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密码之三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张征澜 欧阳琦 晏 然 周 俊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一直致力于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是统筹专业对接产业布局。对酒店管理等传统专业进行方向调整,逐步淘汰重复建设和就业率低的专业,撤销了一些产业需求度低的专业,做优做大机电一体化技术、农业新型经济组织管理、护理等专业群,新增产业需求旺盛的智能控制技术、大数据技术、学前教育、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医学等专业,实现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全匹配,大大增加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二是强化多方育人机制。作为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项目,学校先后与三一重工、湖南宏旺等12家本土企业签署学徒制合作协议,分批次安排200余名学生进入企业岗位实习。同时,与数十家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设立了“华为大数据工程师”班、“东家乐”班、“涟邵建工”班、“北汽营销”班、“美迪西”班等,校企协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授课,共同管理,在校生人数为5760人。
将学生的实操课堂放进企业生产车间,实施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在企业岗位实习期间,发放实习工资,熟悉企业生产工艺,完成相应技术职称认定,毕业即就业。
学校与合作企业积极开展课证融通的1+X证书制度试点,现已开展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宠物护理与美容、老年照护等12个1+X证书试点,近年来取证通过率达到93%以上。
同时,学校牵头组建娄底职教集团,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将集团建成多方参与、多向沟通的新纽带,产教融合、政校企研合作的新平台,横向衔接、纵向流动的新桥梁,服务需求、促进发展的新载体。
三是加强区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校内,建成了动物医院、农耕文化园、乡村振兴示范馆、农林实训基地、智能制造中心、医学理实一体实训大楼、家庭农场服务一条街等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技术服务、文化传承”功能于一体的公共实训中心。与娄底市林业局共建娄底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开展野生动物诊治救护、野生动物科普宣传、专业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培训等,促进野生动物救护和产学研不断融合发展,加快推进野生动物救护、野生动物诊治等方面的人才培养规范化建设。与娄星区共建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在动物疫病防治、非洲猪瘟检测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近些年所有进入娄星区农贸市场前的活禽检疫工作都在这一中心完成。
在校外,推出“厂中校”融合培训模式,与产业园区和企业联合办学。其中,机电工程学院与湖南精飞智能共建无人机产业学院,实施人才共育、技术共研、项目共建、资源共享。还建有中阳村综合实训基地、油溪桥村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基地、娄底市岩山家庭农场实训基地、枫坪镇藏红花育种研发基地、茶园村中药材种植基地、双田村乡村学院、街心社区学院等校外实习基地。
同时,还开创构建“委托运营”校企服务模式。以购买服务方式,委托油溪桥村、神州生物能源、绿一佳等村企按照专业实践教学标准建设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由村企负责运营,年接纳学生实训达1000余人次。
四是支持教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企业技术攻关与研发。实施乡村振兴的“十百工程”,由342位老师组建10个团队,定向定点服务市域内百个养殖大户、百个种植大户、百个家庭农场、百个农机矿机项目、百个农村电商、百个中医馆、百所中小学、百所幼儿园、百个文体项目、百所民居建筑。近五年校企合作攻克关键技术难题220多个,获专利161项、软件著作权156项、省市级教科研成果奖23项。
学校将以服务全省“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娄底“材料谷”建设为契机,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促进教育和产业体系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要素集聚融合,助力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