,大批的企业将用机器人代替工人,雇佣工人不到八个人,也能创造出巨大的财富,人类的劳动逐渐被物化了,又将如何定义劳动价值?
理论有盲点吗?
如果有,一定是实现马克思伟大理想的途径,这就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不同,本质上是所有制的不同,不仅仅是,或者说主要不是经济运行机制的问题。
计划经济必然是公有制,市场经济必然是私有制。
如果计划经济注定不能战胜市场经济,那么,要改变将不是市场经济,而是理论本身。现在的事实是,计划经济被哈耶克预言了,而且在世界范围已经结束。中国在达沃斯国际论坛也向全世界做了表态:中国根本不可能搞计划经济。
从理论层面上说,这等于宣布不会再回到前三十年的单一全民所有制的经济形式,未来将是公有(确切地说是国有)与私有并存,按黄奇帆的建议,国企与民企的占比,按国际惯例为二八开,国企控制上20%左右。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我们还能将民营企业归结为一个最终要打倒的对象吗?
停止对民营企业家的歧视,因为,由于计划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私有经济已经具有了长期性。人类的嫉妒心永远也不会消除,但是,关于民营企业的知识盲区可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