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会泽县宝云街道紧盯“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集体强、农民富”目标,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围绕“一点三线”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创新发展模式,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大力扶持引导群众发展林下种养、经济林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
务工人员在采摘草莓。尹永权 摄
激活集体经济“一池春水”
宝云街道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盘活资产资源,搭建发展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仙龙社区、土城社区先后引进洪都商贸有限公司、闽泽商贸有限公司开发集体预留用地,建设集商贸、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商业城,让居民享受城镇化红利和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实现居民、小组、社区、企业四方得实惠,每年分别为仙龙社区、土城社区集体经济创收165万元、88万元。
宝云街道积极盘活村集体的土地、果园、山林等资源,通过租赁、转让、承包经营等方式,让“死资源”变成“活资产”,增加集体资产经营收益,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效益最大化。华泥、土城、马武、仙龙、东瑞5个社区将集体土地和房产出租,集体经济年创收54.08万元。
实行“街道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16个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9个小组股份经济合作联合分社+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搭建街道、村(社区)、小组三级产业融合发展平台,统筹整合光伏发电、温氏生猪生产、鲜切花种植、大棚蔬菜种植、冷链物流建设项目资金,实现互利共赢。目前,宝云街道1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8万元,总收入达475.2万元。
打造特色产业“新引擎”
一大早,宝云街道拖姑村浩华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苹果基地里,工人正在浇水、除草,一派繁忙景象。技术员刘平在指导工人对果树进行修剪、疏果、拉枝等管理工作。
“要把这个背上枝剪掉,把养分集中在果上;要把畸形果、小果疏掉,保证果品质量。”刘平一边指导一边介绍,他在拖姑村流转了500亩土地种苹果,今年是第五年了,目前长势还不错,希望有个好收成。
在水瓦窑草莓种植基地,10多名当地务工人员正忙着采摘草莓。负责人张丙梓豪告诉记者,他之前在待补镇种植草莓7年多,尝到了种草莓的“甜头”,掌握了种植技术。2021年他在宝云街道租了100多亩地种植草莓,今年的第一茬已接近尾声,卖得8万多元钱。“今年又引荐朋友、亲戚来这里种了100多亩草莓。”张丙梓豪说。
附近村民朱兴存今年65岁,在草莓基地务工一年多。她告诉记者,她们这个年纪外出务工不现实,在家门口就能务工很满意,每天有100元的收入。
宝云街道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按照“田成方、沟成渠、路成网、涝可排、旱能灌”的建设标准,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做强做大特色农业产业。目前,宝云街道水果种植面积8100亩、中药材1500亩、食用菌150亩、花卉500余亩,引进各类农业龙头企业5家、成立专业种养协会20个、农村专业合作社40个,带动3535户13145人增收。
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不断提高,如何提升效益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我们鼓励支持当地农产品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加大水果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力度。”宝云街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孙宁说,“冷库的建设将水果的销售期延长了半年,实现水果错时、错季销售,进而提升农产品效益,推动农业产业链向后延伸。”
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眼下,卡郎村的百亩食用玫瑰花和扯戛社区的洋桔梗、满天星竞相开放,彩色骑行步道和玉兰公园充满活力,都成了“网红”打卡地。
“今年的花品相好、产量高,80多亩的洋桔梗和玫瑰花估计能收几百万支。”宝云街道扯戛社区花卉种植基地负责人张超说,“现在每天都有来采摘鲜花的人群,这也是我们的鲜花销路之一。”
宝云街道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进农业资源与旅游要素相结合,以水果、蔬菜、花卉等种植园为载体,打造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发展集采摘、观光于一体的近郊一日游,培育休闲农业特色品牌,延伸产业链,拓宽群众增收路。
“接下来,宝云街道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通过产业增量提质、发展乡村旅游、建立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等方式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延伸农业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孙宁说。
曲靖日报特约记者 尹永权 郭开学 通讯员 李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