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邵阳6月1日消息 走进都梁记忆特色馆,武冈卤菜、武冈铜鹅、猪血丸子、红糖粑粑、红糖发糕、空饼等特色产品琳琅满目。在这里,不仅能感受到千年古城武冈浓厚的历史底蕴,还能品尝到独具特色的武冈美食,享受视觉和味觉的双重盛宴。
地处湘西南部的湖南省武冈市,古称都梁,是邵阳西部中心,享有“中国卤菜之都”“铜鹅之乡”等美誉。
近年来,武冈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在做强建优“一特(铜鹅)两辅(卤菜、脐橙)”的基础上,系统谋划产业发展,大力引进人才,通过产业兴旺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武冈通过大力实施精细化、特色化、品牌化、链条化、绿色化发展战略,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一批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示范基地,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联合体,建成一批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创建一批农业知名品牌,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强镇。
同时,武冈注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根据财政情况每年通过奖补的方式重点支持一批村庄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计划通过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全覆盖。
以产业发展为基础
走进武冈市邓元泰镇赤塘村,一口口经过精心整修的山塘依次排开,两边的山坡上是长满嫩叶的茶园,沿着干净整洁的村道前行,不时能看到村民屋前屋后的小花园,花园与周边的山水、茶园,构成一幅引人驻足的山水画卷。
赤塘村源于“七口山塘”,因程家院落而得名。该村距武冈古城区约5公里,地处有“六九福地、楚南胜境”之称的云山脚下。“茶香四溢,生态渔村”一直是赤塘村的生态特色。得天独厚的水域条件和自然环境,为该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坚实基础。
武冈市委书记唐克俭(左)陪同中国工程院院士、鱼类繁殖和育种专家刘少军(右)在水西门街道玉屏村雪峰山鱼种繁殖中心调研(严碧华 供图)
自2022年10月开始,赤塘村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鱼类繁殖和育种专家刘少军合作,建立“湘军鱼生态养殖产业园”,利用水塘进行生态养殖,发展赤塘生态鱼产业。
据赤塘村党支部书记马海英介绍,目前,村里正全力推进湘军鱼生态产业园项目建设,已建成标准化山塘精养示范基地120亩、稻渔综合种养基地520亩,预计该产业园形成综合效益后,仅生态鱼一项即可实现年产值1748.2万元。
村里将以“政府+科研团队+村集体”的水产新模式,通过政策扶持、技术集成、示范引领,全域推广山塘和稻田生态鱼养殖,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生态增效、稻渔双赢”的综合效益,最终形成集产业、美食、旅游和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从而真正实现生态致富、产业致富。
位于赤塘村内的翰岭茶场是武冈茶业示范场,种植面积达700余亩。在赤塘村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背景下,翰岭茶场抢创机遇,不断加大休闲观光栈道、茶园栽种、茶文化等工程建设,现已初步形成赏茶、研学、品茶、制茶、售茶、美食、休闲等一体化生态旅游格局,进一步提升了茶园规模效益。
赤塘村只是武冈以产业发展振兴乡村的缩影。
近年来,武冈利用人文、地理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挖掘乡村田园风光、自然生态等旅游要素,打造了湖南自驾友云山露营基地、荷塘美丽古镇等一大批集养生休闲、农事体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景区。同时,举办湖南省“油菜花儿开,三湘等你来”油菜花节、古山村乡村旅游节等活动,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武冈铜鹅被称为湖南农业三宝之一,武冈卤菜、脐橙也是当地特色产业,从业者众多。
当地围绕特色产业不断完善产业链。目前,生产经营武冈卤菜、武冈铜鹅的企业有60余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4家,产值过5000万元的企业8家,豆制品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占全省的三分之一。2022年全市卤菜全产业链产值37.6亿元,铜鹅存笼30万羽,出笼120万羽,年产鹅肉2350吨,产业基地遍布全市10余个乡镇,带动农户7000余户。
武冈建立了市、乡、村三级脐橙技术服务网络,为有机脐橙开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目前脐橙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扩大到10.15万亩,辐射带动5万多个农户参与开发。
围绕产业聚人才
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人才,需要能人带动,产业链各环节都得有专业人才。
武冈围绕产业发展吸引人才,出台了《武冈市乡村人才振兴行动方案》,健全完善市、乡、村三级干部结对联系在外优秀人才制度,不断充实产业发展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就是在此大背景下回到家乡,成立了院士工作室—武冈雪峰山鱼种繁殖中心。
雪峰山鱼种繁殖中心位于离赤塘村20公里之外的水西门街道玉屏村,于2020年10月开工建设,2021年3月建成鱼苗繁育科研中心、鱼苗主体培育区和生活服务区、鱼苗孵化区等。随后,刘少军院士团队10名博士、硕士入驻中心开展鱼苗育种与科研。
常驻当地的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吴昌表示,雪峰山鱼种繁殖中心2022年开始全面推广优质鱼苗培育与养殖,打造了8个高标准鱼苗培育基地,共计350亩,赤塘村就是其中之一。
在雪峰山鱼种繁殖中心,吴昌用一个小脸盆盛出了半盆水,水里游弋的鱼苗密密麻麻,让人惊叹。经过30年选育,刘少军团队先后研制出了5个国家级水产新品种:湘云鲫2号、杂交翘嘴鲂、鳊鲴杂交鱼、合方鲫和合方鲫2号。
中心占地110余亩,已完成投资4070万元。2022年,孵化鱼苗1.02亿尾,辐射武冈市300余亩鱼苗培育基地、5100亩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区、3万亩稻鱼综合种养推广区、4600亩村集体精养山塘,带动武冈千余渔业养殖大户、万余养殖户增收。5年内渔业产值预计可达10亿元,将成为武冈市乡村振兴的重点支柱产业。
《武冈市乡村人才振兴行动方案》实施后,越来越多的人才返乡。仅2022年,武冈招引返乡创业乡贤能人300余人。
当地出台管理办法,加强和规范科技特派员的管理和考核,发挥科技特派员在促进乡村振兴、推进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此外,武冈还建立人才培育基地,加强本土乡村人才培养。发挥产学研、实习基地、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作用,吸纳更多青年人才到武冈实训,实现本土就业。(记者 唐丽丽 实习生 赵谟一 通讯员严碧华 夏建敏)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