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1月到2023年6月,全国建筑公司专业承包三级及以上的公司从24.6万家涨到58.1万家,增加136%。
2019年1月,全国建筑公司专业承包三级及以上的公司共有24.6万家,四川2.98万家,四川南充884家。
2020年7月,全国建筑公司专业承包三级及以上的公司共有32.56万家;四川4.05万家;四川南充1164家。
2022年4月,全国建筑公司专业承包三级及以上的公司共有52.26万家,四川4.83万家,四川南充1617家。
2023年6月,全国建筑公司专业承包三级及以上的公司共有58.1万家,四川5万家,四川南充1773家。其中南充:一级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23家,二级房建161 家;一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3家,二级市政76家;一级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1家,二级公路15家;一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0家,二级水利19家。
三年时间,全国建筑公司从24.6万家增加到58.1万家,增加136%;四川建筑公司从2.98万家增加到5万家,增加68%;南充建筑公司从844家增加到1617家,增加110%。
公司数量成倍增长,工程量却在腰斩。全国基建市场在萎缩,以铁路、公路、机场为代表的老基建高潮已退;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城市化进程,只剩最后几个铜板。
动辄央企国企中标,民企咋个混?政府发包项目,稍微大点点的,甚至不过亿,业主就要求央企国企中标。央企还好,个数有限。国企就有点泛滥了,一个县的城投公司下面多的就有十家八家国有建筑公司,子公司中母公司的标,骨头渣渣都要吃完,汤都不给民企喝一口。
非标行业,灰色地带,市场说了不算,市长说了才算。建筑行业像农业、教育、医疗一样,是个非标准化行业,产品不标准、销售不标准、管理不标准,不标准就难以规模化,行业集中度低,做不大。建筑工程多数是TB业务,客单价高,难免有点居间费之类的东西,处于灰色地带,天生带原罪,长不大。地方政府财政投资项目,地方国有平台城投公司举债筹资项目,资源分发的权力在市长不在市场,市长要国企央企中标,民企就搞不成。
各地非关税贸易壁垒,阻碍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一些有意愿开发全国市场的企业出不了省,如:安徽、浙江、江西就有信用分,省外企业进不去。成都市也有信用分,外地企业进不去。强者长不大,弱者死不去,劣币驱逐良币,小微企业越来越多。
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养了绝大多数僵尸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内的建筑公司,属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是3%,而500万元以上的一般纳税人增值税是9%,加之小额纳税人是核定征收,也不需要成本发票,吃税收差价可达6个点,按500万元计,税收优惠可达30万元,刚好可以养一个单项资质的建筑公司,死不了也不赚钱,成为僵尸企业。全国建筑企业58.1万家,二级及以上的只有7.4万家,三级企业50.7万家,占比达87%。
建筑行业内卷严重,咋个混?民营建筑公司咋个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