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迅速成为世界第一,政府做对了什么?
#5月财经新势力#20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7%,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一、听起来这么厉害,那制造业到底是什么呢?
制造业是将原材料、零部件转化为可以使用或销售的成品的过程。小到螺丝钉、轮胎、手机,大到飞机、火车、火箭都属于制造业。
二、全球制造业的迁移过程
1、英国工业革命
蒸汽火车头
1840年前后,英国机器生产已基本代替手工劳动,用机器制造机器的机器制造业也建立起来,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2、美国接棒英国
福特汽车生产流水线
1900年左右,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的工业发达程度超过英国。当时美国拥有更充沛的劳动力(美国1亿人口,英国4000万人口)、更广阔的地域面积(美国937万平方公里,英国24万平方公里),更适合发展流水线批量生产、标准化生产。
3、日本替代美国
1945年日本战败后,被美国一国独占,基于复兴日本工业化的考虑,美国将日本作为西方的“亚洲工厂” 加以改造。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制造业以年均13.2%的速度发展,这是德、法的2倍,是英、美的3倍。日本用高效的国家工业协作体系承接了全球制造业的转移,并在1968年成为GDP全球第二的强国。
4、亚洲四小龙接棒日本
1960年开始,韩国举全国之力发展工业,后在日本的支持下,纺织、鞋类、钢铁、造船等都有了快速发展,并成为世界上造船业最发达的国家;
在60年代美苏冷战时期,台湾是美国制约亚洲的前线。在美国的经济援助下,台湾大力发展工业。到1975年,台湾承接了美日很大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全球电子代工业巨头;
1950年前香港仅是个转口贸易港,制造业只占GDP的5%。朝鲜战争爆发后,英国切断了香港和大陆的经济往来,香港转而发展制造业。1960年,香港纺织业雇佣了占全港就业人数的40%以上,在纺织业带动下塑胶、钟表、灯泡等制造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到1970年,香港的制造业占GDP的30%以上。
新加坡制造业原本十分薄弱,李光耀经过一系列工业法案、工业园区、招商引资,1964年制造业占GDP的比重攀升到14%。70年代,新加坡通过税收优惠吸引到一批电脑配件制造和石化加工企业落户,90年代,新加坡成为全球集成电路、芯片、磁盘的重要生产基地,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的炼油中心。
5、中国接棒亚洲四小龙
1990年开始。全球制造业开始向中国迁移。
三、制造业迁向中国,政府做了什么?
我国在1994年推行了“分税制改革”,改革后,企业的大多数税收由按隶属关系上缴变成了在所在地上缴,地方政府为了扩大税收,开始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地方政府尤其青睐重资产的制造业,一是因为投资规模大,对GDP的拉动作用明显;二是因为制造业的生产规模大,增值税征收的就多;三是因为制造业不仅可以吸纳从农业部门转移出的低技能劳动力,也可以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增加相关税收。
因为绝大多数税收征收自企业,所以地方政府重视企业,各地政府竞相投资制造业、上马大项目,推动了制造业迅猛发展。加之充足高效的劳动力资源和全球产业链转移等内外因素,我国在短短二三十年内就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
四、付出的代价
当然,这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比如说,地方为争夺税收和大工业项目,不惜放松环保监督,损害了生态环境,推高了过剩产能。2007—2014年,地方政府的工业税收收入中,一半来自过剩产能行业。而在那些财政压力较大的地区,为了扩大税收,即使是一些高污染的企业,他们也会积极引入,所以这些地区的工业污染水平也普遍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