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两年停刊69家,电视也将迎来关停潮?它们该如何自救?
如今社会已经全面进入数字时代,报纸、电视这种曾经作为大众了解信息的媒介,自然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报纸大面积停刊,电视频道停播整改。那关停的背后到底是市场的淘汰,还是所谓的资本压力呢,它们又该如何自救呢?
纸媒停刊、频道关停
2023年5月8日,福建都市报《东南快报》正式停刊,作为一家拥有150万读者、日发行量高达40万的老牌纸媒,不免让人惊叹纸媒时代已然不在了。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到2019年,短短两年,就有69家报纸停刊休刊,也有不少纸媒为了自救开始改做融媒体维持运营,但在自媒体和新媒体的冲击下仍然难以立足。
与此出现相同境遇的还有电视台,仅2022年一年,就有近20家频道陆续关停,在这背后不仅是市场的淘汰,更重要的原因是没钱,现在的电视台和纸媒都是需要自负盈亏,营收不行就只能寄希望于国家补贴,但这往往不足以支撑整个公司的运营。那它们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为何会出现关停潮
首先就是内容同质化十分严重。根据数据统计,中国有4000家电视台,24000多个频道,这也就导致了电视台多而不精、乱象丛生,导致大量内容在不同电视台重复制作播出,同样,投入和支出也在不断增加,纸媒更是因为新闻时效性问题步步落在了网络之后。
其次就是收视群体断层。数据统计,2023年我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10.67亿人,其中手机网民就达到了10.65亿,剩下的这一部分人中,也只有一部分是电视观众,这类人群往往都是中老年人。
收视群体的改变同样也限制了电视台广告的招商范围,多是以药品、保健等广告为主,根据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电视广告收入已经从2019年的998.85亿元,下降至了2022年的553.23亿元,反观新媒体的广告,则是从828.76亿元上涨到2407.39亿元。
最后就是电视台媒介的影响。电视台制作的内容多是在电视上播出,奈何现在看个电视还要过五关斩六将,开机广告、VIP广告防不胜防,不夸张的说,一集40分钟左右的电视剧可能需要一小时才能播完,还不说各种软件的VIP充值,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导致很多人买的电视机也都成了摆设。那面对这样的窘境它们又该如何自救呢?
它们该如何自救
首先就是找准定位、细分受众。就比如河南卫视,凭借着文化创意突出重围,河南本身作为一个文化大省,一直深耕于文化传播,近几年爆火的节目无一不是在树立文化自信,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还有纸媒类的《环球时报》则是主打国际时政新闻,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
其次就是提高内容质量。精品内容离不开文化的挖掘,更离不开时代和技术的赋能,不论是纸媒还是电视台,优质的内容自然是更加受欢迎的。
最后就是去冗专精、与时俱进。除了要关闭冗余的频道,还要学会和新媒体进行融合,不能过度依赖单一的广告创收方式,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