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一切皆有可能。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从退学差生到草根大号,从草根大号到新三板,伊光旭把“冷笑话精选”从一个微博号做到了上市的规模。
一
伊光旭1986年出生于福建,他从小读书成绩并不好,到了高中,他开始喜欢翻看那些名人传记,各类名人创业的故事常常让他夜不能寐。
后来,为了考上大学,在高三那年,他沉下心来潜心学习,后来以刚达本科线的高考成绩幸运地被南京解放军理工大学录取。
上了大学的伊光旭一心想创业,但军校明文规定学生不能从事商业化的活动,苦苦地寻找着机会的他最终盯上了校园里的那些“军属商店”。
他经过一周时间的观察,发现有一家商店因为位置偏僻,生意十分清淡。他找到这家商店的老板,提出想转租接手,或是出让一半店面给自己经营。正苦于没有出路的老板一看有人接手,连忙答应了伊光旭的要求。
商店卖什么呢,伊光旭进行了调研。他发现学校有许多男生特别是一些女生喜欢的一些言情小说,诸如《左耳》《右耳》一类的。但学校的图书室这类小说数量很少,于是伊光旭决定开一家卖书和租书的书吧。
承包金和进书的钱加在一起要十万元钱,口袋里只有零花钱的伊光旭找遍了朋友和同学,没有人愿意支持他。
半个月过去了,伊光旭快要绝望了。这时他突然想起上课的一位老师,他找到老师的手机号,想了一个晚上,他编了一个短信,大意是说,我们一起做生意吧。
发完之后,伊光旭突然发现自己很唐突很搞笑。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两小时后,老师回复说:很好,我可以帮助你。
激动不已的伊光旭连夜写了一个“商业计划书”,他希望把军属商店改为面向学生们租书的书店,店名叫做“书芳斋”。一周后,老师成了他人生的第一位天使投资人,投了5万元。
解放军理工大学面积很大,伊光旭在学校东西两边各开了一家。“书芳斋”里放满了各种言情小说,每本书都有十分清晰的条形码,分类也很具体,那些那情窦初开的女大学生成了最主要的租书人。“有时候,你得胆子大似天,我看人物传记,许多创业牛人在大学时候绝对没有闲着,脑子比较活络,大一大二时候很不合群,容易被人看不起,大四时绝对牛。”
2008年,这个牛人在大四时头脑里完全是要创业的想法,书也读不下去了,他决定退学一门心思找创业灵感。
因为缺乏资金 ,伊光旭和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创业团队,决定做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能创业的互联网创意网站。网站需要流量,伊光旭想找个平台吸引人过来增加流量,当时创立了三年多的豆瓣成了目标。
在豆瓣上,他先观察哪些小组里面究竟谁在发帖,发什么帖,积极回复的有谁,然后是小组主题,观察哪些小组比较有人气,哪些小组的名字听上去有吸引力,但实际上没有那么高的活跃度。一个月后,伊光旭创建了一个小组,在他的精心打造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小组就吸引了十几万用户。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豆瓣小组越玩越大,比他自己的那个创意网站还要火爆。
有人来找他打广告,他的心怦怦直跳,心想这玩意儿还能挣钱?但他马上就失望了,对方出价一条广告1000元钱,这点钱还不够一个月房租。他打电话给他的老师,老师说:“年轻人,一口吃不了胖子,小溪最终能够汇成大海,眼光放远一点。”伊光旭对人生中的第一位创业投资人非常相信,于是他接下了广告。
豆瓣上做久了,伊光旭发现民豆瓣发展慢的缺点:豆瓣虽然号称有一意用户,但真正活跃的用户不到三分之一。许多人到自己的小组来,只是看他的影评、书评、听音乐。
小组的内容不丰富,也不好玩,一天的发帖量只有两三页。“它的社区不开放,思想比较保守,出了问题,没有在线客服投诉,只有邮件可以交流,得到的回复也只是冷冰冰的官方口吻。”
伊光旭不满意这种没有服务的交流平台,可是自己心目中的那种完美的社区也不知道长什么样。
二
2009年8月的一天,伊光旭看到了一篇报道国外的Twitter。看到这篇文章,他跳了起来,因为Twitter可以颠覆新闻传统的传播方式,国外已经做得很成熟了,国内的样本叫微博。
商业嗅觉敏锐的伊光旭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他认为微博账号会和域名一样越来越值钱。于是他注册了100多个微博账号,其中包括一些成功创业家的名字比如美特斯威创始人周成健,和一些特定的名词,比如复旦大学,王府井等,还有一些是和品牌、商户相关的账号。他的想法很单纯,想着有一天在微博最火爆的时候,像买域名那样,这些商家和品牌商会从他这里把账号回购回去。
但他很快发现,微博火了,人家那些品牌商家只是换了一个和他的域名近似的账号,伊光旭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
这时,和他一起做创意网站的小伙伴看到伊光旭整天愁眉苦脸,就想尽办法说些笑话来逗他开心。一天,听完笑话的伊光旭突然灵光一现:微博上大部分是新闻,没有搞笑的内容。而现在人们的生活压力特别大,有时需要社交媒体找一个释放,看一看笑话。
伊光旭和团队商量,在微博上讲笑话,这个品类在微博上几乎是空白,没有竞争。他取了十几个名字,同时在微博上注册。每天发布相似的内容,看哪个账号吸粉最多。很快,“冷笑话精选”脱颖而出。“起这个名字里,我费了不少心思,微博名既要好听又要好记,还要有一定的传播性。”
一开始,伊光旭从其它网站把笑话直接搬到微博上,慢慢积累了一千个用户,这之后,就没有用户关注了。
微博上的用户以男性为主,他们转发的内容更多是时事类,伊光旭只能在逻辑和语气方面优化一下内容。可是,尽管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户增长速度依旧异常缓慢。他每天深夜上线做总结时,看着豆瓣上20万的用户,精疲力竭的他开始怀疑,微博这个平台是不是还值得继续投入。“那是我最困难的一段时间,每每熬不下去时,我就去看那些人物传记,试图从他们的成功中得到某些启发,看那些企业家在最困难的时候,是用一个什么样的策略和心态去面对的,我决定再熬一下。”
前几个月时间,伊光旭每天更新自己的微博,仔细查看每一条评论。对于那些转发了“冷笑话”微博的用户,伊光旭都会点开对方的主页,分析他们喜欢转发哪一类内容,这些内容有什么吸引力,他们为什么要转发。
看得多了,伊光旭把用户定位在两类人身上,一类是年轻人,以高中生和大学生为主,一类是加“V”的大户。
有了精准的定位以后,“冷笑话”迎来了粉丝增长的爆发期,到2010年初,“冷笑话精选”在微博上的粉丝已经突破了1000万,成了微博草根账号的第一名。但伊光旭这时候才现,两年的折腾创业,自己已经欠债10万元以上了。
伊光旭开始寻找投资人,他给许多投资人发私信。回复的没有几个人,偶然有回复的,也是几个字:不错,很好,加油。
这时命气再次光临了伊光旭,当时的微博大“V”蔡文胜转发了“冷笑话精选”中的一个桥段。伊光旭发现后,立马发私信给他,说久仰大名,自己想找一个投资人。蔡文胜不但很快回复了,还把自己的QQ号留给伊光旭,让他找自己投资的“易名中国”CEO孔德菁。
伊光旭眼泪哗地流了下来,“一个大佬把我介绍给另一位大佬,那是幸福感汹涌而来的,让人难以相信。”
一天后,蔡文胜打电话给他,说自己在北京出差,希望能和他聊聊。伊光旭连忙赶到北京,在飞机场前的广场上,两个人聊了一个小时。蔡文胜说,“你是厦门人,那里我有个产业园,你可以考虑把公司搬到那里,这样,你明天来吧,我在那里等你。”
但身无分文的伊光旭说,明天我找人借钱买车票过去。蔡文胜怜惜地看了他一眼,掏钱给他订了一张从北京去厦门的机票。
三
2010年10月,伊光旭把家搬到了厦门产业园和蔡文胜做了邻居,蔡文胜给他投了100万元,伊光旭成立了厦门飞博共创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招聘了20个专职的编辑,50个做营销的同事。伊光旭要大干一场了,他确定的飞博共创的首要任务是,将“发微博”这件事情批量化生产。公司也进入了营利阶级,“冷笑话精选”微博发一条软广告是一万元,转发价是9000元,而品牌类的账号,如“创意铺子”、“美食工场”、“星座秘语”的价格在1300-1800元之间,其它粉丝较少的账号则是几百元不等的收费。
这时,一种叫做微信公众号的产品悄然兴起,伊光旭再一次显示了他独特的商业嗅觉,他立即让团队第一时间介入。为了让用户有更方便的阅读场景,伊光旭在更加垂直和细分的领域都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战略眼光的布局使得伊光旭在微信公众号占得了先机。如同当初陪伴微博成长一样,伊光旭对微信也进行了战略调整。“先占上地方再说,这些公众号大的类别包括搞笑、美食、旅游、创意等,小众的包括穿衣搭配、红品鉴品等,这些目前还看不出潜力的账号,已经形成了一个没有死角的梯队。”
伊光旭对团队也进行了改革,飞博共创的编辑队伍会分成几个小团队,团队领袖是轮换制,下面有同事不满就可以提出轮值,换了领导,团队可以按照新领导的旨意来改团队的名字。
对微信公众号内容的管理也实行了变革,早先微博上的笑话是伊光旭和一些段子手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后来他发现,合作者太固定了,容易受到段子手们的联合抬价。伊光旭招募了十几个段子手进公司,把他们变成公司的一部分,比如微博上知名的P图达人神P手爱德华等,另外也招收了一些漫画作者,负责冷笑话的动漫制作。
不仅如此,为了增加冷笑话更加优质的内容,伊光旭建立了一个8万人的粉丝群,由冷笑话的铁杆粉丝组成。这些粉丝遍布全国各行各业,他们不仅提供内容,有的还充当一部分“主编‘的角色。通常“冷笑话”的编辑在推送当天的内容之前,会把笑话先发给这部分粉丝内测。他们觉得好笑再传播出去,如果粉丝没有反应,那这条微信就会被“毙掉”。
四
有一天,因为服务器出现故障,“冷笑话精选”制微信公众号没能推送出去,当天后台就涌进了不起19万条留言,“冷哥,怎么还不更新,是不是睡过头了?”伊光旭看傻了眼,他知道他又一次赌城功了。
但这还不是“冷笑话精选”粉丝最疯狂的一次。一个冬天的凌晨,伊光旭在上海候机时,以“冷哥”的身份发了一条朋友圈。结果一个小时后,就有30多位粉丝从上海各个区赶到虹桥机场,希望能见“冷哥”一面。这个“冷哥”只是伊光旭手上一个微信公众号,粉丝1520万。到2015年底,伊光旭突然发现,在他创建的飞博共创公司里,近200个自媒体账号,总共覆盖了1亿5千万用户。
2015年7月26日,伊光旭将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1111.1111万元。有媒体问他这个数字的含义,他在微信中回复说,“我姓伊”。8月18日,伊光旭选了一个吉利的日子,飞博共创向股转系统提交了转让增资说明书,成为首家冲刺新三板的自媒体公司。12月11日,飞博共创正式挂牌上市交易。
后来,伊光旭在美国参加世界青年领袖峰会时,遇到来自中国的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他问董明珠:“格力市值两千亿,我要追多少年才能追得上?”早已对伊光旭有所了解的董明珠对他说;“或许永远追不上,或许只要10年,或许是更短的时间。”
伊光旭主要从事“社会化媒体营销”和“移动互联网”业务研究,擅长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营销的传播实战与创意,拥有众多过百万甚至千万粉丝的新浪微博大号如“冷笑话精选”、“星座秘语”、“电影集结号”等,传播辐射3.6亿主流微博用户群体,旗下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关注度也已超过5000万。
他的投资理念是“商业思想改变商业世界”。
2022年,飞博共创营业收入近3亿。截至2022年12月,飞博共创的全网覆盖粉丝超过5亿,直接提供过深度服务的头部品牌商家超过150个,主要覆盖科技数码、美妆护肤、鞋服箱包、食品餐饮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