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晨财智正式完成了近三年中第四支基金——创程的首关,首关金额50亿人民币,而总体基金规模还将冲上80亿。这也将成为达晨历史上最大的一期人民币基金。如果顺利完成募集,会比1个月前启明创投65亿规模的第七期人民币基金还要大出15亿。
过去的3年中,达晨财智实现了三支基金——创通、创鸿及科技基金的超募,主基金规模稳步上涨。今日官宣首关的新基金历史投资人复投率超6成;除了达晨团队及其控股股东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电广传媒继续高比例参与外,创程基金的国资LP占比也进一步提升。
虽然今年一季度中国创投基金募集数量与金额双双下降,但仍然无法阻挡人民币赛道出现越来越多的Mega Fund。达晨成立于2000年4月,是我国第一批按市场化运作设立的本土创投机构,截止目前9支综合主基金,AUM已近500亿。在当前美元走弱,人民币指数倍变强的环境下,达晨这类从前不被看做是“深口袋”的玩家将成长提速,并在更大程度上重新定义中国创投市场氛围与价值偏好。
达晨财智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刘昼在去年福布斯中国最佳创投榜单中排名第49,是按照个人项目回报统计第3高的纯人民币基金投资人。
刘昼称:‘科技+安全’为主要投资方向,继续发挥自身‘行业+区域’双轮驱动的优势,向进一步的深度专业化和准产业化发展,挖掘和培育优质‘水下项目’与‘隐形冠军’,围绕投资产业链做好生态服务与赋能。时代的钟摆来到了长期扎根本土的人民币GP一方,我们将炼好内功,把长板做长,把握机遇、顺势而为。”
此前我们将人民币基金与美元基金对比时,时常会强调人民币更饥渴于二级市场退出利好,偏好赚“块钱”。在众多的人民币基金中,专注中后期、Pre-IPO轮次的机构也占大多数。而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因基金存续期限短,投资机构也容易表现得缺乏耐性。此外,由于LP结构中,政府背景的LP以及合规需求,让基金管理人不自觉地渴望稳健,厌恶风险,从而更容易漏掉大鱼。
但如今创投市场的人民币环境确乎也是在转变,一方面是更多原本的美元GP开始募集更大的人民币基金,另外则是达晨这类创造价值的本土机构也开始推动行业规则变迁。
两周前在“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成立大会暨投资峰会”上,刘昼称,中国的直接融资比例为30%左右,欧美国家直接融资整体占比则达到70-80%;与当年GDP总量比,中国证券总量仅有70%,而4月份美国这一数据为154%。中国的直接融资市场与证券化率空间巨大。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直接融资比例从30%到80%则是人民币基金的巨大结构性机会与独特的时间窗口。过去三年,达晨一共收获了48个IPO,其中科创板公司约占其中三分之一。刘昼此前的发言称,中国VC/PE的IPO渗透率在科创板已经达到90%,中小板也达到了70%。而人民币募资+科技投资+A股退出”将是未来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但这样巨大的机会或许并不属于所有的人民币GP。
在过去诸多年中,达晨与很多人民币基金不同的是,它除了敢于早期推下筹码外,更敢于将头寸集中于优势项目中。如2020年上市的明源云,达晨分别于2010年与2015年,累计投入2900万人民币,如今至少获得约六十倍的回报。而这样的项目对于刘昼而言并不是稀缺品。
从某种程度上讲,达晨并不像是一个被币种定义的基金,而是一个极善于跟随市场风格的灵活队伍。但对于更多的人民币基金而言,达晨的80亿的首关也代表着一种新的人民币投资风格将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