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全:将濒临破产药厂管理成营收百亿企业,鲁南制药传奇领头羊
一个农村小伙是如何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将濒临破产的老药厂变成如今百亿规模的标杆型制药企业?
他又是如何带领员工在波谲云诡的市场中赢得真正的尊严?
今天让我们走进赵志全的成长之路,体会他传奇的一生。
接手“烫手山芋”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不少企业因跟不上时代潮流,走上了下坡路,面临着倒闭的风险。
山东临沂的郯南制药厂也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为了拯救制药厂,临沂政府决定将其作为首个承包经营模式的试点,公开对外招标厂长。
但当时,厂里仅有4间破旧厂房,资金只有不到19万元,仓库里的原料更是只能维持3天的生产需要,是人们口中名副其实的烂摊子。
然而,一个年仅31岁的年轻人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接手了这个烫手山芋。
这个年轻人就是赵志全。
赵志全年轻时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赵志全已经在这家偏僻的药厂中已经生活工作了五年。
刚一上任,面对人心涣散的员工,赵志全就在全体员工面前立下了一年内要实现“扭亏为盈”的军令状。
他先是筹集了2万元的贷款,购买了原料和设备,使制药厂恢复了正常生产,
接着就马不停蹄的在人事、劳动和分配三个方向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走上“以改革为动力”的发展之路。
但成功的道路都是充满坎坷和阻碍的,赵志全的改革也是如此。
角落里那些利益受损者正在谋划一场又一场的阴谋。他们趁着漆黑的夜色向赵志全家的阳台开枪。
但肮脏的手段无法阻碍赵志全前进的脚步。
随后,在有心人的策划下,一封又一封的举报信扑面而来。最终竟引来了一支一百多人的多部门联合调查组。
根深不怕风摇动,身正不怕影子歪。在缜密细致的调查下,调查组证实了赵志全的清白。
虽然是一个商人,但赵志全深知产品的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生命线,是灵魂。
所以即使经济再困难,药厂生产的药品在质量上也没有一点马虎。
就拿银黄口服液为例,生产原料主要是金银花和黄芩。
在赵志全上任后不久,金银花的价格就疯涨了十几倍,可药厂生产的银黄口服液价格却还跟以前一样。
赵志全坚决不愿涨价,他不愿让老百姓多花哪怕一分钱。
有人提议要把原料从金银花改成山银花,成本会便宜一些。
但赵志全却说:“即使赔钱,也要选用道地药材,而且在质量上还不能有半点含糊。”
对他来说,比起经济上的利益,患者的认可才是对企业的最高褒奖。
在面对群众真正需要的药品时,赵志全硬是靠着借钱开发出了更加便宜的药。
五十元一盒的鲁能欣康,代替了两百元的异乐定,用实际行动造福了百姓。
此外,鲁南制药还有过一款长期亏本的产品——“脉络舒通”。
这是一种治疗脉管炎的特效药,主要成分是水蛭和蜈蚣。但是原料价格的猛涨,药品成本也在飞速增加。
仅2013年到2015年这两年内,这种药就亏损了1.5亿元。
要是换成别人,早就涨价或者停产了,但赵志全却坚持做这个亏本买卖。
他说:“只要能帮患者减轻痛苦,咱赔点钱算什么,一定要生产。我们还有很多产品,补上就是了!”
老百姓需要的药借钱也要搞出来,赔钱也要坚持卖,质量上还不能有半点含糊,这才是一个企业家应有的气概。
与药厂共存亡
在1994年,郯南制药厂经过改制,成了现如今的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两年后,1996年是鲁南制药的发展史上最关键的一年,也是走向市场最关键的一年。
那时,厂里的药卖不出去了,工人有半年没发过工资了,新厂的建设也由于资金的问题陷入了困境,破产的威胁几乎将赵志全逼到了绝地。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赵志全又一次在全体员工面前立下“军令状”,表示自己除了每个月的生活费外一分钱不拿,完不成生产任务就自动辞职!
他要与药厂共存亡。
为了开拓市场,赵志全亲自带着业务人员辗转全国各地,向众多专家医生请教,认真分析研究市场。
在路上,饿了就掏出随身携带的煎饼和大葱,累了就在车上睡一觉。
他开着一辆破旧普通桑塔纳跑了50多万公里,开辟了一个又一个市场,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任务。
在最繁忙的时候,他在九天内跑遍了东北三省的18个城市。
甚至有一次,赵志全因过度劳累而摔倒,腿部发生骨折,连走路都要用到轮椅。但他硬是坐着轮椅去了机场,让人背着上了飞机。
赵志全在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和他工作中的成就相比。生活中的赵志全却显得有些清贫了。
他一家几口住在一个面积仅四十来平米,两室一厅的旧房。
这里既没有地板,也没有热水器,在窄窄的客厅中只有个旧沙发,但这反而让房子显得更狭小。
其实,赵志全早就可以住进更好的房子了,可他却先后六次放弃了分房的机会。
他一直说:“职工们最辛苦,好房子应该让他们先住。”
就这样,赵志全在这间小房子里一住就是将近20年,直到2002年拆迁,他们才搬进了一个稍微大一点的新家。
而每天陪伴赵志全工作到深夜的的办公室也是分外简陋,破旧不堪的水泥地上仅有一张简单的小床和破损的沙发,唯一的电器竟然是一台20年前的老旧电视机。
后勤的工作人员曾多次提议要维修更换,但他却说:“不用换,能用就行”。
可不同于生活工作中的“吝啬”,对于高级人才,他不仅开出比自己更高的薪水,还给他们每个人都分配了一套130平米的住房。
疾病袭来
2002年,新时代药业的建设正式开始了。
然而在这一年,赵志全被诊断为胸腺癌晚期,在确诊时就发现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了肺部。
但病痛的折磨并没有消沉他的意志,反而激起了赵志全更大的斗志。
从那时起,他下定决心要争分夺秒的工作,把这个他用尽所有的心血建设得药厂办的越来越好。
有一次,因为病情危急,赵志全不得已做了开胸手术,可就在手术完成后的第十天,他就在病床上召开了会议。
又过了不到一个月,他就不顾医生的劝阻回到了公司。要知道,这次手术在他的胸口留下了一道三十多公分的疤痕。
2011年,由于肺部癌细胞发展太快,为了赵志全的生命安全,医生给他制定了三个月的治疗方案。
可赵志全觉得这时间太长,自己长期不在公司坐镇,很容易引起员工怀疑,进而影响企业发展。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疗程很短但是对身体副作用极大的质子治疗,即使这个选择会对他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为此,他和医生发生了很大的争执。
2014年11月14日深夜,58岁的赵志全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在人生最后一刻,他还在研究一份关于如何提高员工待遇的方案。
按照他的遗嘱,赵志全的骨灰将会埋葬在新时代药业的玉带山上。
他将会在这里永远地看着这片他用心血浇灌的土地,永远和药厂员工们在一起。
这里是赵志全工作了27年,生活了27年的地方。
27年里,他把一个净资产仅有19万元、贷款两万、年产值不足200万元并且濒临倒闭的校办工厂,建设成了一个总资产过百亿、年产值60亿、职工过万人的大型医药企业。
而在他的遗嘱中,他没有把企业的经营权交给妻子或者女儿,而是全部交到了一群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手中。
这在民营企业的改革属于开天辟地的第一笔。非血缘传承开启了新时代企业改革的新篇章。
他虽然已经走了,但他留下的这个活力四射的药企会在一个又一个接棒人手中继续蓬勃发展着。
他依然活在每一名员工心里,活在这片土地上。
对于赵志全的一生,大家有没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或者观点,请写在评论区一起交流交流吧。
(图片及故事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时代楷模#
上一篇:中国经济研究之消费降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