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的“超级工程”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湖北省近日举行合肥到武汉高铁湖北段开工动员大会,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获批,力争下半年开建。合武高铁开工后,沿江高铁仅剩宜昌至重庆段还没开工,目前,该段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
经过近10年的建设,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和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展。
上述“沿江高铁”就是沪渝蓉高速铁路,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标志性工程。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建设上海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至成都的沿江高速铁路。
沿江高铁分为上海至合肥、合肥至武汉、武汉至宜昌、宜昌至重庆、重庆至成都段。2020年12月20日,长江沿岸铁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武汉成立,由此推进沿江高铁建设。目前已开工三段,分别是武汉至宜昌段、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成渝中线。
此次动员大会目的是推进合肥至武汉段高铁早日开工,该项目被列入湖北省2023年重点项目清单的新开工项目。2022年12月,湖北、重庆和长江沿岸铁路公司共同组织开展宜昌至涪陵段前期工作协调会,对进一步加快项目可研和初步设计编制报批工作进行了部署。
沿江高铁全线长约2100公里,总投资约5500亿元,预计2030年底前全线贯通。届时上海至成都将由目前14个小时压缩至约7个小时。
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彭智敏向第一财经表示,交通运输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基础条件,沿江高铁建设有助于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区域内的联系。沿江高铁建成后,将进一步密切沿线地区的人员往来。
不仅如此,彭智敏表示,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也取得很大进展。目前,长江口深水航道、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长江干线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建设和整治工程已经完工,武汉至宜昌4.5米水深高等级航道建设在积极推动。
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也有了积极进展。
2011年,通过三峡船闸的货运量达到1.003亿吨,提前19年达到了设计通过能力。彭智敏表示,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航道得到根本改善,改变了以往的物流线路,加上此前十年工业化高速发展,因此,长江水运增长迅速,三峡船闸瓶颈凸显。
国家发改委基础司2021年发文称,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建议书已上报至国务院。今年印发的《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称,“积极推动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前期工作”。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十四五”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提出,围绕畅通长江水脉,通过整体规划设计,构建“三横六纵三网多点”的空间布局,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国家综合交通网布局相衔接,有效满足客货运需求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和运输服务系统。
在2013年“把长江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被提出后,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指导意见》,长江经济带建设将近10年。这些年来,以生态保护和基础建设为牵引,长江经济带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彭智敏表示,近年来,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都是全国领先的。重庆、贵州曾经都是全国经济增长最快的省份,包括长江中游的省份,经济增速都比较快。而且还有长三角一体化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多个国家战略承载地。
《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长江经济带被赋予了“五新三主”的新使命,即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基于此,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制定了“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1+N”规划政策体系:“1”即《“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方案》,“N”包括《“十四五”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十四五”长江经济带湿地保护修复实施方案》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
彭智敏表示,长江经济带在经济发展总量和速度上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因此不会出台特别的政策,但是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定位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下,还是可以出台差异化政策,尤其是在流域的治理上出台一些配套政策,促进生态价值转换和生态产品的推广。
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长江经济带将深入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示范,着力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等四方面取得新突破,系统破解生态产品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难、抵押难等四方面难题,率先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