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第四中心」来了?
近一年,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存在感很强:
1、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空港经济区已成为过去式,板块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2、萧山国际机场T4航站楼投运,整个机场也成为华东地区第二大航空枢纽,预计未来年旅客吞吐能力可至9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360万吨,这不仅提高了杭州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更为板块超级赋能。
3、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和誓师大会召开,市区两级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悉数出席,重塑体制机制,明确“举全市之力”,并发布了国土空间规划和三年计划,确立了五大千亿级产业体系,进行发展倒逼。
4、重金投资、总占地面积1000多亩的大会展中心项目,一期8个展厅钢结构封顶;另机场高铁项目海宁至绍兴段已完成施工、监理,标志着杭州机场高铁主线全面开工。
5、未来三年固定资产投资预计600亿元以上,2027年GDP追赶1000亿目标。
1000亿是什么概念,要知道临平区2022年的GDP也才刚破1000亿,而即便萧山区2027年GDP能达到2400亿以上,这个数字也接近萧山区GDP的近一半。
6、还有振奋人心的“万亩大拆迁”来了。
2023年临空经济示范区的瓜沥、南阳、靖江和红山农场,共计要腾出土地面积11714亩,涉及拆迁家庭1698户。
大拆必有大建。每一轮大发展都以大征迁为先兆。
多年前,钱塘江边的菜地、鱼塘、窝棚,城西的阡陌、农田和湿地,都成为了杭州城市化的新跳点。更是成就了杭州的第二和第三市中心。
在杭州城市化率超84%的当下,有人说临空区域这一轮万亩大征迁,很有可能是杭州城市化再一次“关键一跳”。
试想一下,能匹配这些资源的新城或平台,杭州除了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和未来科技城,其他几乎不太可能做到这个程度了。
于是有人浮想联翩:继武林-湖滨老牌市中心,钱江新城和钱江世纪城拥江中心,未科与云城第三中心之后,杭州难道还要诞生第四个“宇宙中心”了?
其实,并非没这种可能:
首先,特殊的史地空间和产业空间格局,让杭州有了发展多中心的条件。
西湖时代成交了武林-湖滨-黄龙的老牌市中心,主攻商贸、旅游、金融和科技;
跨江发展和拥江发展两个阶段成就了杭州新市中心的“双黄蛋”——钱江新城和奥体、钱江世纪城,主攻金融科技、企业总部、高端商业商务和楼宇经济等;
而随着电商平台和互联网数字经济的强势发展,在杭州大城西又崛起了杭州第三中心——未科和云城,主攻云计算、大数据、电商直播、智慧物流等新兴产业;
随着数字经济管控越来越严,发展阻力重重,业务萎缩,裁员降薪,“互联网+”的天花板十分有限;
而滨江萧山以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为主的“智能制造+互联网”,如今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没有天花板,未来想象空间更大。
虽然已经不太能像当年“数字经济第一城”一样捷足先登,但杭州依然很有必要抢占高端智能制造业的高地,早做布局。
而且近期大量政策和产业的天平指向这里 ,更是让外界信心倍增。
如此一来,临空经济示范区由“举全市之力”的市级平台,又升级为杭州的下一个市中心,逻辑上也说得通。
其次,去年杭州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首次确立了“东西并进”的新型城市格局。
我听到的画外音是,城东也需要一个相近甚至同等级的城市级中心来打破杭州“西重东轻”的不平衡格局。
再者,临空区域有着不错的先天性优势——萧山国际机场。
它是浙江的第一开放门户,货邮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五,对于没有港口的杭州来说,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的新通道,更是未来临空区域发展的巨大引擎。
加上临空经济示范区外围拥有大江东、绍兴柯桥、绍兴滨海新区等广袤腹地,同时也为杭州都市圈东部提供“面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未来这个“市中心潜力股”只会越来越热闹了。
热闹不止于此。
去年底杭州自规局召开临空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例会,才过去几个月,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单元详细规划,就赫然出现在了杭州公共资源网上交易平台上。
这次规划非常具有参考意义:
它就像古代的战术沙盘和超高难度的城市空间DIY拼图;第一次全面详细地把142.7平方公里的超级板块的土地,基本上安排得妥妥当当,明明白白。
可以说是由点到面,由“纲领蓝图”到详细落地“可执行”的重要转折。
通过这份规划,我还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细节:
1、分别连接世纪城、市北、萧山城区和滨江的奔竞大道、建设一路、彩虹快速路线、杭甬复线走向清晰可见,未来板块与外联系加强。
不禁让人联想到文一西路、文二西路和余杭塘路,连接未科和西湖、拱墅的繁忙景象。
2、市级平台当然要匹配市级配套。
这次规划中有着大量的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城镇社区服务设施用地。这些事关民生福祉的配套,未来应该会有很多彩蛋;而且产业、住宅和配套的比例整体看也比较均衡。
3、图中规划了大量商业用地。
其中不乏占地面积大、素质较好的,未来有望迎来多个优质商业综合体,提升板块人气和活力。
4、临空经济示范区未来发展重心偏向于西面南阳街道和红山农场。
规划综合街区、创新街区、产业街区、居住街区和生态街区五大街区,是优势比较集中的板块,未来应该会是临空的先导区与核心,是最具有活力的地方;
相比之下少有综合街区和创新街区的东部,略显“睡城”功能。
如今,杭州在摆脱对数字经济和互联网过度依赖,发展高端智能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有着很大的抱负;
同时,城东制造大走廊“群龙无首”的局面,也给杭州临空区域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
滨江高端制造业更多的是总部和研发,且数字经济占比大,不够纯粹,发展空间也受限;
下沙传统制造业创新转型升级进展缓慢,腾笼换鸟辗转腾挪的空间也不是很大;
临平东湖新城虽有大面积空间,可惜临平北站能级和萧山机场、杭州西站完全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地理位置也不占优势。
大江东的制造业和大项目的引进缺乏爆点和持续性,在交通优势上也不如临空区。
未来“杭州制造”和“杭州工业”的大旗,似乎还得落在平台更高、空间更广、航空枢纽中心更硬核的临空经济示范区的手上。
不过,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发展注定很难一帆风顺的。
大环境,杭州民营经济发达,但制造业少有国家战略垂青,面临着长三角甚至全国的竞争压力不小,且如今国际外贸形势严峻,航空外贸这块蛋糕也很难抢;
小气候,当下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最大的阻碍之一就是公路交通。
即便有机场快线、7号线、机场快速、空港高架这些城市骨架,但由于临空区与江南科技城、市北、世纪城等板块之间目前少有“毛细血管”连接,与现有市中心断层感、距离感依然强烈;
还有就是板块目前少有非常强大的产业和商业IP,近一年住宅供应也并不多,楼市整体热度也不高;
将来人才和人口的招引,大项目的引入应该也有不小阻力。
“一年起势有变化,三年扬势见成效,五年成势大飞跃”的临空,能否给杭州上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更甚之能否成为“杭州第四中心”,还需更多的时间去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