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计划到2025年建成至少12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5月30日电 (李博)在日前举行的2023中关村论坛标准化与创新发展论坛上,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念东介绍了《首都标准化发展纲要2035》核心内容,到2025年北京将制定京津冀区域协同地方标准30项以上、制定国际标准80项以上、制定地方标准800项以上、科技项目形成标准研究成果比率达60%以上、建成至少12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等。
首都标准国际化水平全国领先
高念东介绍,北京市坚持实施首都标准化战略,于2011年印发了《首都标准化战略纲要》,并在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首都标准化委员会,加强标准化工作统筹协调;推动首都标准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北京发布地方标准已达2026项;建立京津冀区域协同“3+X”标准协同机制,三地共同组织制定协同地方标准81项;积极推动标准国际化工作,首都标准国际化水平全国领先,在京单位累计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机构秘书处单位,数量占全国总量的58%。
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发挥标准化在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2022年10月,北京市出台了《首都标准化发展纲要2035》,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首都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纲要》立足北京城市战略定位,在引领科技创新方面发挥标准化技术资源聚集优势,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
高念东说,《纲要》擘画了首都标准化发展的“新蓝图”。着眼2025年,明确了标准化支撑“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更加有力、促进京津冀发展更加协同、首都标准体系更加完善、标准化开放程度更加提升、综合能力更加凸显等5个定性要求,设置了7项定量指标,包括制定京津冀区域协同地方标准30项以上,制定国际标准80项以上、地方标准800项以上,地方标准平均制定周期在18个月以内,科技项目形成标准研究成果比率达到60%以上,开展40项标准化试点示范,建成至少12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等。
“面向2035年,我们要建成结构优化、先进合理、国际兼容的首都发展标准体系,实现科技标准创新、治理标准示范、生态标准引领、国际标准化交往活跃的远景目标。”高念东表示。
首都标准化发展部署十项“新任务”
高念东介绍,围绕上述目标,《纲要》部署了十项首都标准化发展的“新任务”。
一是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标准化支撑,促进首都发展。推进重大活动服务保障、风险评估、安全防范等方面标准化建设,构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标准体系,加强国际交往设施标准化建设,构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加强国际交往设施标准化建设,重点布局前沿领域和未来产业领域标准化科技项目,不断提升“四个服务”水平。
二是推动标准化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强化京津冀区域协同“3+X”标准化工作机制,推动三地协同地方标准由重点领域向经济社会全域拓展。开展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标准体系、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标准体系建设,提高城市副中心建设标准化水平。
三是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制造等高精尖产业标准化建设,加快数字经济领域先进标准制定和试点建设,提升现代服务业、都市型现代农业标准化水平,有力支撑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是提高城市治理标准化效能,服务高品质宜居城市建设。健全规划建设、智慧城市、城市交通、城市运行、基层治理等标准化体系,以标准化助力首都超大城市治理。
五是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推动绿色北京建设。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的标准化支撑工作,建立健全绿色低碳、生态环境、园林绿化、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等领域标准体系,不断提升首都生态环境质量。
六是强化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标准化推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七是深化平安北京标准化建设,筑牢首都安全防线。构筑风险防控标准体系,加强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等领域标准化建设,织密筑牢安全标准网。
八是提升标准化对外开放水平,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用好“两区”建设政策红利,推动组建若干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吸引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或其技术机构秘书处落驻北京,承办重大国际标准化会议和论坛,深化标准化对外交流合作。
九是优化标准供给结构,强化实施应用。加快建设首都发展标准体系,完善地方标准全过程管理制度,强化标准实施应用和评估监督。制定大批原创性、高质量团体标准,培育一批优秀团体标准组织和标准创新型企业。
十是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提升支撑能力。在科技前沿和优势技术领域创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试点创建质量标准实验室和标准验证点。建设国际标准化研究中心,构建标准化人才库,培育发展标准化文化,营造良好的标准化社会环境。
华北区域“3+2”标准化战略协作框架协议首次签署
在本届论坛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部门首次共同签署《华北区域“3+2”标准化战略协作框架协议》,将推动华北区域标准化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创新驱动的区域标准化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标准化工作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建立形成三地标准化部门与三地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制定区域协同地方标准的“3+X”协作模式,该模式在交通、卫生、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市场监管、商务、人力资源、文化旅游、工程建设等多个领域制定京津冀区域协同地方标准81项。
国家支持山西、内蒙古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华北五省市区在京津冀区域协同标准化协作机制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创新,在标准体系建设、区域协同标准制修订、标准互认、试点示范建设、标准化机构合作、标准信息共享等方面不断加强合作。
在京津冀三地标准化协调方面,为助力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出台《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三地协同地方标准,从生态环境、资源节约、人文设施、管理与创新等方面对雪上运动场馆进行综合性评价,推动雪上运动场馆绿色发展,填补了国际雪上露天场地建设标准的空白。
为促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实施《停车场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应用技术要求》,搭建了立足京津冀三地的停车收费管理云端中心系统,并已接入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北京西站、北京南站等600多个停车场,累计交易流量超1亿笔。
(责编:池梦蕊、高星)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